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黄玉峰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一)


《世界最美的坟墓》课堂还原


师:我先介绍两位伟人,一位是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俄罗斯的伟大作家,出身名门望族,一生致力于探索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他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奉行平民化的生活,连死也要像平民一样死去,他是人类的道德领袖,人道主义守护神。一位是茨威格(1881年—1942年),奥地利思想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在小说、人物传记、短论和诗歌上均有杰出的成就,他是托尔斯泰的精神继承人。


托尔斯泰的晚年陷入了两个深深的矛盾之中一个是他和革命者之间的矛盾,他同情革命者,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因此遭到革命者的反对;他要把家里的财产分给穷人,又遭到他家人的反对。他的妻子索菲亚跟他共同生活48年,几乎所有的著作都是索菲亚一个字一个字抄的,但是她也不理解,索菲亚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半夜里潜进了托尔斯泰的房间,看他的日记,查他的每一张纸片,托尔斯泰无法忍受,几次离家出走,但是都没有走成。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会给妻子和家人带来痛苦,而且他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觉得这是他的责任,他不能推卸对妻子家人的责任,所以他犹豫再三。


1890年,托尔斯泰开始写他唯一一个剧本,题目是《光在黑暗中闪亮》,这个剧本是他一生的写照。但是他写了二十年,没有把这个剧本写完,为什么,因为他觉得矛盾无法解决,他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死了以后,茨威格不愧为他的精神继承人,为他的这部剧本写了最后一章,这个最后一章名为《逃向苍天》。现在我们就来读《逃向苍天》里的一段,在托尔斯泰出走前一天,也就是托尔斯泰临死前十天,有一群大学生冲进了托尔斯泰的家里,要求托尔斯泰站在他们一边,下面就是一段他们的对话:


“年轻人,即便是罪人,也是我们的兄弟”

“不!即便他是我的兄弟以及我母亲生的孩子,只要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也要像疯狗一样的把他打倒在地!”

“不,年轻人,通过暴力不能建立一个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要再产生另一种暴力。一旦掌握了武器,你们也会很快建立新的专制。你们不是在破坏专制,而是要使它永存下去。”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第一个矛盾。


托尔斯泰的第二个矛盾,是和他妻子之间的矛盾。我也不妨读读这一段,托尔斯泰说:“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不会尊重我最后的意愿,他们会拿我的著作去做肮脏的交易,谋取厚利。明天我就要写我的遗嘱,我要写得清清楚楚,不让发生歧义,而且要有约束力,我要在遗嘱中把我全部著作收入以及从稿费里存款中产生的利息,这些肮脏的钱统统捐献给大家,捐献给全人类。”他的妻子索菲亚这样回答:“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你的这些信仰有什么意义,你自己擦炉子,自己挑水,自己补破靴子,我还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这样清清白白的生活,勤劳、节俭、安静、朴素的生活突然之间变成肮脏的了,突然之间变成对别人的罪孽,我不能明白。”这是托尔斯泰的第二个矛盾。托尔斯泰无法解决这个矛盾,最后他只能逃向苍天、逃向自我、逃向孤独。1910年12月28日,在夜色的隐蔽下,一辆马车,载着一位八十三岁的老人,逃出庄园,前面,是茫茫的苍天。十天以后,托尔斯泰死在一个小车站,像一个真正的流浪汉。


茨威格是理解托尔斯泰的,他是托尔斯泰的知音,茨威格早就想看看托尔斯泰的故乡,早就想去亲眼目睹托尔斯泰所反对的用暴力建立起来的新的苏维埃政权到底是怎么样的,早就想看看托尔斯泰的坟墓,今天机会终于到了,他终于到了托尔斯泰的坟墓前。那么我们想想,此时此刻,同样伟大的人物,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说些什么,哪些事情是他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下面我把这篇文章读一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你听了以后第一个感触是什么?你这个感触是从哪里来的?


进入具体课本教学前的背景介绍在语文教学中相当普遍,也最能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功力。这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是两位伟人之间的一种精神的传递,因此在讲课伊始呈现出学生所不知道的托尔斯泰与茨威格的另一面就显得尤为重要,黄老师曾说,一堂语文课最终成还是败,往往只要看教师导入正文的方式及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能判断了。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你们读了这句话以后,有什么想法?他一下子就把这个写出来,没有比它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你们知道他这十四天走了哪些地方?他到过莫斯科,他到过冬宫,到过克里姆林宫,到过红场,到过列宁的墓,他在这里都没说,他说没有比它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里面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吧?他是支持什么,是歌颂什么,是不是都包含在里面了?下一句话“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我们读读看,“这将被后代……”,“将被”就是现在还没有被认识,将来会被朝拜。但现在没有被朝拜的尊严圣地,是什么样呢?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远离尘嚣,那么这儿没有尘嚣,这儿非常安静、非常和谐、非常温馨,但是那边是尘嚣,他指的是哪儿?我们看下去,他指的是哪儿尘嚣。接下来,我们看“孤零零地”,为什么作者没有说,照理应该说“静悄悄地”,“静静地躺在……”,但他没有说静静地,他说孤零零地,哪位同学能够理解,为什么是孤零零地,而不是静悄悄地或者静静地?肖洛霍夫有一部作品叫《静静的顿河》,瓦西里耶夫也写了一部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罗斯人很喜欢用静悄悄,但这儿却用孤零零地,是什么含义?


生:因为托尔斯泰想要逃向孤独,他的坟墓在孤独中,是他生前的一个愿望。


师:他想逃向孤独,孤独是他生前的愿望,对,伟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他本来是个宗教徒,但他反对宗教的狭隘,他和东正教闹翻了,他批评东正教,结果被开除了教籍,他是孤独的。他反对沙皇,沙皇迫害他,他的学生都被沙皇抓去了,但是没有抓他,因为他名声太大了,所以他和沙皇也有很大的矛盾,他是孤独的。他和革命者,刚才我们说到了,有很大的矛盾,同样是孤独的。和家里人也是有矛盾,所以他只能孤零零地在那边,没有人陪伴他。


经典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海洋,但我们常常只把它当做一湾清浅的小溪。积久成习,浅阅读便泛滥成灾。就以“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句话来说,如果没有黄老师这么多角度的启发,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错失茨威格所寄寓的深远内涵。有时对文本的把握会有境界的高下之别,而这样的境界差异,往往就源于名师的细心“点化”,黄老师在这方面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当然这与他扎实的历史知识与学术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对于茨威格,托尔斯泰的了解与热爱,对于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的了解与批判,都不是课前准备的,而是他一直都关心的。”


师:古老的传说往往包含着朴素的真理。“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金钱,不是地位,幸福也不是追名逐利,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是那样的朴素,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平凡。幸福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温馨,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奉献,对吧?在托尔斯泰看来,幸福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在古老的传说中我们要体会大智慧,看上去是一个保姆说的,是一个老妇人说的,但是它有大的智慧。托尔斯泰还回忆过这样一个事情,他小时候和他的哥哥们——他有好多哥哥,他最小,和哥哥们一起玩捉迷藏,于是躲在一个桌子底下,四面都用布遮起来,他躲在里面,然后和几个哥哥紧紧抱在一起。他晚年说,我这个抱的感觉,这种人和人之间紧紧拥抱的感觉,气息的感觉,影响我一辈子。他就感到人和人之间应该是这样一种关系,紧紧拥抱的关系,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这个小时候的影响对托尔斯泰实在太大了,他讲这个墓也是小时候的事情。


下面我们看一句话,注意一下:“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大家把这四个字——饱经忧患划一下,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内容,茨威格每一个用词都是非常精当的。饱经忧患,你想想看,托尔斯泰的一辈子,他的一生当中,当过兵,做过教师,被各种各样的人攻击,我们现在看来托尔斯泰很伟大,但在当时他很孤独,是饱经忧患的。“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这种冲动,这种美好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要回归自然。他觉得我拿到别人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拿到社会的东西太多了。这点上,我想读一段爱因斯坦的话,爱因斯坦和他有共同的感觉,爱因斯坦每天这样想,他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答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的向往着简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我们刚才说到托尔斯泰是一个道德领袖,托尔斯泰从小就养成一种自我忏悔的、自我修炼的习惯。他母亲死掉,他去安葬母亲的时候,突然感到自己非常内疚,他觉得我怎么痛苦不起来,我的眼泪有点假。他往往是自责,对自己的责备外人难以想象。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他生前没有和普通大众一样,他死了以后想要回归到大众、自然里去,这一点托尔斯泰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我们再看下去:“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下,看看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能体会到什么?你们能想到什么?


生:儿女非常尊重他。


师:儿女非常尊重他!这一点在我读的时候也为托尔斯泰松了一口气。我以为托尔斯泰的遗愿儿女是不会照做的,妻子和他矛盾那样大,怎么会让他这样安葬呢,肯定会让他安葬得非常豪华,怎么会听他话呢?但是最后确实是完全按照他的愿望做了,所以在这点上我是一下子为托尔斯泰松了一口气。可见,托尔斯泰哺育下的俄罗斯人民,确实是不容易的。他们确实是对托尔斯泰能够有所理解的。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不适合流露太多私人性的情感?黄老师在这一段中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叛徒”形象。从对幸福的理解,再到最后谈及自己读完后“为托尔斯泰松了一口气”这些教学细节并非多余,恰恰是一名语文老师在与伟人碰撞后产生的火花,课堂里如果没有这些带着温情的细腻,也就很难培养出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生了。就连托尔斯泰小时候与哥哥玩捉迷藏,紧紧抱在一起的资料他都不放过,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教学的技艺。把这些童年琐事与托尔斯泰死后将自己完全托付于自然,将自己的所得完全奉献给人民的伟大摆在一起,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我见过世间最美的坟墓
美文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茨威格,纪念托尔斯泰
《世间最美的坟墓》(斯蒂芬·茨威格)
冯福生朗诵:《世间最美的坟墓》((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名家朗诵欣赏 冯福生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д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