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甄嬛传》中皇帝登基时为什么要甩鞭子?

之前在看《甄嬛传》的时候会发现在开头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会看到有太监在甩鞭子,而在后面乾隆皇帝登基的时候也出现了甩鞭子的镜头,很多人都会说这开头和结尾呼应的很好,其实除了制作上的处理之外,甩鞭子还是一种宫廷礼仪,是古代宫廷举行“朝会”“登基大典”等重要典礼的一个环节,一般是甩三下,也被称为“净鞭”俗称“鸣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也是为了告诉人们皇帝要到了,要保持肃静,准备迎接圣驾。比如水浒传中,第五十四回中,宋徽宗升殿上朝时,说的是“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


  

因为在其他影视剧中很少看到鸣鞭的场景,所以会认为这是清朝独有的制度,其实鸣鞭的制度并不是清朝才有的,鸣鞭在宋代人高承的《事物纪原》中就有记载:“鸣鞭,唐及五代有之。”。这说明关于鸣鞭的记载可以追到五代十国时期,只不过是之前没有规范化。直到元朝之后才定了这个规矩,如“皇帝出阁升辇,鸣鞭三,升御座,鸣鞭三。”。而鸣鞭的人数也是有讲究的,在不同的朝代甩鞭子的人数也不一样,有的是六人,有的是12人,宋孝宗时期增为14人,甩鞭子的人不一定就是太监,有的时候,侍卫也会甩鞭子。而到了清朝康熙帝为了达成统一,甩鞭子的人数改为一人,也由之前的侍卫换成了太监。鸣鞭制度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皇权逐步提高的象征。


  

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古代的礼仪真是繁琐,仔细想想,古人的礼仪虽然繁琐,但里面还是有他自己的象征意义的。就拿“鸣鞭”来说吧,除了提醒大臣保持肃静,百姓回避之外,还是权权力的象征,“鸣鞭”有御天下之意,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所做的事情,所用所赏的东西都带有一个“御”字,比如“御驾亲征”、“御赐”、“御座”等等,因为“驭”字又跟“御”字同音,有“驾驭”之意,也说明皇帝是拿着鞭子掌控一切的人,甩鞭子亦是一种敲打,是我国古代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威权的表现之一,代表着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虽然现在古代的礼仪有一大部分被摈弃了,但是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守的,如社交礼仪、就餐礼仪、职场礼仪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已经不仅仅体现在面对面了,社交网络上也一样有礼仪。文字、图片、字符、表情都有独特的含义和对方解读的差异,而文明用语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千万不要让“出口成脏”掩盖了你出口成章的优点。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正王朝中每次朝会前都有一个太监甩三声鞭子,这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的“奇相月偃”之貌,究竟是怎样一种美?
宫殿礼仪:为什么皇帝在太和殿举行重要大典时都要让人甩几下鞭子
为什么皇帝上朝前,总有一个人在宫殿外甩鞭子,是什么意思?
武则天到底有多美?唐朝名画记录真实长相,武则天身高赛过男儿
明朝大年初一都要上班,然后放假5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