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实的芈月传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第一个把持一国朝政的女人;第一个江山爱情两不误的女人,所以被称为“战国时期的武则天”。她就是秦宣太后芈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有着怎样的出身?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她的感情生活是否像影视剧中一样精彩? 作为一国太后,她为何敢在重要的外交场合毫不避讳与夫君的床底隐私?她是怎样色诱义渠王,消灭秦国的心腹之患的?秦兵马俑跟芈月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真实的芈月传。

  


  芈月的名字,据说是由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在正史中,有关秦宣太后的记载只有区区十余条,大部分还都是她执政秦国之后的事迹,其早年生平,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女性一样,不著于史。我们只知道她是楚国人,《史记》、《战国策》称之为芈氏。

  芈这个字,是楚国的国姓。秦宣太后姓芈,有可能是楚国宗室,不然不太会因秦楚之间的联姻而嫁给秦国国君惠文王,但是考虑到史书中没有明言其具体身份,不像文姜、哀姜、弄玉、赵姬等都是国君之女而得到史家多写几笔,再加上入秦宫后只得到一个“八子”的封号,其出身地位估计不会太高,可能是楚威王妾室所生。

  在正史里,芈氏嫁给秦惠文王后,一直到登上太后之位前,封号一直是“八子”,所以史称芈八子。秦国的后妃制度共有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个品级,芈氏只是中等,但应该颇受宠爱,毕竟和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稷、芾和悝。稷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在世的时候,芈八子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她庶出的身份,其二可能是王后的压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秦惠文王并不是个容易被女色迷惑的君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继承人。秦孝公启用商鞅施行变法,而秦惠文王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车裂的酷刑把商鞅大卸八块,还灭了商鞅三族。处死商鞅,是为了夺权,但惠文王绝不糊涂,不会为了夺权而损害国家利益。因此,“商君虽族,法令不更”。并不会因为杀了商鞅,就改变使秦国富强的国策!

  秦国自秦襄公拥立周平王东迁洛邑获得诸侯身份,到秦穆公称霸以后,从没有出现像样的国君,直到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秦国才看到了强盛的希望。而到了惠文王执政期间,秦国真正开始走上了统一天下的道路。

  惠文王当政时,东——他打败魏国,尽夺魏国河西之地。从此,秦国以黄河、函谷关为界,取得了战略优势。进,可以步步蚕食东方各国,退,可以退守函谷关。从此,六国诸侯再也没有一兵一卒进入函谷关。换言之,秦国可以出去打别人,别人没有能力攻击秦国本土。南——全面平定汉中和蜀地,把富庶的巴蜀之地收归囊中,秦国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粮仓。战略上,惠文王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用了一个张仪,就把楚怀王耍的团团转。

  有这样一个夫君,芈八子很难利用女色上位,因此,在惠文王生前,芈月始终是芈八子,没有任何在政治上表现的机会。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去世。芈八子是不是有机会出头了呢?更不可能了,因为惠文王有王后,王后有儿子。

  惠文后的儿子继位后,史称秦悼武王。武王名荡,是惠文后嫡出,惠文王活着的时候,也是最得宠的一个儿子。魏国河西之地,多一半都是荡太子率兵打下来的。武王即位后,芈八子的长子稷马上就被发配到燕国去当人质。秦国都城咸阳在今天西安附近,燕国都城蓟在今天的北京,相聚1000多公里。本来就是个品阶较低的妾室,身边又没有了儿子的依靠,芈八子想出头,更是难上加难了。  

  本来以芈八子的身份,她的儿子是没有机会登上国君之位的,她自己也万万做不成太后。但是历史总是充满偶然性,就在母子二人已经看不到出头的希望之时,他们的人生却突然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秦国尚武,武王也是个勇武之人,历史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就是他力气很大还喜欢跟人比试。武王不但亲近力士莽夫,还把他们一个个封成大官,比如任鄙、乌获和孟说等人都因为力气大而得到高官厚禄。公元前307年,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说比赛举鼎,结果被巨鼎压得两眼出血,还折断了小腿骨。当天晚上,刚刚即位4年的秦悼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武王死的时候没有子嗣,换言之,就是没有继承人。史载“诸弟争立。公子稷质于燕,国人迎而立之,是为昭襄王。时王年少,宣太后听政,以魏冉为将军。”什么意思呢,就是武王的弟弟们都来争王位,最后却是在燕国当人质的稷脱颖而出,继承了王位,是为秦昭王。芈八子则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因为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后主政,以国舅魏冉为将军。自此,芈八子迎来了在秦国呼风唤雨的下半生。

  这个段历史很奇怪,一个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庶出王子,是怎么成为秦国国君的呢?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史书上语焉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稷能当上国君,是芈八子使用了一系列外交和政治手段的结果。稷本人,当时只有十来岁,还只是个孩子,又远在燕国当人质,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而惠文王生了很多儿子,比稷更有资格和条件继承王位的有很多,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诸弟争立”。而所谓“国人迎立”这句话,实在有敷衍之嫌。国人是谁?为何迎立一个庶出的王子?

  最可能的,就是芈八子联合其他各国,并借助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将自己远在燕国的儿子迎立为秦王,自己为太后,可见她的政治手腕之强。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考证,君王之母称太后,就是从芈八子开始的。宋人陈师道在《后山集》又说,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也就是说,不仅拿了名头,还拥有了实权。

  秦昭王年少,宣太后主政,以魏冉为将军、樗里疾为相,控制了秦国的军政大权。魏冉,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位官称为将军的统兵官,将军之职,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

  不过,秦国这时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秦武王诸弟争立,惠文后、武王后及大臣拥立公子壮即位,称季君,与宣太后、魏冉对抗,内乱3年不止。秦昭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宣太后、魏冉尽诛公子壮、惠文后、昭襄王异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回魏国,“季君之乱”得以平定。

  随后,宣太后封同父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儿子悝为高陵君,另一个儿子市为泾阳君,此三人与受封为穰侯的魏冉合称为秦国“四贵”,从而形成党亲专政的格局。秦国原来重用客卿制的传统被打破,这也是宣太后独具胆识之处,以其强有力的政治手腕,维护了国家统治的稳定。

  


  此后三十六年,秦国的当家人,始终是宣太后,一直到宣太后死前一年,秦昭襄王才算真正实现“亲政”。

  儿子年幼,母后摄政或许还多少有点借口。可是儿子当了三十六年国君,年届五十,宣太后还插手朝政,这就是宣太后控制欲过强的缘故了,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她能力出众的体现。

  秦昭襄王,可不是任由摆布的窝囊废,他也是一代明君。能让一代明君服服帖帖三十多年,需要的不仅仅是阴谋手段,还要有足够的政治才能,足够的政治眼光。也许在秦昭襄王看来,自己的母后并不是自己的操纵者,而是他最有力的后盾。

  秦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期间,任用魏冉为相,白起为将,鲸吞蚕食诸国,秦国蒸蒸日上,日渐强大。《史记.穰侯列传》中说,“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自称为“西帝”。秦国之所以从一个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弱小秦国,变成 “战国七雄”之首,并由宣太后玄孙秦始皇嬴政最终统一六国、缔造秦朝,宣太后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但在体现宣太后的执政能力一事上,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多,值得一提的也就两件,还都带有那么一点点不雅。

  


  第一件是《战国策》里记载的。公元前307年,楚国攻打韩国附属的一个小城邦——雍氏。围城达5个多月后,韩国扛不住了,派遣大臣尚靳出使秦国,以唇亡齿寒为由游说宣太后派兵救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于是宣太后对尚靳说了这样一番话: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这段记载,被后人戏称为《战国策》里唯一的 “黄色故事”。宣太后是说,当年我服侍先王,先王把一条腿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感到很重难以支撑;但当他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不觉得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我有承宠接欢、兴云受雨之愉悦。如今秦国兵不足、粮不多,如果我国出兵攻楚,每天的军费开支要耗费千金。请我们出兵是可以的,但至少先要给点什么好处吧,这样我们才有理由救助韩国。”

  这种在重大活动和外交场合对于床底隐私毫无忌讳的做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极为少见。两千年后,清朝大文豪王士桢批点宣太后:“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其实,位于函谷关以西的秦国,在那时被视作 “蛮族之邦”,根本没有中原文明的种种计较;又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计较、负累少,它才能最终吞并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顺利地实现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大一统。

  


  第二件虽然充满了舍身为国的大奉献精神,但情节也是很难宣之于众的。话说宣太后在位期间,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诱灭义渠。

  义渠,是羌戎的一支。华夏民族里有“四夷”的说法,是古时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北狄后来称为北胡。

  后来,商纣王灭九夷,“夷”被灭掉了,并入了华夏。当时所谓的夷,是指今天的山东、浙江一带。后来周武王把姜子牙分封到齐国、周公分封到鲁国。齐鲁大地由此得名,“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了周王朝,“蛮”的重要力量并入了中原,也就是楚国。楚国最初地位低,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是蛮。而更远的蛮,在五岭之南,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福建一带,古时候那里一直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而狄,一直称雄北方,虽然在此后几千年成就了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等等不可胜数的盖世名将,却始终如同噩梦一样困扰着中原王朝。

  而灭掉“戎”的,恰恰就是宣太后的“销魂帐”……

  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戎”一直是他们的噩梦。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戎”们势力强大,几度入侵中原大地。虽然后来中原大地也出现过齐桓公这样的强势诸侯,但也仅仅是把西戎赶出中原而已。后来西戎干脆将周王朝的发祥之地据为己有。秦穆公毕其一生,虽然暂时性从西戎手里取得了优势,但西戎仍是秦国的心腹之患。

  

  到了宣太后时期,西戎最强大的一支,就是义渠。义渠盘踞在今天的甘肃、宁夏一代,长期与秦国争战。这个位置无疑是顶在秦国后心上的一把刀子。  和历史上很多游牧草原民族一样,义渠国势强盛就南下牧马,衰微则或远逃或臣服。义渠和秦国的故事就是在臣服、南下、失败、臣服、南下之间循环。如果不把他们彻底除掉,秦国别说出函谷关争雄天下,不被抄了后路、丢了咸阳,重演周幽王那一幕就算不错了。

  但是双方一直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于想要一统天下的秦国来说,义渠如芒刺在背,必须解决。怎么解决?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女性执政的巨大优势——美貌,她选择先征服义渠王。当时秦昭襄王刚刚继位,义渠王前来朝贺,于是宣太后把义渠王征服了。

  如果说宣太后对义渠王之间毫无感情,可她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若说有感情,她却与秦昭襄王日夜密谋攻灭义渠的计划。只能说,国事面前,宣太后隐忍了自己的情感。

  而那个草原汉子义渠王,却是实实在在动了真情。直到最后,他都没有看穿这场阴谋。他们在一起的第34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先后有过许多名情人,而最后一名也是最出名的便是大臣魏丑夫。这个 “丑”是天干地支中的丑,而不是对他相貌的描述。宣太后对魏丑夫极为喜爱,常常以共商国事为幌子宣其入宫相聚。喜爱到什么程度呢?宣太后病重将死时传出命令:“为我下葬时,一定要魏丑夫殉葬。”

  《战国策·秦策》上记载,魏丑夫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恐惧。大臣庸芮帮他向宣太后进言:“人死了以后还有知觉吗?”宣太后回答:“没有知觉了。”庸芮进一步说:“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的怒火已经积得够多了,太后您去了阴间,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相聚?万一让先王发现了,岂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烦来?”

  宣太后一想,确有道理,于是应道: “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吧。”这才打消了把魏丑夫带去黄泉的主意。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魏国人范雎被封为秦国丞相,宣太后失势,不久后去世。宣太后下葬于郦山西麓。据说,其子秦昭襄王孝心可嘉,制造了大批兵马俑来陪葬宣太后。所以有一种理论说,号称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西安骊山麓秦始皇兵马俑,实际上属于秦宣太后芈月,而不是秦始皇。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无稽之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东:芈八子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真实《芈月传》 为你大起底
芈月,一个最会讲黄段子的太后
历史上芈八子为何能成为宣太后,她是作为陪嫁滕女嫁入秦国的吗?
电视剧中看不到的真实芈月,让人笑喷了!!!
秦史的宣太后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