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本言语礼仪常识(二)

称呼——与人沟通的开始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体现着双方关系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亲缘性称呼:爸爸、妈妈、叔公、婶婆、三叔、二伯、大哥、二姐、姑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之类。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职场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一种常见的称呼。

姓名性称呼:其一,连名带姓称呼,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泛称性称呼: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寒暄——有情有礼不尴尬

寒暄是会面时的开场白,是交谈的序曲与铺垫。常见的寒暄方式有:

⑴ 问候式。如“您好”、“早上好”、“新年好”之类的常见礼貌语;“好久不见十分想念”,“最近忙吗?身体好吗?”之类的关切问候语。

⑵ 触景生情式。如“晚上好!这时散步很好”,“今天天气真好、这里风景很好”。这类话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寒暄方式。

⑶ 赞美式。如“多年不见,您风采依然”,“小王,你这个发型可真漂亮”之类的语言对方听了肯定高兴。

⑷ 敬慕型。如“久仰大名”、“拜读过您的大作”、“很高兴见到您”等等。

寒暄语或客套话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选用,以诚恳、亲切、自然为好。

温馨提示

对久未联系的朋友不宜贸然说“孩子多大了”、“代问夫人好”之类用语,以免碰巧触及对方隐痛而尴尬。可用“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寒暄语。

雅语——学识修养的表露

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内涵,体现在语言上就要常用敬语。

“令、尊、贤”,用以尊称对方亲属。“令”通用,“尊”称长,“贤”用于平辈和晚辈,但称对方配偶时“尊、贤”通用。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弟、贤妹、贤侄”;“尊夫人、贤夫人”等。

“家、舍、小”,用以称自己亲属。“家”用以称长者、大者,如家父(母)、家叔(伯)、家兄(嫂)。“舍”用以称比自己小的平辈和晚辈,如舍弟(妹)、舍侄。对子女可称小儿、小女、小婿。

已去世的父母亲可称“先父”、“先母”或“先严”、“先慈”。

“贵”字现代仍常用以尊称对方及其单位、公司,如“贵处”、“贵公司”等。再者询问年龄,对年轻人可问“请问贵庚多少”,对长者可问“老人家高寿几何”。

温馨提示

初次见面——久仰;很久不见——久违;请人批评——指教;求人原谅——包涵;麻烦别人——打扰;求给方便——借光;托人办事——拜托;赞人见解——高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礼仪大全
良好的沟通礼仪,从称呼礼仪开始!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
国际上常用的见面礼节【社交礼仪】
基本礼仪常识
服务礼仪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