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秀法篆刻讲堂二十章法五

留空独秀法即在印章某一处独自留出空间,与布有印文处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独秀法与呼应法相比较,所不同的地方是呼应法是虚与虚的呼应,亦或者是实与实产生的相对的呼应。而留空独秀法却是虚实的强烈对比。此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

我们来看几个印章的实例来体悟一下:

这是清代桂馥的一方“瓦研斋”印章,我们可以看到“瓦”字特意的四周留白,而“研”和“斋”字则是较为平顺工整,使人一眼望去便将视线集中到了“瓦”字之上,这就是独秀法的魅力。如果“瓦”字按照正常的排布,会显得整个印面过于平平无奇了。而且“瓦”字的形状也让人联想到瓦片的样子,可谓巧思尽显。

这是清代篆刻家杨汝谐的印章“不二法门”,“不”、“二”、“门”三字笔画较粗,恰恰是为了衬托“法”字,笔画少的字用较粗的笔画,而笔画相对较多的用较细的笔画,也是一种独秀法的表现方式。笔者感觉作者或许在心中认为此四字中“法”字是最能体现主题的一字,故而如此为之,让“法”字呈现一枝独秀于三字的深厚的绿叶丛中。

清代著名的篆书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石户之农”印章,这是一方可以把我们之前四章章法一起讲的印章,用了“田”字格将四字隔开,保持一种匀落;“石”“户”“之”三字虽然笔画较少,但是依然占据同样的面积大小,体现的是疏密之美。“石”“户”下面的留红又是顾盼与呼应。最后三个较为疏的字,衬托出“农”字的一枝独秀。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静静的欣赏大师的作品。

此印章亦是邓石如的作品,“一”字可以看做是独秀的表现,那么整个印面呈现一种右上较虚,左下较实的感觉,又用这种独秀的留白,将整个印章的重心稳住,使得整个印章在不对称中,又有平衡的感觉,且富于动势。

清代浙派篆刻家黄易的作品,这方印我们之前给出过,我相信很多朋友也看到过,“乙”字的一枝独秀,疏密的有度,弯直的呼应,甚至边栏破碎都是如此的独具匠心,看似随手的作品,却融入了大师对章法的运用已经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

看到这方印章不由得感叹,清代的篆书和篆刻艺术确实是一座我国艺术的高峰,这是清代著名篆刻家赵之谦的“丁文蔚”印章,“丁”字不光是留红独秀,且笔锋的处理也是独具一格。全印望去,先是会注意到留红独秀的“丁”字,更有些象形的想象在其中,可谓妙趣天成,尽显我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这是两方比较特殊的独秀法的印章,是朱白的反衬独秀。

章法从均布法、疏密法、呼应法,再到今天的独秀法。讲的都是印章章法中关于布局朱白的大布局介绍。大布局,要有小心思;平正中要见灵动;顾盼之间要有呼应;一花独放,需要有绿叶衬托。所谓章法,就是为了表现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特定的艺术形象的关系和位置,并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有机地构成一个完善的艺术整体。艺术作品的布局,文学上叫“谋篇”,篆刻上叫“分朱布白”。不论是均布法提到的印文文字的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间距基本一致,呈现出平正、匀落的特点;还是疏密法“疏处能走马,密处不容针,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再到呼应法和今天的独秀法。印章在分朱布白中可以采用的办法,都逃不出这几个大的方向,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审美来运用,或者将其中的集中章法融会贯通,使得印章的所想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能够贴切的体现,就是大家要好好的思考的了。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学习历代名家的作品,多欣赏一些好的作品,会有更大的帮助。自己也要多多实践,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印稿,亦或者模仿名家的作品设计一些印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家潭:篆刻不能少了书法气
篆刻讲堂:增减法
清初工稳印风篆刻家林皋,作品上遗憾,白文印章法松散的缺陷 – 篆刻小站
篆刻章法知识要领” 的更多相关文章
零基础学篆刻之三:如何提高篆刻水平
刘江著《篆刻美学》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