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年前,这张莫名其妙的照片,刷爆澳洲朋友圈,如今他们死而无憾......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发现澳大利亚(ID:Go_Aussie)

两年前,有一张照片刷爆了脸书,几小时内就有7万人点赞,2万人转发。



照片中,一个男人站在一张简易的病床旁,床上的枕头被高高垫起,望着大海的方向。


为什么这张看起来没什么美感的照片,会这么火呢?


照片中的这个男人叫Graeme Cooper,他是澳洲昆士兰急救中心的一名护理人员,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个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老奶奶。


当天,Cooper和同事接到一个任务,把一个老人从家中接到医院的临终关怀中心。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临终关怀中心,老人将静静地等待生命走到尽头。

去医院的救护车上,经过一片海滩时,老奶奶提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片海滩,50年前,她和丈夫就是因为喜欢这片海滩,才在附近买了房子,并在这生活了一辈子。


听到老奶奶的话,Cooper被感动了,于是主动问老奶奶:不如我们去海边看看怎么样?


车上的其他护理人员和司机也都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他们掉转车头,开到了一处美丽的海滩——Hervey Bay。

到达岸边后,Cooper和同事小心翼翼地把老奶奶的病床推到海滩边上,帮她垫高枕头,好让她看得更清楚。


看到海,老奶奶开心得像个孩子,流出了眼泪。


如果不是因为岸边有很多岩石,我会带她走得更近一点,不过我想,我还是可以弄上来一点海水,让她最后感受一次触摸海水的感觉。


Cooper从救护车上拿了一个塑料袋,穿过岩石,爬到海边,装了一袋海水,带回来给老奶奶。


当她把手放进袋子里,慢慢转动时,我握住了她的手腕,她举起手来,把一根手指放进了嘴里。


那时,她吞咽已经非常困难了,但她还是尝了一口海水的味道。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讲到这一幕时,Cooper还是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接着,老奶奶说太美了,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有一分多钟都没有说话。


但是我明显看到她的胸口在颤动,心跳也在加速。


我问她:“你觉得怎么样?”

她说:“我很平静,一切都不能更好了。”

几分钟后,老奶奶睁开了眼睛,对护理人员说:现在我该走了……


几天后,老奶奶在临终关怀中心平静地过世了。


而这感人的一幕,被Cooper的同事Danielle Kellam 用手机拍下来,发到了昆士兰急救中心的脸书账号上。



没想到这张照片,瞬间被转疯,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有2万多人分享,7万多人点赞,还被许多国际媒体报道。


后来,电视台采访了Cooper,问他当时为什么这么做。


Cooper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我们也是真实的人,我们只是和病人站在一起,这些让我们觉得和病人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刻,对我来说其实也是无比珍贵的。”


昆士兰急救中心也对Cooper的举动表示赞赏,“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什么药物,或培训得到的技能,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换位思考。”


两年过去了,Cooper的故事仍然感动着许多人,越来越多人在脸书中留言,讲述自己遇到的相似经历。

几年前,我和一位同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们送一位垂危的病人回家。


她请求能不能最后带她去看一次海,我们就带她去了。看完海, 我们问她要不要来个冰淇淋,她高兴得咯咯笑,说好。

没一会儿,还没被舔几口的冰淇淋掉到了地上,她去世,躺在那里,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面对着她所见到的最后一片风景。我们在旁为她默哀了几分钟。

几年前,我的一个好朋友结婚,婚礼当天,她的妈妈因为患癌晕倒了。


后来救护车来了,但是救护车并没有把她送到医院,而是把她送到了教堂,用担架把她送进了婚礼现场。

在生命最后一刻,这位母亲亲眼见证了自己女儿的婚礼,几天后,她便离开了人世。救援人员们善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还有人建议把这种善举作为一种制度,推广开来:

在欧洲,它被称为“遗愿救护车”,值得考虑把这项服务推广开来。“遗愿救护车”就是帮助临终的病人,实现他们拥有,但又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去参加最后一场音乐会,最后去一次海滩,或者最后去看一次最喜欢的动物等等。我们的政府官员可以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个做法推广开来。

没想到,这样的呼吁,在一年多后,终于得到了响应。


近日,澳大利亚昆州政府宣布,受这个故事启发,将推行“昆士兰遗愿救护车”项目(Ambulance Wish Queensland)。

昆州政府为这个项目出资5万澳元作为启动资金,并且划拨了一辆专业的救护车。


此外,慈善团体和市民还能通过合作方临终关怀中心捐赠物资和善款,帮助更多人实现遗愿。


昆士兰的卫生部长说,这个项目正是受到Cooper善举的启发:


“我遇到的几乎每一个救护车的护理人员,都能讲述这样的故事。但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偷偷摸摸地去做,或者如果他们太忙了,就没办法做到。”


这个遗愿救护车项目,正是希望为这些善举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条件。


尽管到12月1日,遗愿救护车才正式开放申请,但是7月25日,他们已经帮助一个老奶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Betty Dowsett今年92岁,她罹患肺癌,时日无多,被送到临终关怀中心接受姑息治疗。


Dowsett当了一辈子园丁,在临终关怀中心,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再回到自己的花园,看看她最喜欢的菊花和康乃馨。


她成为了遗愿救护车第一个服务对象,医护人员用担架把她送上救护车,带她到了她最爱的那片植物园。


还给她买了一个她最爱的百香果冰淇淋。


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Dowsett的脸上笑开了花。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但对于一个不能走路,甚至无法长时间坐立的临终病人来说,即使是出一趟门,都已经是一种奢望。


如果不是这些善举,和把这些善举制度化的努力,许许多多像Dowsett这样的病人,或许只能带着最后的遗憾死去。

昆州临终关怀中心(Palliative Care Queensland)的CEO Shyla Mills说,遗愿救护车也是借鉴了荷兰名为Stichting Ambulance Wens Nederland 的项目。


这个项目在荷兰已经推行了很多年,旨在利用救护车和医护资源,帮助临终病人,实现最后的心愿。


虽然这是一个荷兰的公益组织,但是遗愿计划,却针对所有欧洲国家的人开放。


任何身处欧洲的病人或家属,只要在网站上提出申请,就会有工作人员来帮助他们实现最后的愿望。


而所需要的资金和救护车辆,全部来自社会捐赠。


从他们的网站首页上可以看到,几年来,已经有12920人通过这个项目,实现了自己的遗愿。


实际上,接到申请后,工作人员不仅会帮助病人实现遗愿,更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接受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现实,让病人和家人,都能平静地迎接最后时刻的到来。


同时,也会和病人以及家属们,一起商量、调整、安排他们的愿望实现方式,通过这个最后的“仪式”,让他们好好告别人世,告别自己的亲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项目,不只是帮助即将离世的病人,也是在帮助亲属们和他们的家人告别。


这些愿望,或许简单,但对于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来说,却都意义非凡。


他们有的人,是想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消防局,看看自己曾经的战友。


有的人,想去看一场自己最爱的球队的比赛,和自己最爱的球员说一声“加油”。


有的人,想回到自己的农场,和自己心爱的小马,说一声再见。



有的人,想去水族馆再看一次表演。



有的人,想在临死前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


不论大小,这些临终病人的遗愿,都会被一一实现。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总能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这样的笑脸,让人恍惚间忘记了,他们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不久就即将离开人世。


他们脸上的笑容,也让人确信,即使花费再多力气,再多资源,来帮助他们实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心愿,也是值得的。


正如Stichting Ambulance Wens的创始人所说:“没有一个人应该带着遗憾死去。”

死亡不可避免,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万人含泪点赞,一张摸不着头脑的照片,刷爆澳洲朋友圈
刚刚,这张照片刷爆了整个澳洲
生命垂危,急叫救护车!这俩澳洲急救员竟不带病人去医院,而是去看海...
冬日两善举 温暖沈阳城
史上最牛惨烈车祸动图,救护车被直接撞飞,病人被甩出几十米,惨*
连霍高速一救护车发生侧翻 车上5人死亡3人受伤(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