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孟浩然之广陵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唐玄宗时期四大宰相的最后一位,来自官宦之家的张九龄,虽然爸爸和爷爷的官都不大,在广东韶关,经过三代人的经营,也有了一定的政治资本,为了张九龄的仕途,父辈们先后联络了广州刺史和文学泰斗张说。

有了前辈们的关照,张九龄很轻松的考中了进士,进入官场,然而官一直做不大,直到张说结束流放,当上宰相。

张说对张九龄很欣赏,因为都姓张,认了干爹,本来希望提拔张九龄,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任职的聘书,卡在吏部那,一直没放出来。

皇帝李隆基在这件事上,动了手脚,他不希望张九龄和张说,这些权臣之间,走的太近,为了对自己感恩戴德,李隆基直到张说死后,才重新聘用张九龄,从秘书做起,当上了中书令。

张九龄成为宰相后,也遇到了张说曾经遇到的问题,自己推荐的人才,皇帝都看不上,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这个人,张说和张九龄都向皇帝推荐过,却一直没红起来,他就是来自湖北的孟浩然。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四大宰相系列:

1、张九龄,被安史之乱推向历史齿轮的宰相

2、张说,策论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3、宋璟,唐朝的纪检干部

4、李隆基时代的总设计师姚崇

孟浩然的身份证上,名字其实写的是孟浩,可能觉得没气势,重起艺名的时候,就把孟浩然,当成了自己的字号,他出生在湖北襄阳,家里条件不错,很可能是做生意的读书人,小康家庭。

这一点对孟浩然的前半生,影响很大,因为在他的字典里,人生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落魄,流浪。

孟浩然九岁开始读书,课余学习剑法。

读书,毕竟是枯燥的,在私塾,孟浩然除了学习之外,因为家里有钱,也喜欢偷偷溜出去旅游,19岁那年,写了一篇名气比较大的游记,叫《题鹿门山》。

之后,进入大学,认识了个新朋友,叫张子容。

张子容的家庭条件也不错,为了孩子的前途,不仅送进大学读书,还为他的仕途,铺好了路,在公元712年,也就是李隆基当上皇帝的第一年,进入长安,准备参加来年的科举考试。

考中了吗,中了,进士,去江苏武进,当了县尉。

与宰相张嘉贞一样,管理治安,因为工作期间,把活搞砸了,被处分。

不过,张子容没有张嘉贞严重,一个是官都没了,在家当了二十年的农民,张子容毕竟家里有点势力,大事化小,官还是官,只是地方从江苏,换到了浙江,在温州,还是县尉。

公元725年,孟浩然求职,四处碰壁,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专门去温州,找张子容玩了半年,中间写了一篇有名的作文,叫《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这篇文章,可能温州人民还有点印象。

李隆基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国家比较富裕,仗打的也少了,所以社会上的主流,就是读书,考取功名,文化人在一起,如果能写上几篇好文章,那是相当的受欢迎。

孟浩然和张子容,书都读的不错,文章写的也好,通过这些诗文,可以看看在唐朝,旅游探亲,是个什么过程。

从洛阳出来,孟浩然写了封信,告诉张子容,自己年底到温州,找他玩。

张子容看到信后,到了年底,就提前派了人,在城外七十里的酒店,日夜候着。

估计当时也没有接机牌:孟老师,欢迎到温州旅游,全靠张子容描述的特征,一个个问:是孟大官人吗?

等了小半个月,孟浩然到了温州,一边安排在酒店休息,一边就去找张子容:报告老爷,人给接到了。

张子容得到报信后,骑着马就到酒店,先大吃一顿,喝了接风酒,两人就浩浩荡荡的回家。

古代交通不便,有朋友来玩,而且又是十几年没见的老朋友,肯定得多住几天,玩玩温州附近的旅游景点,据说上面那首诗,就是当时写的。

很快到了年底,马上就是春节,孟浩然就在张子容家,过了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孟浩然在大年三十那天,想起了老爹老娘,再回忆这些年来,到处求官,却没人赏识,一下就伤心的哭了起来,这一哭,十年的压抑,都释放出来了,第二天,发高烧,生病了。

自从张子容712年进京之后,孟浩然就开始了旅游,一方面确实喜欢玩,另一方面呢,可以认识些风云人物,希望这些官场上的老油条,能够赏识自己,和皇帝说道说道,给个官做做。

比如,在公元717年,游洞庭湖的时候,经过岳阳,就拜访了这里的大人物张说,就是那个策论第一的宰相,因为得罪了姚崇,被贬到这里,当了岳阳的刺史。

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张说的仕途,也没好到哪里去,两人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之后,就分手了。

公元720年,可能常年出门旅游,身体搞垮了,再加上心情不好,得不到赏识,生病,在家住了一年。

第二年,孟浩然也想通了,开始频繁的参加酒会,终于认识了两位贵人,襄州刺史韩思复和襄阳令卢馔(读 zhuan)。

两人也是文化人,看到孟浩然的诗,很喜欢,知道他希望做官,两人就联合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孟浩然去京城,碰碰运气。

结果待了三年,还是没人看中,心灰意冷,才去找张子容说说话。

既然求人不行,那就靠自己吧。

公元727年,孟浩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没考上。

孟浩然诗写的好,名气也不小,为什么轮到考试的时候,成绩却那么差呢?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28年,张说刚从第三次的宰相任期上,退下来,不过依旧在京城,皇帝给他的职位是集贤殿学士,孟浩然就去拜访人家,看看有没有机会,求老宰相推自己一把。

两人也是老相识,没有寒暄,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

没想到,两人刚聊了一半,管家就来禀报,皇帝李隆基来了。

唐玄宗亲自来看望老臣,张说又是高兴,又是激动,把孟浩然安排进卧室,就去见老板了。

李隆基来到客厅,看到桌上有两杯茶,就问张说,家里是不是有客人,为什么不请出来,一起见见呢?

皇帝是微服私访,既然遇到了,当然要表现出自己亲民的一面,张说把孟浩然带到皇帝身边后,简单介绍了一下。

看到李隆基,孟浩然也是感慨万千,从713年,到728年,15年的时间,自己的各种努力,不就是为了能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次,希望皇帝能赏识自己吗。

张说是文学泰斗,江湖地位高,皇帝呢,也喜欢诗词歌赋,正好孟浩然擅长这个,于是张说就请孟浩然,即兴写几首。

无论科举考试,还是策论,讲的都是治国安邦的策略,但是孟浩然的诗,更多的,是抒发情感。

搞政治的,和写爱情小说的,似乎谈不到一块去,最后孟浩然有点自暴自弃,写了一首诗,叫《岁暮归南山》。

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官不做了,心灰意冷了,水平太差,好皇帝都不会喜欢我,连朋友也看不起我,我还是回家,茅草屋住住算了。

皇帝一听,不高兴了:做不做得了官,不是我说算的,文章写的好不好,自然有官员来评价,这和我是不是个好皇帝,有什么关系,怪我干嘛!

个老子的,老子火了。

和皇帝的会面,不欢而散,孟浩然的仕途,算是没戏了。

从京城回来,孟浩然回到了老生活,吟诗、喝酒、找朋友,有见过李白,一起玩了三次。

《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孟浩然从京城出来,遇到李白后,李白为他写的,两人在襄阳碰面,玩了几天,之后孟浩然进入四川。

当初在皇帝面前,孟浩然说自己已经看开了,不想做官了,其实那也是气话,公元734年,张九龄成为中书令时,孟浩然找过他,希望给个机会,再见皇帝一次,没结果。

不过皇帝没见到,和张九龄的关系,倒是不错,后来张九龄从宰相的位置上,退下来,在荆州,做长史,把孟浩然招到麾下,让他做个幕僚。

48岁的孟浩然,对于做幕僚,真的没有想法,只待了几天,就辞职,出去旅游了。

二三十年的流浪生活,把孟浩然的所有锐气,都消磨掉了,告别张九龄后,孟浩然很清楚,做官的梦,怕是没指望了。

一年后回家,大病了一场。

生病了,不可怕,吃点药,就好了,但是心病了,药是治不好的。

公元740年,江宁丞王昌龄,被贬到岭南,路过襄阳,找孟浩然聚聚,说说话,写写诗,喝喝酒。

因为上一年的病,还没有好,喝酒又太猛,51岁的孟浩然,留着泪,死在了病床上。

-------------完---------------

谢谢转载、分享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趣的孟浩然:一生败在两顿酒上,一顿没了官,一顿丢了命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39页
他是诗佛王维诗仙李白挚友,一句牢骚毁灭仕途,一时嘴馋丢掉性命
广东历史上第一位宰相,让两朝皇帝念念不忘,料定安禄山日后必反
为啥资质平庸的李林甫能扳倒出类拔萃的张九龄
山水诗人孟浩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