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国真语录136《关于“纯诗”》

近两年,在文学中,诗歌成了热门话题。于是,流行诗歌及流行诗人,“纯诗”和“纯诗人”,也成了人们纷纷议论的对象。

“纯诗”这一概念是早是法国人瓦莱里在1920年为柳西恩·法布尔诗集《认识女神》所写的前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用他后来的话说:“几年前,我曾在为一个朋友的一本书所写的前言中用了这个词,但当时我并没有赋予这个词以什么特别的意义,也没有预见到各种各样的关切诗歌的学者们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其实,“纯诗”与“非纯诗”是很难划分的。

试问,古今中外成百上千的著名诗人中,如波特尔、庞德、艾略特、惠特曼、普希金、拜伦、海涅、布罗茨基、帕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谁的作品是“纯诗”?谁的又不是“纯诗”?

如果说,他们的作品都是“纯诗”,可是,正是这位“纯诗”概念的始作俑者瓦莱里先生说:“创作一部完全排除非诗情成份的作品,我过去一直认为,并且现在也仍然认为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任何诗歌只是一种企图接近这一纯理想境界的尝试。

如果说,他们的作品都不是“纯诗“来,别人还有多少指望呢?

如果说,从诗歌的创作到完成的过程,摒弃任何功利主义色彩的诗歌就是“纯诗“,那么,雨果、莎士比亚等都是功利色彩很浓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显然够不上“纯诗”。

如果说,创作过程中,摒弃任何非诗因素的诗歌才是“纯诗”,那么,聂鲁达、帕斯等等的诗歌都具有相当强的政治色彩,显然也不是“纯诗”。

如果说,只能供极少数品位高的人欣赏的诗歌才是“纯诗”,那么,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作品发表,风靡全英”,显然仍不是“纯诗”。

如果说,读者越少的吕,便越是“纯诗”,那么,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的作品读者最少,这样,会写诗的人,人人都可以宣布启已的作品是“纯诗”。

如果说,“纯诗”仅仅是相对“流行诗歌”而言,那么,不浒的诗歌岂不都成了:纯诗“?

所以,严格地说,并不存在什么“纯诗”,如瓦莱里先生所说:“创作一部完全排除诗成份的作品……这个目标是达不到的。”

宽泛地说,“纯诗”即是非诗情因素少的诗。这样,也容易理解为什么假、大、空的诗和矫饰、做作、故弄玄虚的诗为什么无法进入人们的心灵,因为那些都是非诗情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派的区别
[翻译]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伊夫.博纳富瓦
西区电台:环视弗罗斯特 | 他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参与和观察:两种身份获得者
一朵花开,不为了什么(外一首) 文/雪野诗情
色彩诗人——乌克兰画家瓦莱里·什马特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