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读者再启航,杨河源老师邀请您共读《论语》






本期领读者介绍

杨河源,佛山电视台评论员、佛山市政协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与社会阅读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学会会员、佛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佛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倡导者、策划者,有散文随笔集《短笛无腔》。在广佛两地报刊曾开多个专栏,发表多篇关于地方文化、时评、文化评论、书评等主题的文章。



为何选《论语》?


老东家佛山图书馆念旧,故交不遗,邀我参与佛图社会阅读新尝试——“拆书”。得追我素所敬慕的余福智等诸先生之后,滥竽其间,愧幸并作。佛图也容我放肆,不以指定书目相强,任我从兴趣和认知出发,自选图书。或者曾为雇员,人事便给,更兼重做比邻,近水楼台,我竟然捷足先登,卡位成功,抢得《论语》。


最近这些年,传统文化在民间,复苏势头强劲,不学如我,一贯不群不党的,也被拉进将近十个以“传统”、“国学”、“经典”为号召的微信群。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前贤遗教,至今有效,所以每当友好介绍,离群索居的我也欣然入列。


我也略有好奇,究竟是些什么人、出于什么动因而“回归”呢?因了这点私心,我不辞劳顿,往来广佛,自不量力,再三领读未名咖啡“国学经典读书会”的选目:《论语》。据我观察,在多个读书会中,儒家经典和一些学问事功卓越的儒学人物,如王阳明、曾国藩,占有相当比例,在我极其有限的视野内,甚至大部份。推原溯始,差不多都得归到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夫子那里。


而《论语》,这一儒学最基本、在我看来也最为亲切的经典,权值尤重。像“论语汇”这样网罗全国、诸多高校教师导读的专群,工作日每天一章,计日为功,文句读解,史实考订,注疏汇通,发挥引申,汉宋并重而持续有年,让人感佩。


“新文化运动”之“打倒孔家店”,声色俱厉,打而不倒。“文化大革命”之批孔,横蛮凶恶,史无前例,竟也过眼烟云,不废江河。英哲怀特海有言:“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仿此,不妨说,两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也多是孔夫子的脚注。是者非者,知者罪者,恐怕都绕不开孔子。所以,我选《论语》。




杨和源领读《论语》(一)

——“学”为何第一?


儒家经典,无论五经、六经、四书五经,还是十三经等不同组合,相比而言,语录体的《论语》,在其中都别具一格,有些类同信息碎片化当下的短信,篇章相对独立,内容似乎无干,结构毫无章法。年岁加长,才觉得前人有道《论语》编排自有体例,不为无因。揭橥(音:zhū)“学而第一”,特别强调“学”在《论语》二十篇中的领军地位,说是可以贯穿古今的儒门心法,也不为过。


人生于世,不学而能的,呼吸啼便等纯生理功能而已。行步之细,起于蹒跚,学舌之微,发于牙牙。在我这一介凡夫眼中,孔夫子那样的圣人,近乎“生而知之”的,他自己绝不认同时人“夫子圣者与”的赞叹,只是承认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圣人的“多能”,是经过长期“鄙事”的历练。


孔子虽然有教无类,但估计不会认为教育万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话,孔子大概不会说吧?他承认人在智力上的先天差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对于“困而不学”的,孔夫子也只有徒唤奈何的。对于那些认为他是“生知”者,孔子断然否定:“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古敏求的孔子,对“好学”的弟子颜回,主张中行?的他却赞不绝口。孔子自己“进太庙,每事问。”“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他一直在反问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下学而上达”,在孔子那里,不光是训诲弟子的,而是一贯践行着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样的孔子,说是一位终身教育者,大概也非过誉吧?


当然,学,仅是儒门的起点和基础,而非究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进阶之路如此明晰,学不学,学什么,学得如何,就只修行在个人,冷暖自知了。



今日领读任务

《论语》学而篇第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课 | 《论语·雍也》16
《论语·季氏第十六·9译文》
#每日学论语#7.27【2016-12-29】
君子之道
将孔圣人还原为孔夫子——评《孔夫子:迹近真实的故事》
林语堂:论孔子的幽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