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里有所图才是真夫妻?女人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人间清醒
userphoto

2024.04.13 山西

关注

女友L结婚三年后,离婚了。

去民政局的前一晚,她喝的半醉给我打电话:
“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我和他在一起,觉得他赚钱少、木讷、学历没我高、就连个头都比我矮……都问我和他结婚图啥?”
还没等我继续询问,她又自顾自地说,“我当时觉得他们太庸俗!爱情,怎么能够用'图’这个字眼呢?我真傻哈哈哈……”
L又哭又笑,令我也无比感慨。
很多时候,我们会比较自然地接受社交关系中的“有所求”,承认是需要供需平衡的。
一旦搁在亲密关系中,你却接受不了,觉得这是势力、精致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其实不然。
最美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要有所求的。

有所求的背后是配得感
先讲一个八卦。
刚过去的情人节,我在网上看到了演员钟楚曦的官宣。
毫无疑问,钟姐这一位现任,也妥妥地符合她之前在综艺时提出的审美标准:
个子要高、牙白、皮肤好、有男友力。
众人哗然。从前男友李现到侯雯元,有网友幽默地说,这叫“钟姐严选”。
可以看到,这位女演员在亲密关系中,有独属于她的需求。
她大大方方地向大家呈现这份需求,而最后也都满足了,非常过瘾。
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敢于在亲密关系中有所求,是会让大家感觉到魅力的。
因为它的背后,是一种高配得感。
你感到自己配得上你的所求,配的上好的物质享受,好的情感体验,配得上享受这个世界的成功和一切美好。
你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对于拥有这样的美好生活有一种资格感。
遗憾的是,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并非如此。
比如,女友L的配得感很低,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也常常说抱歉,赞美她时会很不自在,家境还可以但在花钱上很克扣自己……
有一次,她在逛街时看到一条很好看的白裙子,修身简洁,穿上后也把气质衬托的很好。
一问价格,店员说要700元。L被吓到了,空着手走出店门口。
我问她,这么好看,为什么不买?她完全负担得起。
她还是摇摇头,能看出来那份失落感。
后来我知道,这样低的配得感,是和L原生家庭的匮乏体验相关的。
L的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则是家庭主妇。父亲虽然生意赚了不少钱,但是花钱却非常节省。
冬天的时候很冷,都舍不得打空调。
L有时候在浴室用了暖光,都会被父亲数落浪费电。她觉得从小到大最难堪的事情,就是每次问父亲要钱时。
伸开双手要——这个姿势对她来说,藏着一种很深的羞耻感。
而常年的羞耻和匮乏所积累的,是一个很低的自我价值感、配得感和自尊水平。
所以,当她长大,她也选择了一个非常平庸的丈夫。
而这与L内在隐藏的自我价值评价也相匹配,“我不够好,配不上更优秀、有趣的男人。”
要知道,我们完全可以在亲密关系中有所求,因为它可以帮我们改变“不配”的信念,
重塑自己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断夯实自尊,增长魅力。

 有所求是在伸展生命活力
你可能会担忧,谈恋爱时有所求会不会太理性?
“这不是爱情,更像是在实用主义思维下的某种关系。”有网友说。
但心理学家发现,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的确是需要奖赏的。
比如,有研究数据显示,当一些夫妻能够保持5:1或者更高的奖赏——代价比率时,夫妻离婚的风险会很低。
而奖赏,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
你的伴侣是个很有趣的人,总是能够给你带来很多新鲜的体验。
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可以倾听的人,能够接住你生命中的很多脆弱点。
又或是TA很有经济头脑,很会赚钱。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敢于提出这样的需求时,它也是一种生命力的释放。
在专业受训时,曾听导师讲起一个案例:
有一个富二代,家境非常好。他自己也很优秀,高大帅气,并且在美国TOP5的学校毕业后,回到了中国。
在家里长辈的安排下,他和一位外形条件很好、学历、家世相当的女孩子结婚了。
但没有过多久,这段婚姻就结束了。
离婚后没过几年,他又娶了一位妻子。
而奇怪的是,这位妻子长的远没有之前那位好看,家世也是普普通通,但他自己却很喜欢。
究竟为何?
他说,原来那位对他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提任何的需求,也不说一个不字,感觉像是和一个纸片人在一起生活,让人受不了。
而现在这位则完全不同。
她会提需求,也会说不,还会跟他闹。给人的感觉,火花四射。
我们当然不是鼓励在关系中“作天作地”,而是去合理地去伸展需求,触碰对方的边界,允许自己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向外的攻击性释放。
你允许你的生命能量不断地向外扩展,和更好的人、更大的世界,建立起一种深度的连接。
要知道,“有所求”,这也是一种链接的方式。
从客体关系的角度讲,你不是自己和自己玩,而是和自己之外的人、世界有所链接。
你可以在这样的链接中,学着不压抑和囚禁自己的需求、欲望,从每一个被珍视的需求出发,不断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
如果一个人能活出这样的生命力,那TA在人格层面上就是饱满的。
当我们和这样的人格打交道,也会如同武侠小说中奇经八脉被打通,感受到那种淋漓尽致的痛快!
所以,放在关系层面,
你在亲密关系中越是有所求,对方也越可能会回应你的需求。

有所求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求的,绝不止于严选的颜值、很多很多的钱又或是其它。
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表面,那心理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
山本耀司曾说过: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要去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而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所求,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是去和一个你内心当中强大、优秀、美好、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内化过程。
春节假期,我在旅途中看了一本《影梅庵忆语》,是明代的才子冒辟疆写自己的亡妾董小宛。
全文文学水准颇高,但我看得却非常膈应。
作为秦淮八艳的董小宛,在乱世之中成为了冒辟疆的妾室。
从此,她卸下浓妆首饰,新洗手做羹汤,伺候冒辟疆,他的双亲、夫人,还有帮着照顾他的孩子。
她的姿态放得极低,哪怕冒辟疆在逃难途中多次甩下她,
甚至要把她送给别人都毫无怨言地在这个家庭待下去。
到最后,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衣不解带地照顾重病的冒辟疆,没有几年光景就走了。
很多人唏嘘男人的薄情寡义,那一点点回忆也做作得很。
但是,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如果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习惯了依赖男性,那结局通常好不到哪里去。
  • 你也许得到一个有钱的伴侣暂时衣食无忧,但如果对方破产了呢?

  • 你也许图对方的体贴,厨子司机保姆功能齐全,但如果对方变心了呢?

  • 你也许求对方的情绪稳定,可以给足情绪价值,但如果他不给你了呢?

如果我们求的一切,如果完全依赖于另一个人的给予,一旦失去就只能人格破碎,“被带走了全世界”,这就是是婴儿的依赖。
因为婴儿失去了母亲,便活不下去。
唯有我们在这段关系中,经由“有所求”不断滋养自体,让你自己的内在不断强大,人格不断结实,这才是我们能得到最好的礼物。比如:
  • 从会赚钱的爱人那里,你得到和财富打交道的不同体验,修正过往的匮乏;

  • 从情绪稳定的伴侣那里,内心的脆弱点被一次次地看到,接住,好好呵护,你感觉到内在哭泣的小孩终于值得被爱;

  • 从颜值高的另一半那里,你感受到审美的需求,从他的爱和镜映里,你感到自己是美的、有魅力的、有价值的。

是的,你依然依赖对方的给予,但却是健康的,成年人的依赖。
你可以肆意地在关系中伸展你的需求,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得不到,也没有关系。
因为清楚地知道不断强大的你,可以靠自己漂亮活下去。
如果想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可以参加德芬空间的《3天婚姻家庭体验营》,教你如何增强婚姻信心,开启成人达己的幸福人生。

在亲密关系领域,有一个朴素的道理:
如何判断一段关系是否是对的?
那就看你和这个人在一起时,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好,而且在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在关系中一开始就应该去有所求,“让你觉得美好、舒适的部分”。
首先,这样做本身就是在现实当中检验我们的内在价值体系,
“我是不是配得上这些足够好的物质、精神、关系体验”?
由此而出,去重塑认知,继而让认知带动行为改变,最后带来人格上的变化,获得更高的配得感和自尊水平。
其次,在关系中有所求,是我们不再阉割人格的重要一步。
芸芸众生,生而为人,没有一个人值得囚禁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生命能量,那是造物主赋予我们的重要权利——
去热烈、滚烫、肆意地活着。
最后,让我们在关系之所求,去激活内在的成长。
允许那些美好、优秀、强大都汇聚成涓涓细流,春风润雨,滋养过往的匮乏、托住儿时的创伤,激活出各自身上最好的东西,生长出一个结实的自体。
因为亲爱的,你值得全世界的给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比PUA更可怕的NPD人,遇到这种吸食你能量的人,请赶紧逃!
心理学:对方“喜欢你却不主动”,只有这一个原因
降低需求感之于挽回的重要性
名篇欣赏《马斯洛人本哲学(2)》
孕妇遭前夫跟踪定位6年,终于看清婚姻真相:女人,如何才能选对枕边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