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阴阳是如何应象?如何贯穿于人体的?

我们继续学习黄帝关于阴阳应象的内容,大家一定要时刻谨记本篇内容的核心就是阴阳应象,即阴阳与各种象之间的对应。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在大自然中,清阳之气对应的是天,浊阴之气对应的是地。

这一句显然与第一段中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显然是有对应关系的。前面说的是阴阳二气的积聚,这里是强调了清和浊,侧重点是明显不同了。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正是各种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幼学琼林》中讲的“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这里也有相应的关系,都是阴阳二气的特点,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轻和清都必然会上浮,而重和浊则必然会下沉,这是自然之理。

这里就有了各类“象”的共同点,以及合理的延伸内涵。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地气上升就成为云,天气下降就变成雨。雨虽从天气下降,却是地气所化;云虽形成于地气,却赖天气的蒸发,并最终形成天气,成为云。这当然是由于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造成的结果。

这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地气上升变为云,这时它已经是天气了,而天气下降就成了雨,它又成了地气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阴阳二气的性质也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中的,并且是分别向对立面转化。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基于同样的道理,人体也相当于一个小宇宙,清阳出于上窍,而浊阴出于下窍。

这个应象理论就是把人体的上窍与下窍应于天地,比于天地。这样就有了天地、阴阳、清阳与浊阴、上窍与下窍。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这所有的同类的象是有相似相同的性质的。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同样的道理,清阳是发散于腠理,而浊阴则是注入于五脏的。清阳之气让四肢变得充实有力,而浊阴则让六腑之间能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和平相处。

这就是把阴阳二气的清阳与浊阴继续应象,继续深入运用,腠理与五脏是阴阳相对,四肢与六腑是阴阳相对,这就是应象。

到了这里,本节的内容显然是把阴阳二气的特点,贯穿于人体,区分了人体的阴阳结构,这样就在本质上规定了人体的阴阳定位,人体各部位的阴阳性质也就有了质的规定性,对于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有了非常形象而准确的规定,很多东西也就相应变得简单了许多。

这一部分从内容上来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部分却是许多理论知识和认识的基础,不得不慎,作为基础,要真正的入心,用好它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析中医学的清浊与升降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5讲阴阳五行概述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3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四七)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大论第七
《陈潮祖临证精华》—— 医论演义之五脏宜通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