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士要遵守的清规戒律

《西游记》主题曲《女儿情》中有句歌词:“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王权富贵且不去说它,不怕戒律清规,只可能是我们现代人的世俗看法。在古代,道教徒必须严格遵守戒律清规,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戒律清规”应该分开来说,一是戒律,一是清规。戒律是道教用来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作恶的条文,是道士修道必须遵守的法规。道教非常重视戒律,能否遵守戒律,关系到道士们能否修炼成仙得道。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记载:“夫学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缘上仙也。欲修善累功,便心勤寻诸戒。”不守戒律,不能成仙。可见遵守戒律对修道的重要性。

其实在道教创立之初,并没有正式的戒律。五斗米道信徒如果犯了小错,只要“自首其过”便算了事。这种形式和基督教忏悔仪式颇为类似,可见宗教上有很多的机理是相通的。忏悔,对约束一个人的行为起到了止恶防非的作用。

东晋时,迁居江南的世家大族瑯琊王氏世世代代信奉五斗米教,因此王氏族人在临终前便有“首过”的传统。大书法家王献之临死之际,需要忏悔自己一生所犯的过错。在一种凝重圣洁的氛围之下,王献之思索再三,徐徐地说,“平生没犯过什么错,只觉得当年和郗家离婚,有点对不住前妻。”王献之先娶了表姐郗氏,后来被皇帝看中,被选为附马。不得已只好与表姐离婚,娶了公主。除此之外,王献之平生大约没作过什么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首过”这种方法,对道教信众的言行举止是有约束力的。

随着道教的发展,信徒越来越多,戒律便随之而产生。最迟在魏晋南北朝时,道教便有了正式的戒律。上清派、灵宝派等道教派别出现了《说十诫》之类的成文戒律。这些戒律的内容,还是以儒家纲常观念为主。到了后来,道教各种戒律累积增多。最基本的戒律为五戒、八戒、十戒,从这些基本的戒律又演变出很多种戒,最多达到一千二百戒。因此,真正的修道不是为了轻松好玩,而是一种严格的身心磨砺。

修道之士,首先要奉持基本的五戒。这五戒被称为“老君五戒”,具体内容为: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茹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只有严格守戒,才能够“言行不苟,恶念尽消”。

宋元时期创建的全真道最重视戒律。入全真道,道士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传戒”。全真教的戒律称为“三坛大戒”,由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三部分组成。初真戒有十条,是最初级的戒条。到了中极戒,便有三百条了。不同的修炼境界,持戒要求不同。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天仙戒主要是用于陶治人心,并没有具体的条文。给予修道者无限的想象究竟。全真教的传戒程序从开始到结束,大概需要一百天左右,其隆重程度可见一斑。

戒律用来预防,“勿谓言之不预也”。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也免不了违犯戒律的情况发生。如果犯戒了怎么办呢?答案是用道教中的清规来处置。清规就是对犯了戒律的道士进行处罚的准则。道教中的清规,一般由各道观自行制定,但处罚层次大略都分为三等。

最轻一等的处罚是跪香。贪睡起晚了,或者没有参加早、晚课,又或者念经不诚,吊儿郎当都会被罚跪香。如果都是济公那模样的道士修行,那么成天到晚都只能跪着,别指望能起身了。第二等的处罚便是迁出了,通俗点说就是被开除。迁出又分为三个层次,被劝退、开除和杖责之后开除。这个处罚有点重,可以想象得到犯的事已经不算小了。

如果像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描写的那样:尹志平道长对小龙女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该如何处理呢?按照道教清规,这种情况要顶清规处罚,即“火化示众”。对,最重的处罚就是处死!难怪《神雕侠侣》中尹志平总被赵志敬要挟,如果按清规,那可得判死罪啊!什么情况下顶清规处理呢?一般是违犯国法、奸盗邪淫、坏教败宗等几种情况。顶清规处罚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歌词里唱的“怕什么戒律清规”,也只能现代人传唱一下。出家修道,必须严格遵守戒律。

道教中的清规戒律,只是约束道士们的言行,使之全心向道,以促进修为增长。严格遵守戒律,全心全意地修行,就可以身静神安精存,可能达到清静无为的状态。遵守戒律对现代人也有启发。做人要有底线,心中才会有道。没有底线,随利益上下沉浮,便纵有万贯家财,仍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坚守心中的原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的清规、戒律
武当道教清规戒律黄历凶吉
《道教小知识》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第五编 教义规戒  全真清规
??道教如何看待吸烟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科仪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