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补益2生脉饮-炙甘草汤

生脉散(又名生脉饮)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五分(10g 麦冬五分(10g 五味子七粒(6g

【用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一天服完)。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暑热汗多,耗气伤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方解】生脉散从方药上看很简单:人参、麦冬、五味子。它治疗大热伤气、汗出阴伤。由于热伤气,既气伤而致气虚。又由于热使得汗出,这样造成气阴两虚。而这个气阴两虚着重是讲胸中的宗气虚、心肺气虚,所以脉是虚数的,舌是嫩红的,苔很薄,苔上比较干。

正因为是大热所伤,所以既要考虑到气,又要考虑到阴。

所以首先用人参大补元气,在补元气的基础上用麦冬。从这里也可以理解到麦冬的作用是什么。与这里所治的证是不是符合。麦冬能补哪里的阴呢?肺胃之阴。与心阴有无关系呢?这里重点治的是心肺。刚才提到过。气伤主要是胸中的宗气伤,就是指心肺之气。因为宗气是行呼吸、贯心脉的。所谓宗气,就是负责肺的呼吸和心脏贯通血脉的功能。把这两个药合起来作为君臣相配,补气养阴。因为各种症状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大热所伤。气阴两虚。那么由于大热,由于气虚,所以要用五味子来收敛耗散之气。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就提到它是收敛肺气的。并且除了收敛肺气之外,还可以温肾,可以敛心气。它的温肾作用也是温肾气,收敛肾气,固摄肾气。说它收敛心气的讲得不多,在过去的中药本草中讲得不多,都是强调它是肺肾药。但是在很早时,如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就特别提到,五月要吃五味子养心气。因为五月是心气当令的时候,心气容易耗散。那时正是木旺生火。而火热的时候容易耗散心气。所以今天这样的说法,应回忆一下祛暑剂中所讲的暑熟、暑热伤气、暑热伤心。所以治暑要清心利小便,这些都是一贯的东西。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五味子收敛心气的作用。正由于这三味药的互相配合,既能够补气,卫能够补阴,这样寒气足了。阴也得到了恢复,因此脉就能恢复。这里的生脉并不是指脉已全无,而是脉虚数、脉微。因此这个方剂看起来很简单、很小,但是在临床上有它的意义。凡是属于心肺气虚而无外邪、属热的(本来气虚不是热的,气虚又有阴虚才会热),就可以用它来治疗,以益气养阴补心肺。它的特点就在这里。

有时它也可以单独或同其他补肺止咳的方剂用来治疗肺虚的咳嗽。这里就需要注意,就是病人要无痰或痰很少,决不能用于有湿痰的人。这是由于肺气虚、肺阴虚,肺有热,肺中之热灼耗津液,由此而生的一些痰,所渭灼液成痰。这样的痰是很少的,是白的,是粘的,往往由于肺热肺燥,咳而无痰,呛咳、干咳。如果是痰嗽病,就是咳嗽有痰,痰很多,湿痰很重时决不能用这个方剂。

现代对于生脉散更提到它能够升血压、救休克。就这个问题,四逆汤也有同样的作用,但中医用起来还得考虑。四逆汤和生脉饮是两回事,一个是回阳救逆,是阳气大虚、阴盛阳微、阳气要脱的时候救阳的;一个是气阴两虚,由于心气虚不能主血脉,再加上阴也虚,所以脉就微了。甚至脉就救有了。所以尽管现代讲两个处方同时可以升高血压,在使用时还要注意辨证。

另外,顺便介绍一下,生脉散还确实可以生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个肺心病人心脏停搏,医院的西医就用心脏起搏器来急救。在这样的情况下,心跳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脉是假的。遇到这样的病人,要认真诊脉,体会脉什么叫有根,什么叫有神。这里非常明显,脉是浮的,没根,但是跳得很好,从表面看很均匀、徐和,可是重按是无根的。根据这个情况,结合中医一考虑,就给病人生脉散,加了当归和红花两味药。因为当时没有五味子,倒有山萸肉,因为山萸肉也是温涩的药,投办法就抉了山萸肉。结果就开了两付药,吃下去后不久,她的脉就开始自己恢复;四付药后,病人就能下床自己活动,心脏恢复了搏动,脉就是自己的了,起搏器就去掉了。当时西医也认为确是中药的功效,用西药、起搏器维持、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个女病人,是第二次因心脏停搏入院,过去依靠起搏器恢复很慢。所以提供这样一个病例,是证实一下生脉散的作用,一是提供这样一个很少见的例子,必要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下。

保元汤

(《博爱心鉴》)

【组成】人参一钱(3g 黄芪三钱(9g 甘草一钱(3g 肉桂五至七分(1.5~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路,不能发起灌浆者。

【方解】本方药味也比较简单。就是人参、黄芪、甘草、肉桂,治疗元气大亏。从本方中主要学习什么呢?过去我们提到过气有许多名字,但实际上就是三个。再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又讲过三句话: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肾为元气之根。气之根在肾,气之源在脾,气之主在肺。本方这些方面均兼顾到,有黄芪、人参,下用肉桂,上中下都兼顾到了。这里面还有甘草,主要是加强补脾胃之气。它的作用虽然不如人参强,但它补气非常纯。因为人参除补气外还补精血了如果要讲补气的中和之意的话,甘草是最恰当的。甘草甘平,生用为凉,炙用为温,性很平和,作用较缓慢而持续,所以其中代表着中和之意。在这里用甘草还是加强补脾胃。从这里我们可以掌握一个补气的方法,就是主要抓脾胃,抓后天之气。

通过补益脾胃,能够运化水谷精微,气就容易生。先天之气在肾。气既要由先天之精所生,又要由后天之精所生。先天之精与生俱来,无法再补充,而后天之精还是来源于脾胃。所以在这里,在用黄芪、人参、甘草的同时,再用小量的肉桂,以温肾补命门而纳气。补命门,除温养下焦以纳气外,它还可以加强脾土的功能。正因为补了肾,由于命门的阳气一足,脾胃的功能就加强,。所以从这个配合上来说,它又能够加强后天运化的功能。从这个方剂来说,主要抓它这样的精神,它所治的证就是元气亏损。因为此方原来书上所讲治疗的病证——天花,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原是由于小儿出天花,元气不足,先无不足,后天失调,痘发不起来。现在我们没有天花了,但种牛痘时的过程较为熟悉,先有点发热,有点痒,后来起个泡,然后泡中出来些脓状的物质,叫做浆。浆是愈稠愈好,出痘的过程愈快愈好。过去都有这样的说法,三天发热,三天见点,三天灌浆,三天回热,然后吸收、脱疤,这是治天花的全过程。

现在天花是看不到了,所以这个证不去多讲。但是这个方剂确实有它的意义,所以还要提一提。这个方剂和生脉散一样,在很多方剂中都会用到,例如下面的十全大补、人参养荣都含有保元汤。所以这里就把这个基本方的精神讲一讲,

补血剂

讲补血剂,首先对血要有个概念,血主濡之,濡就是濡养、滞润。血是有形之物,可以润养五脏六腑。人体每个地方都需要血,没有血人就活不了。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少,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这就是指人的一切活动没有血就不行。所谓以奉生身,奠贵于此

气血足人体必须要有的东西,来养身、维持生命。因为诸血皆属于心。心是主血的,血是藏于肝的,而对于血的生成来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法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穴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这些话关键是为了说明血是通过饮食物(水谷)供给原料,通过体内的气化来变化而成的。一般来说都是由于阳气的作用,都是和心与肾、命门的功能相关的。

关于血虚的见证,脸上的颜色不好看,面色无华也可以是萎黄,也可以是萎白,但是白比黄更进一步。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由于血虚,所以脸色不好。同时嘴唇和指甲的颜色淡了严重时是苍白的,这跟瘀血的嘴唇颜色恰恰相反,瘀血时嘴唇颜色发紫发黑。当然。由于血虚不能上至于脑,所以就产生头晕。由于血虚肝血不足,眼睛视物不清、且眩。肝藏血不足,容易生风,风阳一动也可以产生眩晕。另外,还可以产生心悸失眠。因为心血不足,就会产生虚热,虚热以后就可以引起心神不安,因此产生心悸。由于心肝血虚,心肝俱热,神魂不能安舍,阳不得入于阴,所以失眠。这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其他的原因也可以引起,所以在这里只能说血虚产生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不能认为这些是血虚独有的症状,而别的原因是不可能产生的。只是解释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因为血虚。

同时这些症状是连贯出现的,互相是有连续性的,不能孤立地、单独地看。另外,女性血虚月经常发生变化。或者周期不准,颜色淡了,甚至停经,总的来说是量少了,这是指单纯的血虚。如果血虚中而有滞,就是另外的情况。血虚而又气虚,有时气虚后月经量不但不少,相反会很多,所以这个问题在临床上应该注意。一看病人血虚,按道理来说。血虚病人的月经应该量少、颜色淡,可是为什么反而量很多,颜色也鲜红呢?这就是病人不但有血虚,而且还有气虚。还有一点,一般情况来说,血虚的月经通常是后期,但是由于血虚月经向后拖,逐渐累及致气虚,那就会导致月经反而提前,而且量多,颜色鲜红,这些并不是说明血多,而是说明病进一步复杂了,不仅是血虚而且有气虚。这里主要讲的是单纯血虚的见证。当然,血虚病人的舌质也是淡的,脉是细的。再进一步说,指甲也是脆的,头发是发干的。因为肝藏血,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所以这些都可以反映出血虚的症状,通过望诊就可以看到。

在治疗的时候,一般直接补血都是用味厚的药。举例来说,地黄、白芍都味厚,多用酸、甘味的药(但不能把它看成绝对的),还有少量的苦味药。比如,当归有苦味,芍药酸苦微寒也有苦味,在这里主要抓的是心肝脾。在配伍药中,一般多配辛温药,使得味厚的药补而不腻。因为味厚药都属阴,纯阴无阳不化,所以在方中要配一些辛(主要是芳香)温药,通过行气来加强运化药的作用。另外还受注意的是补气和补血的关系。补气和补血的关系很密切,但是不能绝对化。有的书上讲,补血必先补气。这样就大绝对化了。如果依照这种原则,处方就会失之于过偏而贻害病人。补气必先补血,补血也必先补气,那么补中益气汤中也会有当归,那它究竟属于补气还是补血的方剂呢?补血根据病人血虚的情况,并且根据气虚的情况适当地补气。当然由于气血的关系,血虚时气也常常虚。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是依附于血的。当血虚到一定程度时气也会虚,所以常常用得到补气的药。但是毕竟是见到气虚后使用补气的药,不能说是补血必须要补气。否则容易造成概念不清。特别是利用这个说法,把当归补血汤作为论据是错误的。讲义上有当归补血汤,一两黄芪,二钱当归。可以仔细看一下,当归补血汤是血虚而气更虚,之所以发热,有血虚,但更主要的是气虚。因此它与补中益气汤的发热一样,所以用大量的黄芪,根据就在这里。当归补血汤的问题,可以仔细着一看讲义上所写的证,它的证究竟是什么?单纯的血虚能出现这样的证吗?它的发热情况与补中益气汤是否一样呢?脉见洪大而虚,这是血虚的见证吗?这些问题还需要仔细分析。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去女芦,酒浸,炒(10g 川芎(5g 白芍(12g 熟干地黄酒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干,用12g),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掘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积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方解】四物汤是补血的基本方剂,也是一个补血的主方。它的作用是补血和营,治疗的是血虚营滞,实际上就是虚中有滞,所以它也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剂。而且不仅是调经,在妇科中常用到四物汤加减变化很多,如胎前用、产后用,月经也用。妇科主要的四大门就是胎、产、经、带,前三项都常用四物汤。在带病中有时也会用到它。

这个方应该着重理解原方中四味药的配伍。方用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每一味药都有特点,可以把它这样来分,有阴、有阳、有补、有行。熟地、白芍是补的,可以补血;当归、川芎是行的;熟地、白芍是阴药,当归、川芎是阳药。在这里面还要细分,熟地的味最厚,更是补而不行的药;芍药是补而兼调的药。这都是对比而言的,不能离开补血的大前提。

首先这是个补血方,在补血当中兼有调和营血的作用。在这组成方剂的四个药中分阴阳,在阴阳之中再分,是相对比而言的。如果抓住一句话来理解,认为芍药是补而兼行的就理解错了。当归主要属于和血的药,就是可以补血、可以行血;川芎只是行血,而没有补血的作用。因为血虚是在脉中,血的运行不流畅。因此就形成血虚而滞。在这个问题上血与气是相应的。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依附子血。

现在血虚了,血中之气如何呢?当然也虚。所以中医有好多问题要这样理解,因为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都是互相关联的。本方为补血剂,方中当归这味药在逍遥散中讲得比较详细,在此处它还是这样的作用,当归是苦辛甘温,它既可以行血中之气,它的甘味还可以补脾气,所以它与川芎上至巅顶,下行血海的辛散又不同。前面两味药,熟地和白芍,只有白芍是微寒,总的是偏温的。这里面既有当归又有川芎,所以补气血的关系从这里就能体现出来。以辛温行气理气为主,这样使得补血的药补而不腻,使得阴药能够得到阳来化,这样才能阳生阴长,才能达到补血的目的。所以在这里营虚血滞,补血和营,不能理解为行血的概念,这个滞不能和瘀相比,所以四物汤主要抓住这几点,就能掌握它的精神。至于在具体应用当中,究竟以补血为主,还是以和血为主,这四个药就可以互相调整。如果以补血为主,就加重熟地、白芍的用量;如果血虚而滞还有出血的症状,就不仅要用熟地多一些,特别是白芍也要多一些。这里又提到了白芍止血的问题、敛营的问题。

如果是虚滞,滞比较多一些,或者是血虚而寒一些。那么这里的川芎、当归就必须要用,而且要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加重它们的用量。至于说当归分段来用,中药里已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用的是全当归。如果血虚还有热,要重用芍药;在还有出血情况的时候,川芎不仅要少用,还可以考虑不用,因为它是辛温而燥,是上下走窜的,是血中气药。所以抓住这四个药的特点,抓住这四个药配伍的主要意义,这个方剂就掌握了。抓住这个方剂补、行、温、凉四个方面。总的前提是补血和营的方剂。例如血虚而寒。再加一点儿温药,血虚而热加凉血的药,出血多加止血的药,月经不行可以加活血的药,如果有瘀滞还可以加破瘀药,加减变化非常多。至于原书的主治中有些也要考虑,尤其是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艾、胶煎,还当慎重辨证而后用。

归脾汤

(《济生方》)

【组成】白术一两(30g 茯神去木,一两(30g 黄芪去芦,一两(30g)龙眼肉一两(30g 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g 人参半两(15g 木香不见火,半两(15g 甘草炙,二钱半(5g 当归一钱(3g 远志蜜炙,一钱(3g (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用法】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6g、红枣3~5枚,水煎服。或按上述剂最比例放大,作蜜九,每丸约重15g,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脾不统血。证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方解】归脾汤是补气生血的方剂,是补脾养心的方剂。因为它所治的证不仅是血虚,而且有气虚。健忘少寐,心悸怔忡,甚至还可盗汗,发热,身体疲倦,食少不香,这些情况说明,本方证不仅是血虚,而且气也虚。这里所指的气虚是脾气虚、中气虚。根据血的生成来说,在这里补气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用补气生血的方法治疗归脾汤证。

上次在参苓白术散中曾讲过,心动、心悸、怔忡是一回事,但是有程度的不同。心动,就是心中自觉慌乱、动荡不稳,所以有时尽管出现心悸、怔忡这些症状,而脉不一定见心律不齐。由于心气不足,可以导致心动,心血不足也可以导致。一句话,这些症状的发生是由于心虚,由于心虚产生了悸、产生了怔忡,所以就要结合其他的症状来进行辨证。但是作为心血虚、心阴虚,在悸的同时还有烦。

第二个问题,症状中还提到惊悸的问题。所谓惊悸,就是由于外物的触动而悸。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这两种解释间也存在矛盾。一种说,先有惊悸后有心悸,入惊悸必须通过外物的影响才能发生,因此比较轻。例如,有人毫无思想准备,正在走路,突然有巨大声响,一吓之后心跳不已。当然这是指的正常人。也有一些病人,按照他心虚的程度,并没有到心悸的程度,可是受外物影响时,他就会惊,而这样的响声在正常人是不会发生心悸的。心虚的人禁不住外界突然的刺激,但是这个解释不是绝对的。另外还有一个解释,也不是绝对的,就是认为惊悸比心悸重,先有心悸,继而又有惊悸,必须心虚到一定程度,才禁不住外物的影响。因此,在书上的解释有两种,这两种都有道理,但都不是绝对的。具体的辨证,要看其他共见的症状,要看他所受的触动究竟多大。例如,有一些人很轻的声音也会心里一动,而且很长时间心静不下来,想要不慌,但自己不能自主,那么这种惊悸就比较重,这种惊悸往往是在怔忡、心悸后进一步发生。

另外,为什么失眠呢?过去常简单地解释为,阳不得入于阴。因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心藏神,肝藏魂,凡是心肝气虚血虚,特别是血虚,容易引起失眠。因为血虚后心和肝都生热,心有心火,肝有相火。当血不足时,火就盛;由于火盛,心就热;心热、肝热神魂不安于舍,也就是说阳不得入于阴,所以就不能入睡。这里所指的神,就是水谷的精气。五味入胃,以养五气。由于水谷吃下去后,化生五脏之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并不是指神秘和迷信的神,而是指正常人的气血阴阳协调、充足,自然神就足。刚才讲的一个方面,是由于心虚而神不得安;另一个方面,由于气血虚,神本身就虚,它也不得安,所以出现不寐、失眠,或者睡眠不好、梦多。因此症状中有时写着少寐多梦,就是指的这一点。那么从这一点更可以知道如何来治疗了,神虚就是补气血,而从神为永谷之精气来说,健脾是相当重要的。

这里补充一个问题,就是心肾相交。简单地说,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这样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但是作为心肾相交来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脾。所以过去书中有个说法:心肾相交,脾为之媒。为什么脾为之媒呢,因为脾能主升降,尽管过去说过肝升肺降,但是主要的升降是由中焦脾胃所主。正是由于脾在中焦起升降作用,才有助于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心用什么下交于肾,而肾又怎么上济于心呢?肾所藏先天之精,还是需要后天的滋养,如果由于后天不行,由于血不足,心血不足致心热,心火亢、心火上炎,就不能下交于肾;肾得不到心火的下交。肾阴也就不得上济于心,因为肾阴要靠阳气的蒸腾。如果脾胃功能不行,它的生化功能不足,水谷之精微不能化为精气,五脏之精不足,就没有精下藏于肾,肾藏精不足,就无物以交于心,由此述可以产生一些其他情况。由于肾之藏精不足,阴不足而阳亢,阳亢而相火动,还可以产生其他许多病变。例如,遗精就是相火亢而扰动精室,相火亢后必然影响心火,这里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凡是提到亢、提到过,就不能说这个火越盛对脾土的帮助越大。脾的运化功能要靠心肾,血的变化更要靠心肾的阳气。现在火亢了,相当充足了,不是好事吗?其实不然,这都是指它的病理状态,它破坏了阴平阳秘,就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反,生热耗阴,这样的情况都造成心肾不变。所以简单地说,心肾相交靠脾。三个脏一脏有病都能导致心肾不变,所以具体的心肾不变证应具体分析,要看主要是在脾、在心、还是在肾,它们各有不同。由于心肾不交,必然影响到肾精,必然影响了上下之间的虚实不平衡,这就是阴阳失调,这样就导致了健忘。当然健忘还有其他原因,例如说,脑为髓拇,由于肾精亏虚不能生髓。髓海不足,也会引起健忘。

在这个方剂中,应该注意上面谈到的这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与后面的安神剂是相关的。实际上,中医本没有专门的安神剂,就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治疗,发展到后来,为了在临床上便于应用。才将安神剂划分出来。

归脾汤,是由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就是思考问题大多、太过,所以心脾之气受伤,造成血的生成不足,自然心血也就不足。过去有句话:思则气结。还有个忧的问题,愁忧而不解则伤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伤意就是伤脾。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伤脾之后,气血的生成受了影响一所以在这里必须补脾益气、生血养心。

在归脾汤的组成中,有时很难理解的是补气药相当多,其中有四君子汤,还加上黄芪。如果按照现代中药的分类,在这个补血的方剂中,补血药只有当归和龙眼肉两味,而当归还是后加的。这个方剂原是宋以前的方剂。而加当归、远志是明代的事。当归和远志是根据《校补妇人良方》加入的。但是这个方剂是作为补血用的方剂,其中的理论比较深,而且确实有其疗效,有其特点。通过四君子汤和黄芪,首先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当把脾补了之后,相应地就会产生一些变化。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无论受气还是取汁,首先在脾,变化主要还是脾,当然还有其他。因此在气血俱虚的情况下,首先用这几味药补脾。

另外,可以考虑一下,补血、补阴的药那么多,为什么单用龙眼肉和当归?简单地说,为什么没有用芍药和生地?气主煦之,气虚就不能温煦。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就是寒。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择温药相配。龙眼肉本身是温的,有的书上写的是性平,也有的说是热的。龙眼内在南方常每天早晨食小量用来作为补血之品,但服用时有个习惯,就是冬至之后吃,立春以后就停。因为通过实践发现,立春之后吃会上火。

龙眼味甘而性温,但它也有个特点,就是味厚多滋,所以它还兼有润。所以这味药不但是补血的药,也是补气的药,主要是补心脾的药。

枣仁本身可以补肝胆之气,清肝胆之热,同时可以醒脾气。由于它能够补肝,就能够补心,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实嘛,这样有利于养神。同时它能够清肝胆的虚热,也就能除心中之烦。枣仁能安神就在于此。

对远志的解释也有争论。关于祛痰止咳没有争论,主要争论在于远志究竟是心经药还是肾经药。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心,一种说是肾。但是从药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功用,用它以后可以使得志远,志就是肾。过去还有一句话: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就是肾阴不足、肾燥,要用辛药来润它,选往往很难理解。过去更多的是讲细辛。因为细辛辛散的作用极强,能够入肾经而上行,能散寒,去少阴伏寒。由于肾有寒之后,肾中之阴不能化气上升,不能起到滋润的作用,所以就形成了苦燥。这就是过去润燥剂中讲的燥邪为次寒。为什么次寒能燥?有一个道理,是因为没有气,水被闭住了,因此用细辛。辛热的药能够温润肾燥。远志在这里也是如此,但与细辛的具体说法不同。远志是交通心肾之药,它可以使心气通于肾,使肾气通于心。正因为它能交通心肾,所以能强志。故叫远志。这就是远志的作用。当然,不要忘记远志也是辛热的,在心血虚、心阴虚的情况下,就得注意配伍而用。在这个归脾汤中,恰恰没关系。因为是气血俱虚,没有热象。相反,由于气虚而寒,所以用温药,这是相统一的。可是将来讲到补心丹时是心热之象,也用远志,就要考虑配伍的问题。交通心肾可以直接地针对心悸、怔忡、不眠、少寐、健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咀为血。所以,它悬不是起到作用呢?由于它的辛温能够通心肾之气,这也加强了心肾对脾的作用,加强了心肾参与变化而赤”的作用。所以在过去的书上,虽然很少直接讲到肾阳与血的关系,而事实上,比较绕弯地都提列过,更主要的是反映在用药里。后面还要讲列的人参养荣汤和本方中都可以看出来这个道理。

气虚则寒,气虚则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需再加上一些补血的药。但是对于脾气来说,对于忧思伤脾、思则气结不行来说,就要加上一定的、少量的木香以振奋脾气,这样使得气结得解,补而不壅,溢而不腻,能够更好地发挥补气补血的作用,这就是因为它能够醒脾气,或者说鼓舞脾气。

上面主要是根据归脾汤证分析了它的病机和方剂的组成规律。

归脾汤还经常用于其他证。妇科就经常用归脾汤治疗月经不调,治疗崩漏。治什么样的月经不调、崩漏?为什么能治?简单一句话,气为血帅脾统血。因此它所治疗的是脾虚气弱不能统血的月经不调。具体来说,它的月经周期不准,往往提前,就说明不仅是血虚,还有气虚。它的提前量不准,可多可少。多见的情况是速样:开始量多,后来量少,但是不容易干净,行经的时间比较长,到后来血的颜色也不红,比较淡,比较稀。还有一个就是有经常性的、小量的出血,就是漏。但作为治血崩来说,有时用归脾汤还是不够的。因为从整个方剂的组成来说,它补气摄血的功能还不够强。因为所谓的崩就是月经突然大量地暴行,出血量非常大,来势非常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用大量的补气药,有时还要加收涩的药来治

掌握了归脾汤这样一个治月经的特点,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加减。加减的方法很多,不一一介绍。着重把归脾汤弄懂,然后就能加减化裁。例如说漏,月经经常不好,很自然可以加一点阿胶;原方中所说的加艾叶。应是艾叶炭。由于心脾气虚,还可以加点煅龙牡。这是举例而言。所以首先在于把归脾汤的组成意义了解了,把归脾汤所治证的病机弄清楚了,然后用归脾枥就可以灵活。还有一个,在没有龙眼肉的时候,可以用大枣代替。如果食少、消化不好,可以加姜、加砂仁。或者加陈皮。这些都是作为举例,因为加减很多,是说不完的。

认定了这个东西是属于同一个类型,那么这些加减加到最后都是一样的,所以掌握好大的原则就可以了。

这个方剂现在常用于治疗一些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以及一些贫血,效果都比较好。当然,神经衰弱的类型很多,还要注意它的证与本方证相合。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的是下焦冲任虚寒,所以单用本方还不够。贫血的问题更清楚,后面还有人参养荣丸的问题。所以这些情况都可以结合起来理解,这里只是由于它治这些病有特殊的地方,所以提一提。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伤寒论》)

【组成】

甘草四两(12g),炙 生姜三两(9g),切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一斤(30g 桂枝三两(9g),去皮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半升(10g),去心 麻仁半升(10g 大枣三十枚(5~10枚),擎

【用法】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留下阿胶,其余各药,混合煎煮,取汁倒出,加入清酒10ml。另将阿胶略加开水炖化,分三次入药对搅匀服。一剂煎服三次,一天服完)。

【功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气虚血弱。脉现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咯痰不多,痰中带有血丝,形瘦气短,虚烦眠差,自汗或盗汗,咽干舌燥,大便难,或虚热时发,脉虚数。

【方解】又叫复脉汤。它的第一个证很好记,《伤寒论》的原文讲得很清楚,心动悸,脉结代。不但是心悸,而是心动悸,心慌得很厉害。说明由于心虚得很厉害,心主血脉,所以脉就出现了结代。而炙甘草汤主要是治疗这个证的,另外还可以治疗虚劳肺痿,但不是主要的。这些证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说明了气血阴阳俱虚,心虚到一定的程度了,那么什么叫结脉,什么叫代脉,还有促脉?这些脉都有间隙脉,都有停跳。脉数而间歇多的是促脉,脉缓间歇的、时间比较短的为结脉。结脉是由于血中之气不利所致。血中之气不利,可以由多种原因产生,包活血中之气虚及营气虚。所以有瘀血的证也有结脉。结脉和促脉都不是严重的脉,只有代脉要注意,它的特点是脉缓而细涩,间歇较长,间歇无规律,是心脏病较严重时候才出现的。所以过去讲的脉有至数,数至而一止,就是指一定的跳动数,跳后就停,停的时间还比较长,这个间歇的长度标志着气的虚实。过去有句话说:代脉间歇不能自还,就是间歇时间长。结脉的间歇可以自还,所以说它间歇的时间比较短;代脉说明了脏气衰微,五脏之气很衰弱,所以这种脉是严重的脉。到了这样的情况,就必须用气血阴阳俱补的方法来恢复脉的正常跳动,所以叫复脉汤。脉恢复了正常,也就可以将心动悸止住了,进都是相应的。

心动悸,脉也不可能正常,因为脉是由心所主,是由气血充足而来的。而本方是炙甘草为主药,所以方名叫炙甘草汤。而在这里炙甘草的用量是比较大的。除了麻黄汤、桂枝汤的比较外,在甘草泻心汤中还提到过甘草的用量,这里再次提一提。甘草在方中占主要位置时。它的用量就要加大。在前面讲四逆汤,分析其组成的时候,曾讲过甘草,它与本方中甘草的主药地位有无矛盾呢?四逆汤阴盛而阳气衰微,有人认为非用甘草不可。按传统的说法,甘草性缓,可以为将;附子虽然是辛热助阳、回阳,但是性子非常暴烈,没有甘草来驾驭它,容易出乱子。后来也找到个论据,甘草还能提高血压。当时我说,这样的情况不对,在四逆汤证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用附子,只有附子才能担任回阳救逆的任务。所以与今天讲用甘草为主有无矛盾,大家对甘草为主怎样认识?从用量上来说,甘草用四两,用量也不是太大的,甘草泻心汤也用四两甘草,这里回过来说前一次提过的一句话,阴阳气血俱虚,应该先补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在这样的情况,只能以甘药调之,不可饮以至剂,要注意当心脏到这样的程度,用强力的药物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必须有这样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用药,在选定了这些主药的基础上,再配其他的药,就可以不偏。所以药有补阴的、有补阳的、有补气的、有补血的。方中既有人参、大枣、甘草、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还有桂枝、生姜。其中用了甘草的同时,还用人参、大枣来补气,补气而兼能补阴。但补心来说,还是甘草,因此,人参不能作为主药。另外,地黄和麦冬是补血的药,滋阴补血。在《本草纲目》中有专门用地黄和麦冬熬成膏后治疗血虚的记载,这两味药相配加强了补血的作用。同时用阿胶、麻仁,主要是滋阴生血,和补气的药配合起来。这里虽然是气血并补,但是还有心阳虚,所以,就出现代脉了,这时还要用助阳的药、通脉的药来促使脉更快地恢复,这就是用桂枝和生姜而且姜枣量大的缘故。

复脉汤的组方规律就在于此,它温阳而不燥,补气而不壅,滋阴补血而不腻,阴阳互相配合,气血互相配合,能够补心复脉,所以它是个气血阴阳俱补的方剂。

在临床上,治疗风心病比较好,如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还有窦房结综合征。舌苔是很薄的,甚至无苦,舌质很嫩,可以是淡嫩不鲜,而且有瘀斑,这样用它来治比较好。复脉汤在临床上主要是这样用,当然肺心病也可以用。但是千万记住,所介绍的现代病名不能绝对化,主要还是辨证。

本方在原书中许可以治疗虚劳肺痿。所谓虚劳,就包含一个概念,由虚到损,由损到劳,一般是按照这个顺序积虚成损,积损成劳。到了虚劳,按《金匮要略》给这个病的界定是气血阴阳俱虚,不到这个程度不叫虚劳。所以虚劳的肺痿可以知道是气血阴阳俱虚,与以前所讲的肺热叶焦的肺痿不同。以前在方剂中介绍过,肺痿也有虚寒证。还要抓住主要的、具体的证来用,而在临床上用它来治疗肺瘘的机会不多。如果要用的时候,一定要把证辨清楚。刚才所讲的脉,所讲的舌苔,如果是虚劳的肺痿,它可以出现细弱而数的脉,但不能大数,特别是细弱而不可能有力。

炙甘草汤主要就讲这些。不过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提一下,就是对于麻仁、枣仁的问题是有争论的。在临床上用,根据实践是枣仁用得更多些。且效果也好。枣仁没有的时候用柏子仁,这里面就是个寒温的不伺。枣仁清虚热,但是本身并不凉,这是因为可以补肝胆,所以可以清虚热。柏子仁是凉的,可以清心热。这里用枣仁的意思就是说它可以补、可以润,还可以补脾养心。实际上,到了后来温病中用这个方剂治疗热病后期阴虚引起的心悸,用的是加减复脉汤,是将方中助阳、温阳的药去掉了。因为那时主要是阴虚、气虚,是因为温病后期长期的高热消耗了真阴。

气血双补法,适用于气血两虚的病证。其实在此前已多次谈到补气剂中常配伍一些补血药,补血剂中更多配伍补气药,因为气血同源,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两者相依共生是人身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些前面多次讲过,这里只是再次突出在治疗虚弱病证时气血并补的配伍方法和具体方剂作为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名方逍遥丸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虚常用中药一次说清
【补血“四方”】关注健康,持续分享,喜欢...
气虚血虚的辨治用方
大杂烩
第十三章 补法 //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