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领风骚赵瓯北


赵翼(图源网络)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武进)戴溪桥西干里村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赵翼识字

  

  赵翼小时候天资聪敏,他三岁时就开始认字。

  

  一天,赵翼到叔父家去玩,看到叔父正捧着一卷书在读,便好奇地也要跟着学。于是,叔父就挑了一些简单的字教赵翼,没想到赵翼学了一个又一个,一下子竟认识了二十几个字。叔父很吃惊,觉得赵翼是个可造之材,以后便每天教小赵翼识字。

  

  赵翼识了字后又想学写字了。有一天,叔父教他铺纸、握笔、蘸墨,又提起笔来,在纸上画了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赵翼立即说:“这是石头。叔父教我写字,为什么要画石头呢?”叔父笑着点了点头,又在“石头”旁边一笔一画地写起了“石”字,这个“石”字竟跟他画的石头有几分相似。赵翼看得几乎入迷了。就在那一瞬间,小赵翼似乎明白了, “石”字就是摹拟“石头”写出来的呀!他马上学着叔父的样子写了起来。

  

  从此,赵翼一边学识字,一边学写字。他六岁时跟父亲在私塾读书、作文,十二岁时一天竟能完成七篇文章,成了乡里乡外远近有名的“小才子”。赵翼兄弟姐妹七人,他行四,却是长子。一家九口仅有一亩八分田,全赖父亲教书度日。赵翼六岁时便被在外做塾师的父亲带在身边,漂泊在外。十五岁那年,他的父亲突患急病而撒手人寰,家中顿失经济支柱。东翁杭老师怜他年少失恃,又深知他的人品学问足以做他儿子的楷模,便让他承继父业。于是赵翼开始了少年家庭教师的生涯。

  

  赵翼咏茄

  

  转眼四年过去了,赵翼也已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杭家是弋桥一带有名的大户人家,那杭姓宅第就在现在的常州广化桥菜场周围。杭老板虽世代经商,却十分尊崇读书人,因此从不怠慢赵翼,每日三荤一素一汤,把他当大先生供待。遗憾的是,近月来素菜一直是莴苣当家,赵翼也确实吃厌了。

  

  那一日是农历“小满”过后第二天,赵翼踱出书斋,信步进了杭家后院。发现后院栽了五大畦茄子,在阳光下紫黑油亮的一大片,分外抢眼。赵翼从小就喜欢吃茄子,这时他不禁想起他母亲最拿手的“油焖茄子”来了。回到书斋后,他提笔在粉壁上写下了两句诗:“后院茄子积如山,不与先生吃一餐。”

  

  饭后,那小孩子将此事告诉了父亲。杭老板一听,暗自惭愧:自己喜欢吃莴苣,便以为先生也喜欢吃的,真是糊涂!当下吩咐厨房,明日开始,素菜改为以茄子当家,而且十天之内不可同样。

  

  其实,当初赵翼看到后院的茄子时,也不过是想尝鲜而已。壁上题的那两句诗也是年轻人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谁知这位东翁办事是如此认真。于是,赵翼便天天有茄子吃了。

  

  这位东翁虽然要求厨子天天翻新花样,然而即便是山珍海味,吃的时间一长,总是要生厌的,何况茄子呢?赵翼自从“小满”过后第二天开始吃茄子,一直吃到“白露”,足足吃了三个月零十二天茄子。赵翼哭笑不得,只怪自己当初嘴馋,继而手痒,现在又怎么好意思向东翁说起呢?他看着粉壁上题的那两句诗,顿时无限感慨,不禁在后面又添上两句:“从此一茄茄到底,呼茄容易退茄难!”杭老板得知后,终于换了菜肴。

  

  想当初,赵翼“十二岁学为文,一日成七艺,人皆奇之”。而如今这首28个字的“咏茄”诗,他前后却用了102天。这也是诗坛佳话了。

  

  丢了状元

  

  1749年,因生活计,赵翼凄别家乡,先是到了天津谋生,又辗转至北京。后来,经人介绍,他被聘入大学士刘统勋家里,帮助刘统勋纂修史书。他伏地起草,顷刻千百言不加点。曾多次随乾隆出塞巡游,戎帐中无积案。

  

  1750年,他冒名参加顺天府乡试。当时的主考官、吏部尚书汪由敦十分赏识赵翼的文章,把他列为第21名举人。汪由敦事后得知赵翼冒名的真相,就聘他在家里教授两个儿子读书。5年后,汪由敦任军机大臣,将赵翼招入军机处,任军机章京,也就是机要秘书,专门负责公文的撰写。赵翼倒也干得风生水起,尤为大学士傅恒所喜爱。

  

  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赵翼入军机处后7年,他以内阁中书的身份参加了会试。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惜就在这次会试时,发生了身为军机处行走、为此次会试分房阅卷官的御史眭朝栋,被判为死刑的大案,而军机处的相关人物则在当时受到了士子们的指摘。加上当时殿试的两位主考官均为军机大臣,而上届头名二名都是军机处的内阁中书,便有人非议军机处垄断会试前几名,一时军机处竟处于风口浪尖。傅恒担心赵翼会无辜卷入这场风波,于是曾私下提醒,这次状元你可能难拿了。当时赵翼一心想达成多年夙愿,会试夺魁,而为了避开嫌疑,在殿试时不仅换了文风,还换了字体,于是一路顺畅通过了主考官的审查,最后卷子交到了乾隆的手里。

  

  乾隆看卷子时,见头名是赵翼,二名是胡高望,这两人都是内阁中书,也都是江浙一带人,第三名是个陕西人,名字叫王杰。乾隆心想,这江南出的状元也够多了,再说,赵翼已经在军机处工作,也省得落个“任人唯近”的口实。于是御笔一挥,将赵翼与王杰对调了一下,让王杰做了状元,让赵翼屈才变成了探花。为此,乾隆多次向大臣们解释原因:“赵翼虽好,但江浙多状元,陕西本朝还没有。”就这样,赵翼丢了本应到手的状元。据说当时常州老乡为赵翼可惜,认为他没中状元是因为没去爬一爬文笔塔之故。状元虽丢,但赵翼从此却名声大噪。

  

  千古名句

  

  赵翼不仅是一位终日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还是一位善于让地方文化得以流传的诗人。他的《檐曝杂记》以及众多诗抄,都留下了许多镇安府风土人情的记述,成为考察德保县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的重要史料。

  

  赵翼是一位非常用心的诗人,所到之处都会记所感受。在德保期间,他就写了民俗、土风、虎患、独秀山黑猿、树海、阴桫、鸡血藤、蛤蚧等等,其中的五言《镇安土风诗》长达64句,详尽描写了德保的风土人情,比如“村妇无弓足,山农总帕头”,“鹧鸪羹味荐,蛤蚧药材收”,“竹根人面活,藤杖女腰柔”等等,无不生动有趣而又通俗易懂。

  

  赵翼写的《镇安土俗诗》也十分生动、流传极广:“见日当须到已牌,瘴深侵晓总阴霾。城中屋少惟官懈,墙上山多逼郡斋。俗有鬼神蚕放盅,夜无盗贼虎巡街。所欣民意安吾拙,相爱浑如鸟入怀。”

  

  赵翼也创作了许多对联,如“羊祜惠犹留岘首;马援功未竟壶头”、“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等,深得同代人的喜爱。

  

  在诗歌创作方面,赵翼主张独创,力反摹拟。他存诗4800多首,其中以五言、七言古诗最有特色,《论诗》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古流传。

  

  同时,在镇安府任上,赵翼致力于惩治贪官,废除苛税,还大搞无息贷粮,整顿边防和肃清虎患。德保县的婚俗比较特别,其中有新婚女子“不落夫家”:“婚夕其女即认一邻妪为干娘,与之同寝,三日内为翁姑挑水数担即归母家。其后虽时至夫家,仍不同寝,恐生子则不能做后生也。大抵念四五岁(24、25岁)以前,皆系做‘后生’之时。女既出认男同年,男也出认女同年,至四五岁后,则嬉游之性以退,愿成家立室,于是夫妻同处,以故恩意多不笃,偶因后目,辄至离异,皆由于年少不即成婚之故也。”针对结婚后女方不在夫家居住,男女双方都各自和别人谈情说爱这种习俗,赵翼大力改良风俗运动,号召“凡婚都不许异寝”,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晚年归乡

  

  赵翼后来移任广州知府,后又擢升贵西兵备道。由于官场倾轧,遭到同僚的疏劾,他一怒之下以母亲病重为由,于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归乡。

  

  回乡后,赵翼潜心读书作文和研究历史,再不与官场沾边。他潜心写作,着有《檐曝杂记》《瓯北诗抄》《瓯北文集》多种。

  

  晚年的赵翼诙谐乐观。1777年,赵翼母亲丁太恭人去世。为了卜葬,他于翌年夏秋首次来到了马迹山,被马迹山美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留下了如《登官长山晚眺》等诗篇,把母亲墓地选在桃花坞鹁鸪山麓,同时也有为自己今后去世就附葬在母亲墓旁的打算。

  

  卜葬母亲之后,赵翼先后7次来马迹山,或上坟谒墓,或消烦遣闷,写下了《太湖暮归》、《马迹山省墓》、《大风宿檀溪湾》、《祥符寺》《重游马迹山》等数十篇纵情歌咏马迹山旖旎山水风光的诗篇,给马迹山描绘了一幅幅真实优美的丹青画卷,也留给马迹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嘉庆十八年十月,赵翼最后一次到马迹山。那时,他已是八十七岁高龄,仍能徒步里许,而且还以他精湛的书法为马迹山里人挥毫题词,书写中堂对联。

  

  嘉庆十九年四月十七日,这位着名的学者兼诗人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八岁。儿孙们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其在马迹山墓地安葬,墓前勒石竖碑,碑文是:皇清浩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鸣筵宴晋加三品显考瓯北赵府君,诰封恭人,晋赠淑人显妣程太淑人之墓。


  注:本文摘自武进日报,作者不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
古代联坛108将81
【觅诗记】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上)
赵翼:与状元擦肩而过的史学家
诗人、史学家赵翼
赵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