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巾起义经过

黄巾起义,是中国东汉灵帝时的一次大规模的民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组织的暴动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张角、张宝、张梁等人领导,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三国时期一干著名群雄几乎都有参与讨伐黄巾军作为制霸天下的起点。

背景

统治腐朽

东汉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显示出来。政治上宦戚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经济上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地不断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使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或流离失所,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到了桓灵时期,东汉王朝的统治集团更加腐朽。国家财政逐渐枯竭,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和财政开支不得不经常减百官俸禄,借王侯租税,以应付军国急需;桓帝时期还一度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到了灵帝时期,更变本加厉,拼命搜刮。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官吏一到任,就尽量搜刮民众。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为了刮钱,灵帝还规定,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交各种租税贡献时,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宫中,谓之“导行钱”。又在西园造万金堂,调发司农金帛充积其中,作为他的私藏。他还把钱寄存在小黄门、中常侍那里,各有数千万。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各州刺史部检察区所辖的郡县的小规模的民变此起彼伏。这些民变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当时有一首民谣说:“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太平道的创建和传播

与此同时,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于冀州魏郡(今河北邯郸),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据说,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随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刺史部监查区所辖郡县,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号称)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太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信众中不乏豪强、官员、宦官等。虽有司徒杨赐等官员上表朝廷,要求捕杀太平道首领,驱散教民,但汉廷并未引起警觉,未尝压制。

太平道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道教组织。张角知道当时人民仇恨官府,便借治病传教,秘密起事。

过程

黄巾乱起

汉灵帝光和七年甲子年(184年),张角相约信众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黄巾党,而且根据五德终始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衰败的后汉王朝。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联合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在起事前一个月,张角的门徒唐周告变,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诛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之乱,因为变民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蚁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汉室部署

汉灵帝于三月戊申日(184年4月1日)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卫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义军。时中常侍吕彊言于汉灵帝说:“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被流放的罪犯,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兵器,推举众将领门第的子弟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举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儁军连军。庚子日,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官兵在首战并未得利,于4月,朱儁军就被黄巾军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官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

反撃

五月,汉室见皇甫嵩被围,派骑都尉曹操率军救援。不过援军未到时,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在傍晚时份吹起大风,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火攻贼军,大呼进攻,城上亦举出火把响应,皇甫嵩以鼓助战,冲入敌阵,大破敌军,黄巾军大乱,四处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官军大胜。

六月,南阳太守秦颉与张曼成战斗,斩杀了张曼成。黄巾军便改以赵弘为帅,以十余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与朱儁军继续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军,追击波才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众人蚁附般推进,大破敌军,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另一方面,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斩杀万多人。

张角唯有撤到广宗,卢植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将可攻下城池。正值汉灵帝派小黄门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但卢植不肯,左丰便向灵帝上表谗言:“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暗示卢植围贼不攻,意在养寇自重。灵帝大怒,用囚车征卢植回京。京师唯有下诏再重新调整:皇甫嵩北上东郡;朱儁则攻南阳的赵弘;而以董卓代替卢植。而同样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变,领导人“天师”张修攻打郡县,但未受到汉室重视。

剿灭余敌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共一万八千兵围攻赵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师有奏议征朱儁回师,幸而张温上表说情,灵帝才未行。但消息传开,朱儁急迫,进攻赵弘,赵弘被杀,由韩忠代替。朱儁又因兵力不足,便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堆砌土山观望城内。朱儁军鸣鼓攻打西南,黄巾军注意力被引开,朱儁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城池,韩忠唯有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向官军乞降。张超、徐璆和秦颉都认为可以接受,但朱儁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百姓有利则为贼(造反),无利则乞降的错误观念,便不接受并急攻,可是数战不克,朱儁登上土山观望城内情势,明白黄巾军乞降不成且毫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所以未能攻克。朱儁便解开围军,韩忠果然出战,被朱儁大破,朱儁向北追击韩忠数十里,斩杀万多人,韩忠投降,而秦颉对韩忠积怨已久,便将他杀死。这举动反令黄巾余党不安,又推孙夏(《演义》改名为“孙仲”)为帅,据守宛城内城。朱儁再次急攻,十一月癸巳日黄巾军败走,官军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斩杀孙夏及万多人,黄巾军解散,宛城一带平定。中平二年(185年)春季,班师回雒阳。

另一方面,皇甫嵩八月到达东郡仓亭,大破、生擒卜巳,斩杀七千多人。而董卓进攻张角不成功,无功而还,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继续北上。不过,张角已经病死,在十月于广宗便和张梁战斗,张梁军多势强,于首战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闭营与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顿时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份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逃走时溺死于河水中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暂平息。

结果

叛乱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然而汉灵帝并未改观,反而继续享乐。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暴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大的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估计还有30万人)。而由张燕率领的黑山军,甚至号称从者百万。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黄巾余孽死灰复燃,余党纷纷起事。二月,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军,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为了有效平灭暴乱,于中平五年(188年)三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党。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之乱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举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影响

在组成三十六方、确定起事日期上,张角的确为黄巾军起了领衔作用,但后来却失去了这种有计划性的行动。他们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张角虽是太平道的领袖,却只在冀州转战,没有为其他军团作调控,没有同一目标,只是占地死守或四处抢劫。加上当友军有难时,各军都不会相救,官军利用此缺点予以各个击破。虽然黄巾之乱,令天下震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黄巾军终未能推翻汉朝。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晚期的政局有深刻影响。为了有效平定叛乱,朝廷对暴动频发和集中的刺史监察区改置州牧,延缓了黄巾之乱对全国的蔓延,起到了减缓东汉结束的作用。但是却造成了地方手握重兵的刺史和太守轻视中央朝廷,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晚期军阀鏖战揭开序幕,史称群雄割据,是三国分立的远因。

评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的提出,对儒家三纲五常的正统说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东汉朝廷的统治受到冲击,加速了它的衰亡。黄巾之乱,是乱世的发端, 为日后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便是描写此次事件。当中黄巾军将领程远志、邓茂、裴元绍、高升等人皆属虚构,孙夏被误名为孙仲,廖化从来未有参与黄巾党派。

更多历史,敬请关注王昆明细说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汉之黄巾起义(八十七)
张氏兄弟授首,功者不得应赏,奸佞不得应罚——黄巾起义(六)
黄巾之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席卷八方,是谁消灭的
揭秘:黄巾起义最终会失败,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黄巾起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