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野鸡”到“985”,改个名就够了

我有一个朋友,学医的。他告诉我一个凄惨的故事(但是我莫名有点想笑)。小A是一名高三考生(三年前),小A立志学医,当一名白衣天使。于是他考到了泸州医学院,开学时,发现跟想象中十分不同,于是选择退学复读。第二年,考到了四川医科大学,觉得挺高兴。然而开学后发现居然又是去年那所大学,原来泸州医学院改名了!于是十分愤怒地退学又一次复读。第三年,他十分慎重的跳过了泸州和四川,报考了西南医科大学,结果......又是同一所大学,是的,四川医科大学的名称引起了四川大学下属华西医学中心学子的不满(该校简称“川医”)于是又改名了。开学时,那哥儿们脸都绿了。

大学改名,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我们这些考生和家长总得有办法分清“野鸡”和“凤凰”吧?!哎!别急,看下去,就知道了。

曾经的泸州医学院

说起来,我们国家大学校名的改名史还真不短,可以追溯到1903年洋务运动时期了。

中国大学改名史 图/搜狐教育

为什么我国高校如此热衷改校名、“换马甲”呢?

高校更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就是招生。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鄂招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148人,其中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生源逐年走高。该校自2003年起,在鲁、豫等生源大省的录取线大都保持在当地批次线30分以上。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重庆交通学院把最后两个字改成“大学”后,次年招生同样“全线飘红”。再譬如,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与成人高校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合并,升格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年即有部分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层次,二本招生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开始逐年提高,大幅攀升,优势专业在河南高校中的录取分数仅次于甚至赶超郑大、河大。2013年,江苏教育学院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后,学校每年招收的普通本科生也由更名前的800人左右增长到近2000人,每年高考分数线也提高不少,2017年有些专业的平均分数线接近一本。

看到了吗?高校更名好处多多,最起码招生多了很多啊!更何况改个校名,学校在学科设置硕博点设立资格上分分钟能有质的飞跃,而且,在教育科研经费、建设资源投放方面也能更上一层楼,相关领导的行政级别说不定会相应提升。

但是,大学改名也是有规律的,找到规律,就能分辨“野鸡”和“凤凰”了。


规律一

换后缀:“学院”变“大学”

“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要升本成为“学院”,“学院”要升格为“大学” 。

对比下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我不信在你心里真的没有差别!对“大学”和“学院”的鲜明的分级意识导致了很多人误以为专科生才读学院。

所以才导致了如今改名现象。如果是高等专科学校一定要改名为学院;如果是商学院,那就一定要改为工商大学(商业大学);如果是外国语学院,那一定要变成外国语大学才罢休;于是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交通大学之类的校名满天飞,明明是个专业院校,却为了吸引考生的需要来一个像是综合性大学的校名。从感觉上就上了一个档次,搞不好能被哪个名校看上合并,能傍上名校真是再好不过了。

“八大学院”成“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分别是北京林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医学院。

学院区俯视图 图/嘻嘻网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而且无一不是“211工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是“985工程”大学。而且各院校在各自专业领域独树一帜,且还是引领者。比如北航的航空航天,矿大的采矿、安全等,北科的材料,地大的测绘、地质,以及提到医、农、林,谁有能不想起北医、中农大和北林呢?不过现在的中国大学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性院校,各种所谓的学校排名都是看综合能力,所以排名都不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马路东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1、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合并到北京大学医学部

2、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八大学院中更名最彻底的)

3、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马路西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5、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7、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8、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凡事皆有例外,学院的水平还真的未必就低于大学。一些特色明显的部属院校,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人家就是领域内一流水平的标杆,绝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其实,“学院”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大学”的。

以下为总结的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

①100名以上正教授;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 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规律二

改核心ID,变综合大学

由于受到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影响,“科技”、“理工”、“财经”等ID使用最为火爆。

包括“矿业”、“地质”、“气象”、“农林”、“石油”、“煤炭”、“钢铁”、“纺织”、“师范”等都是冷门的,其中某些专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不仅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师资引进也难。所以都要改。

举个例子:

电子工业——〉电子科技

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讯工程——〉电子科技

例如: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学,工业,工程——〉理工,科技

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地质——〉工程,理工

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

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理工

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模仿着名校改个相似的名,傍个品牌成为了众多大学的捷径,却没看到失败的教训。有些时候改名反而越糟糕,比如西南联合大学威名赫赫,但是除了她,以后再叫联合大学的就没个好:北京联合大学,四川联合大学,河北联合大学都是前车之鉴。所以四川联合大学,河北联合大学都再次改掉了。


规律三

不求最好,但求最大

大学改名原则上向更大的地名靠拢,尽量使用大地名,省名、行政区域名、国名,一个个地上,让新校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一、首选国字号:能用中国就不用华东,叫中国计量学院就比叫华东计量学院好;叫石油大学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加上中国,变成中国石油大学就显得霸气了。就阅读习惯来看,“青岛海洋大学”像是青岛的地方高校,叫“中国海洋大学”无疑表明是全国性高校,并昭示着面向全国招生。

、尽量用大区: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学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学响亮,叫华北理工大学就比河北联合大学霸气;中国分为七大地理地区: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资源丰富,使劲往上蹭,其中华东,华南,华中最热(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有点无人问津,太荒凉了,有也得改掉(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

中国七大区地图

1、东南大学,简称“东大”(SEU),坐落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

2、东北大学,也简称东大(NEU),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

3、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始建于1902年,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坐落于古都西安

4、西南大学,也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

5、中南大学,简称“中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广大考生表示:简称傻傻分不清楚

三、无法以大区为名折中以大区变体为名

国字号很稀缺,以大区名命名需要实力,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大学改名浪潮中,也有一些大学用不了大区位名称,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便采取了倒过来用的方式,比如华东变东华,华北变北华,华西变西华。因此就有了一批名称里含有东南西北华的大学,好处是英文还是大区的意思——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多么霸气,而且“国际影响力”不减。不过北华、东华、南华、中北、西华,结果看起来活脱脱像民办高校。

1、北华大学:1999年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更名为“北华大学”,应该是第一个用东南西北华名称的大学。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该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河北廊坊,时名廊坊精密机械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11月,学校改办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定名为“华北航天工业学院”,为了升本,2004年7月13日被迫改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说地直白点,就是实力太差不让用“华北”。

3、东华大学:该校创建于1951年,位于上海,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由于90年代纺织业变得冷门了,宁可放弃国字号,也好甩掉,结果变得像民办大学了,自身的纺织特色也无法体现。

4、东华理工大学:首先面对这个校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华东理工大学”写错了?毕竟从学校英文校名看确实是华东理工大学呀。至于学校为何弃“华东”而选择“东华”,原因也非常简单,2002年4月学校更名的时候,上海已经有一所“华东理工大学”了。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华东地质学院,位于江西南昌、抚州,绝大多数专业也是和地球科学有关,学院升格大学的时候,为何不遵循传统,更名为“华东地质大学”呢?一身叹息,这个更名属于极度失败的典型。

4、南华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湖南衡阳,2000年原隶属国家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政府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成南华大学。

5、中北大学:学校始建于1941年5月,位于山西太原,时名太行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为了升格为“大学”更名为“中北大学”。

6、西华大学:学校始建于1960年,位于四川成都,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

7、西华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时名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历经私立川北大学、公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等阶段。1989年1月9日,校名恢复为四川师范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按说四川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最佳选择肯定是“四川师范大学”,可是已经有了还能怎样?

西华大学标志

四、小地方出身更要用省名:能用山东就不用淄博,叫山东理工大学就比叫淄博理工大学好听;全国很多地方高校改名后都急欲冠上省名,尤其是不在省会首府,在某个偏远城市的,说白了是典型的出身自卑;二则是冠省名会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比如四川文理学院你会想得到它坐落于达州吗?

五、用半个省名也凑合:资格不够,不让使用省名?那用半个省名,叫鲁东大学就比叫烟台师范学院霸气;“郴州X专”知名度没法打响,叫“湘南学院”就有底气多了。

六、热门省会城市是首选:当然“向更大的地名靠拢”原则在特殊情况下例外,有时建议使用小地名:比如城市本身很有吸引力话,选用城市名可起到突出地域性优势的作用,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城市名中最珍贵的,所以叫北京交通大学,就比叫北方交通大学或华北交通大学要好的多。叫南昌大学比叫江西大学响亮的多,毕竟江西穷呀。其他的城市名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哈尔滨这些大城市名称欢迎程度也很高。所以放弃黑龙江商学院的省名,叫哈尔滨商业大学高大上吧?

很明显,这些学校的名字是如此的相似,很容易让人混淆。最离谱的还要算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科技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和辽宁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科技学院等所谓学院和大学并没有十分确切的界线。不说别的,如此雷同的校名,信件误投肯定不在少数。另外学校之间的好事坏事也会导致张冠李戴。

男生暗恋班上一个女同学,高考填报志愿时,男生问女生报考哪里,女生答:暨南大学。男生听后,决定悄悄跟她报同一所大学。于是两个月后,男生踏上了去山东(济南大学)的火车……

小伙子来到济南,又遇到真爱,大学4年很快过去了,面临考研,小伙子问女友,你报考哪里?女友回答,我报考南大。一年后,女孩去了南京(南京大学),男孩去了南昌(南昌大学)。

有俩闺蜜都报了内师,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一个在内江师范学院。还有河师大,一个去了河南师范大学,一个去了河北师范大学。当然对于福建人,那还有兰大和南大诶……

有四个好基友都报了暨南大学,一个去了珠海校区,一个去了广州,一个去深圳,一个去了河源……

某高中一个宿舍八个男生是学霸,感情特别深。相约高考后报同一所大学。 后来,他们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一个报了山东大学。 从此他们天隔一方……

大学名称的这些事儿细说起来都可以出本书了。

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南大简称一事闹的不可开交。

南宁大学坐不住了:你叫南大,让我叫啥?

网友建议叫宁大

宁夏大学不服:当初为免和厦门大学冲突,没叫夏大叫宁大,厦门大学总不能叫门大吧,这还要抢?宁大可是我唯一简称。

宁波大学默默流泪:我就俩字,不让我叫宁大,难道叫波大

大理大学、大连大学都笑了:小样争啥,我的简称叫“大大”!

宝鸡大学特别犹豫,是叫“宝大”还是叫“鸡大”,这时太原大学说了:“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是太大”。

天津大学也不敢示弱:我叫天大;

中国地质大学:那我就是地大咯。

汕头大学听了:你们都别说了,我都“头大”了,

复旦大学:你听得头大,我旦大!

小段子博君一笑。你不关注一下吗?更多姿势尽在志愿填报高手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大学改名之委屈求全及郁闷篇
中国高校改名分析
名头很大,实力一般的5所大学
盘点改名最失败的4所大学
国内改名最失败的6所大学,明明实力强劲,却往往被误认三流大学
为何麻省理工一直叫“学院”,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