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一种齿圈锻件的辗环工艺升级

飞轮齿圈是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零件,辗环是其最理想的成形方法。图1 为我公司研发的一种飞轮齿圈零件,年需求量约8万件,针对传统辗环工艺中的残留毛刺大和圆度超差问题,我们对辗环工艺进行了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1 飞轮齿圈锻件数模

初始工艺

最初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辗环工艺,按照手册设计了锻件图,图2 为锻件尺寸及公差,表1 为锻件质量要求,制订了工艺路线:加热→自由锻制坯(镦粗→冲盲孔→冲连皮)→辗环。整个辗环生产过程基本顺利,但有两个传统辗环工艺的通病一直困扰着我们,残留毛刺大和圆度超差(俗称椭圆)。残留毛刺大,辗环完成后,在端面留有大小不等的残留毛刺(图3)。圆度超差,在辗环完成后,有50% 的锻件存在外形椭圆的问题,严重程度不等。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被迫增加了一道粗车工序,去毛刺兼顾修整外圆内孔尺寸。一旦客户需求量大,粗车工序非常影响生产进度,迫切需要改进工艺。

表1 锻件质量特性要求表

壁厚差

≤1.5

表面缺陷深度

不大于实际加工余量的1/2

平面度公差

A、B平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

未注圆角

R3

残留毛边


硬度

HB=170~210(dB=4.15~4.6)

未注拔模角度

热处理方式

正火

图2 锻件尺寸及公差

图3 锻件残留毛刺大

分析原因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组织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并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针对飞轮齿圈在辗环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致如下。

⑴残留毛刺大的原因。

1) 模具安装不到位。例如托板偏高,造成不靠托板一面残留毛刺大;托板偏低,造成靠托板一面残留毛刺大。

2) 设备间隙大。辗压轮偏摆严重,可能会造成两端均有毛刺挤出。

3) 制坯冲孔不垂直或冲孔偏,造成局部毛刺大。

4) 坯料尺寸不够精密,料偏大,在辗环成形的最后辗出毛刺。

⑵锻件产生椭圆的原因。

1) 模具安装调整不当。例如,辗压轮径向跳动大,会造成椭圆度超差。辗压轮、芯轴、信号轮位置不合适,也会形成椭圆。

2) 操作工经验不足,操作不当。例如压下量偏大,会造成椭圆;还有锻件已经达到要求尺寸了,仍然辗压,也会造成椭圆。

3) 料温偏高,会导致相对压下量增大,形成椭圆。

研究对策,尝试改进

在分析原因后,我们首先对设备进行了大修,调整了设备间隙,确保辗压轮不偏摆,径向跳动满足要求。同时,对员工也进行了培训,强调了操作过程的控制要点以及模具的安装要求等。然而,随后生产出来的锻件,虽然比最初有所好转,仍然有残留毛刺,仍有椭圆件出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究其原因,应该是模具结构(图4)造成的。芯轴和辗压轮共同构成了模具的型腔,在传统的辗环工艺中,要么型槽完全在辗压轮,要么型槽完全在芯轴,要保证既充满型腔,又不挤出毛刺,对坯料、设备和员工的要求都是精密级的,才有可能保证,显然,目前大部分企业无法实现。

图4 原始模具结构

我们在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半精密辗压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新的工艺路线:加热→自由锻制坯(镦粗→冲盲孔→冲连皮)→辗环(辗环→去毛刺)→整形。

⑴解决思路。

1) 加热、制坯环节,只要工人熟练、责任心强,应该没问题,不用改进。

2) 辗环这个环节增加一个去毛刺的工步(核心中的核心),将原本的一工步辗环改变为两工步:辗环+ 去毛刺。改变锻件出毛刺的位置,从原来的边缘,移动到中间(图5),使辗环机上切边能将残留毛刺去除干净。可以有效解决锻件的椭圆度超差问题。

图5 改进后的摸具

4) 取消粗车工序。

⑵思路详解。

在这种辗环工艺里面,增加热整形,可以完美解决锻件椭圆的问题,它带来了新的课题,绝对不能有残留毛刺,否则毛刺压入锻件,会形成折叠这种不可接受缺陷。毛刺的去除靠改进模具结构来实现。按照“成形”和“切边”的思路,将芯轴和辗压轮都做了改动。

1) 芯轴由原来的光轴,改变成了两工步,第一工步做出一半型槽,第二工步还是光轴,作为切除毛刺的“冲头”,以达到设计思路。

2) 辗压轮由初始的单型槽,改进成双型槽。第一工步和芯轴的第一工步联合起来,完成锻件的成形工作(最好产生合适的飞边)。第二工步的型槽,其实就相当于常规开式模锻的切边凹模,和芯轴的光轴部分配合,完成“切边”。

新工艺生产调试

增加新设备,制作新模具。首先,在辗环机的旁边安装了新的油压机。其次,按照新设计的图纸制作芯轴、辗压轮以及整形模具。

设备、模具都到位后,再次对员工进行新工艺培训。随后,组织了生产调试,这次调试非常顺利。

⑴辗环环节,非常完美地展示了设计思路,锻件成形充满良好,在锻件的中间,出现了宽度10mm 左右的残留毛刺。

⑵切边工步,非常顺利地将上一工步的毛刺去除干净。

⑶热校正工序,保证了锻件的圆度,达到了改进目标。

加工验证

⑴经过客户加工验证,效果理想,满足客户的加工要求。

⑵在生产组织交付方面,通过取消粗车工序,打通了原来制约生产交付的瓶颈,使生产组织更加顺畅。

工艺升级

在新工艺解决了残留毛刺和椭圆度超差的问题后,我们再次大胆尝试,减小加工余量。过去我们没有热整形,需要考虑在椭圆度比较大的情况下,锻件能够满足下游客户的加工要求,现在,我们的圆度公差既然可以保证,理所当然,锻件的加工余量可以适当减少。我们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了改进的空间。首先,统计锻件的外径、内径、厚度尺寸(见表2),数据显示,热整形后内径尺寸一致性非常好,厚度尺寸也不错,可以减小加工余量。

表2 飞轮齿圈锻件尺寸统计(mm)

编号

外径1

外径2

内径1

内径1

厚度1

厚度2

要求

400±2

400±2

336±2

336±2

22±2

22±2

1

400.5

400.8

337.5

337.5

20.5

20.5

2

401.5

401.7

337.4

337.4

20.2

20.2

3

401.7

401.8

337.3

337.3

20.1

20.1

4

400.3

400

337.3

337.3

20.8

20.8

5

399.5

399.7

337.5

337.5

20

20

6

401.5

401.5

337.4

337.4

20.1

20.1

7

399.8

399.8

337.3

337.3

20.9

20.9

8

400.5

400.3

337.5

337.5

20.6

20.6

9

400.9

400.6

337.3

337.3

20.3

20.3

10

399.8

400

337.4

337.4

20.1

20.1

11

400.5

400.3

337.3

337.3

20.5

20.5

12

400.6

400.4

337.3

337.3

20.4

20.4

13

400

399.8

337.4

337.4

20.7

20.7

14

400.3

400.5

337.3

337.3

20.3

20.3

15

400.1

400

337.5

337.5

20.7

20.7

16

399.8

400

337.4

337.4

20.1

20.1

17

400.5

400.8

337.3

337.3

20.5

20.5

18

400.5

400.4

337.4

337.4

20.6

20.6

19

400

400.2

337.3

337.3

20.2

20.2

20

400.8

400.6

337.3

337.3

20.8

20.8

21

400

399.9

337.5

337.5

20.1

20.1

我们尝试修改了锻件图(图6),然后,相应地修改了模具尺寸,再次组织生产调试。经客户验证,减少余量后的锻件也能够满足客户的加工要求。图7为批量加工的齿圈。

图6 完善后的锻件尺寸及公差

图7 批量生产的齿圈

结论

通过对飞轮齿圈的辗环工艺一再优化升级,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首先,解决了质量问题,减少了损失;

其次,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效益;

第三,降低了锻件重量,减少了材料消耗,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超出顾客预期,对下游客户来说,既减少了加工工时,又节省了刀具,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希望这种一举多得的工艺优化升级能给行业同仁们带来借鉴。

——本文节选自《锻造与冲压》2019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折线分模的薄精锻件的切边校正复合模具设计
机械设计技术要求大全
如何解决覆盖件修边毛刺?看看福达的方案
关于PCB粉尘对SMT工艺影响之报告
2022.5月
金属材料成型工艺知识大全——塑性成形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