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音,还有几人懂

中国的古诗可谓是有声艺术品,那种一咏三叹、抑扬顿挫,倘若不能吟诵,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感美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比如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如果不大声读出来,岂不可惜了其中的韵味?

启功说:“从前文人诵读文章,讲究念字句有轻重疾徐。有人不但读诗词拿腔作调,读骈散文章也常是这样。还有人主张学文章要常听善读的人诵读,最易得到启发。现在可以明白,所谓善读文章,除了能传出文中的思想感情之外,还能把声调的重要关键表现出来。”作者张本义在书中总结道:从前人们讲究诵读,从诵读声调的高下、缓急、顿挫、转折里面,可以会体会到原文的声情,听了读书的声调,就可以测知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

《吟诵拾阶》一书提到,叶音是解决汉字由于古今音异,造成诗文韵脚不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老办法。近半个世纪的推广普通话运动,使得在读古诗文时越来越不重视和不熟悉叶音,以至于近年来的工具书和一些学校教材,往往不采录叶音,有的甚至妄改古诗文读音,给学习造成新的困难。例如唐人杜牧的《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斜”、“家”、“花”为押下平六麻韵的韵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千多年来,吟诵此诗的人,无不知道这里的“斜”字,要依叶音要求读成xiá(音霞),然而现在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却只收录了一个读音xié,这样,现今在校学生,也只有这一个“规范化”的读音了。这不仅荒唐,而且也破坏了文化传统。关于这一点,我也纠结过好几回。比如“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斜”的发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的读音、“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的读音,听着儿子读得很别扭,但是我看有的教科书就是按现代音标注的,我也不敢纠正了,错就错吧,总得以教材以老师教的为准吧?在网上搜索一下,发现跟我一样犯晕的家长还真不少,网上有不少家长对于这些诗词的正确发音或求助或探讨。有家长在论坛上说:“看教学要求怎么念,就怎么教了。等孩子大些,可以作为课外阅读部分给他讲讲古音。”也只能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位置不同音不同!
台北林正三先生【诗学概要】(三)
浅谈格律诗中“忘”字的读音
小学古诗“平仄诵读法”的魅力与陷阱
远上寒山石径斜,鬓毛衰,这些古诗你读对了吗
今人对近体诗的读和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