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味蕖:郑板桥

      (四)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板桥又回到扬州,这年他六十一岁。这时的板桥,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流落扬州穷困潦倒的郑板桥了。他现在有了地位,有了声望,有了田产,在扬州人看来,板桥是衣锦荣归了。于是,从前的故旧都另眼看待他。有的人崇拜他坐了十年县令,有的人欣赏他的书画艺术,这样,每天来登门拜访的人、求书求画的人就多起来,在板桥自己,就觉得非常感慨。在以前,拿了书画,日卖百钱糊口,尚无人问津;现在,是声名日著,身价百倍了。伤感之下,就让沈凡民刻了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常捺在晚年所作的画面上。那意思是说,还是二十年前的旧板桥啊,为什么要这样的高抬呢?板桥明明还记得,中了秀才以后,三度邗江卖画,当时无人赏识,穷愁落拓,不得不向山僧乞食的情形。那时是“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板桥更体会到世情的冷暖,愤激之余,书画益自珍重。归扬州后,画竹第一幅题云: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板桥虽年逾花甲,精神犹健。每与骚人野衲,诗酒征逐,殆无虚日。醉后则恣情描绘修竹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之间,并随手留题。一时豪贵,竞相夸示,都叹称不已。于是乞求书画者往来于门,但这时尺笺寸幅,也不容易得了。
      板桥南归,卢雅雨见曾也正好转运扬州,他有迎板桥返扬州的诗云:
      “一代清华盛事饶,冶春高宴吝分*,
      风流暂显烟花在,又见扬州郑板桥。”
      回扬州不久,旧友马曰琯、沈凡民即相继去世。这时同游的有黄慎、李鱓、程绵庄等。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板桥六十四岁,在扬州约旧友八人,各出百钱,于扬州竹西亭作永日欢。座中有白门程绵庄、七闽黄瘿瓢,和板桥是三老人;丹徒李御萝村、王文治梦楼、燕京于文濬石卿、全椒金兆燕棕亭、杭州张宾鹤仲谋,是五少年。这一天板桥非常兴奋,挥笔写墨兰八枝,各象一人,后误笔多撇一枝,就笑着说:“看今天还有谁来”。午后,果然,济南的朱文震青雷就来了,大喜,遂成《九畹芳兰图》,并题诗其上:
      “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
      何劳芍药绘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
      画毕奉座中年最高者程绵庄携去。当时王梦楼一派的廿七、八岁的青年,竟能和年逾花甲的诸老诗酒流连,可见他们心情趣味的契合了。
      竹西亭会饮的次年,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在两淮转运使任内的卢雅雨,举行红桥修禊盛会,卢作七言律诗四首,一时和者数千人。板桥亦有八首和诗,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两人久别重聚、诗酒唱酬的欢欣。已达六十老龄的板桥,仍然是壮年一样的豪宕不羁。
      板桥书画声价既高,在这时就有一些闲话趣闻流传下来。在宣瘦梅的《夜雨秋灯录》里,曾有关于板桥的一则稗史。说板桥的好尚很特别,嗜狗肉以为美味,若有贩夫牧竖拿着狗肉送与板桥,板桥即以书画小幅作赠;富商大贾,虽饵以千金而弗顾。一时扬州盐商,欲求板桥书画,必辗转购于牧竖之手,然又以没有题着自己的上款为憾事,就想出下面述画的计策来:
      “一日板桥出游稍远,闻琴声甚美,循声寻之,则竹林中一大院落,颇雅洁。入门,见一人鬚眉甚古,危坐鼓琴,一童子烹狗肉方熟。板桥大喜,骤语老人曰:‘汝亦喜食狗肉乎?’老人曰:‘百味惟此最佳,子亦知味者,请尝一脔。’两人未通姓名,并坐大嚼。板桥见其素壁,询问何以无字画。老人曰:‘无佳者,此间郑板桥虽颇有名,然老夫未尝见其书画,不知其果佳否?’板桥笑曰:‘郑板桥即我也,请为子书画可乎?’老人曰:‘善。’遂出纸若干,板桥一一挥毫竟。老人曰:‘贱字某某,可为落款。’板桥曰:‘此某盐商之名,汝亦何为名此?’老人曰:‘老夫取此名时,某商尚未出世也,同名何伤,清者清,浊者浊耳。’板桥即署款而别,至则四壁皆悬己书画,视之,皆己昨日为老人所作,始知老人乃盐商所使,而己则受老人之骗,然已无可如何也。”
      这是《夜雨秋灯录》所记载,亦转载于马宗霍《书林纪事》及《清朝野史大观》,这虽是逸话,不足为信,但板桥书画之受人爱戴,于此可见一斑。
      又这时江西的张真人,因为进京朝见皇帝,路过邗江,扬州一时的富商,争着交好张真人,就想求板桥手书楹联相赠。张真人指定要用长丈余阔六尺余的大笺纸写,商人即派专人去见板桥,并请板桥撰句。及请问润笔数目,板桥索金一千两,使者还五百两,板桥欣然挥笔直扫,书“龙虎山中真宰相”上联一张。使者复请书下联,板桥曰:“原索一千金,君应五百金,所以只书上联一页。”使者往告商人,复携五百金来请,板桥乃书“麒麟阁上活神仙”下联与之。工妙绝伦,人人赞叹不已。
      板桥性情乖僻,此事极像板桥所为,姑存之。
      又在《全集》中,有题《靳秋田索画》云: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这时板桥的书画,是已经深深把握了一般人的爱好。终日挥毫,作字作画,虽在收入方面相当丰裕,但六十多岁的老翁了,怎能禁得住这长日的疲劳呢?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板桥这时已经六十七岁。拙公和尚就劝他谢客,俾少作书画,于是他就自书润例一纸。在后来叶廷琯的《鸥波渔话》、俞曲园的《春在堂随笔》、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以及近人马宗霍的《书林纪事》中,都辗转印载,其润例如下: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悦,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賖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板桥的润例,真也痛快淋漓,从此可以看出板桥愤世嫉俗的性格。他早就说过:“写字作画是雅事,也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又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在此,板桥对书画为何而作,为谁而作,做了明确的表示,极属难能可贵。他不满于托名风雅的卖画生活,于是就以玩世的态度写了这个润例。此后五十年,吴山尊、孙渊如二人在扬州同校唐文,忽然在一座破庙里发见了这一纸润例,大快,因嘱工人刻石。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墨拓的原迹。
      板桥七十岁以后,仍然镇日写字作画。他有题《兰竹图》云:
      “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
      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板桥七十一岁,应卢雅雨招清明红桥泛舟,写了《和卢雅雨红桥泛舟》诗:
      “今年春色是何心,才见阳和又带阴。
      柳线碧从烟外染,桃花红向雨中深。
      笙歌婉转随游舫,灯火参差出远林。
      佳境佳辰拚一醉,任他杯酒渍衣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板桥与扬州的一生情缘
郑板桥卖画:不准砍价,不准赊账
苍茫一晌扬州梦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郑板桥的楷书册_中国书法
二十年前旧板桥(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