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濂:哈耶克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本周四晚八点,著名政治哲学学者周濂老师将做客明白直播间,为大家分析「哈耶克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点击上图,进入明白直播间打卡留言。

明白根据周濂老师文章的分析,梳理相关知识点,让您一张图读明白「哈耶克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01.

来自朝圣山的声音

1947年,瑞士度假胜地朝圣山聚集了37位来自欧美各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为首的是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与会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以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这是哈耶克发表《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取得巨大声誉不久后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是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创立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一场新自由主义国际联盟性质的会议。

▲ 朝圣山学社的一次会议,图左为哈耶克


对于这样一个致力于「加强自由社会的原则和实践,研究市场经济体的运作以及优缺点的志趣相投的学者们的交流」的学术共同体,哈耶克曾言:

「我在组织这次会议的时候,得到了勒普克和米塞斯的大力支持,这一事件或许标志着某种自由主义思想运动在欧洲的复兴。美国人给了我很多荣誉,他们把《通往奴役之路》出版的时间,看做是一件有决定意义的时间,但我自己相信,知识分子真正认真地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中重建个人自由理念,应该从1947年朝圣山学社创立之日算起。」

十年之后(1957年),也正是在朝圣山学社的第十次会议,哈耶克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我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

这篇文章后来作为后记收录于《自由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1960年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亦有《自由秩序原理》译本)。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899-1992)

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

曾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在文章开篇就坦言,他试图捍卫的自由立场常被当作是「保守主义的」,「但它和传统的保守主义差别很大,在这种含混不清的关系中存在着危险」。自由主义立场之所以会和保守主义搅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他们遇到相同的威胁,而非因为两者拥有共同的理想。

而哈耶克之所以批判保守主义,则是因为其「对权力机构的偏爱」,以及它「对经济力量的不理解」。前者导致保守主义者利用政府的权力去阻止对现有制度的变革,本身却无法提出一个针对社会秩序的理论,只得借助前人的思想(这些人更多被视为自由主义者)。

保守主义者对经济力量的不理解,导致既得利益者为了既有的特权而仇视那些改革经济的力量,也即是哈耶克所说的,保守主义者:

「为了保护这些优越者免受经济变革力量的冲击而诉诸特权、垄断或任何其他源出于国家的强制性权力。」

总而言之,哈耶克否认自己是保守主义者,主要是源于保守主义者的家长式作风,他们依附权力以维持自身特权、仰仗政府力量以阻止变革的力量,这些都与哈耶克本人的立场——捍卫自由,大相径庭。


02.

什么是保守主义?

有意思的是,1999年,附带着《我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自由宪章》,被美国保守主义杂志《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评为「20世纪最好的100本非小说书籍中名列第九」。

当保守主义者将哈耶克作为其思想资源时,哈耶克却否认自己是保守主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保守主义呢?

对于保守主义的讨论与定义甚多,但无论如何,总绕不开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对保守主义细致而精到的区分。

塞缪尔·亨廷顿(1927-2008)

代表作《文明冲突论》


亨廷顿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中,梳理了三种关于保守主义的理论,也即贵族式、自主式、情境式。

第一种定义保守主义的「贵族式」理论,它将保守主义定义成特殊的意识形态,并且流行于保守主义的批判者之中,亨廷顿认为:

「它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封建贵族阶级对法国大革命、自由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兴起的一种反应。」

亨廷顿指出,在这样的定义之下,保守主义主义在与其他主义的联盟或敌对之中,定义了自身:

「保守主义就和封建主义、特权地位、旧制度、土地利益、中世纪精神以及贵族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与中产阶级、劳工、商业主义、工业主义、民主、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种是「自主式」理论则流行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秉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保守主义是一种无关特定社会形式,是普遍存在。

这也意味着,此种保守主义能够吸引广泛的人群,无论其职业、性别、阶层。因而,「自主式」保守主义是:

「一套普遍有效的、自主的观念体系。它以普遍价值来定义自身,例如正义、秩序、平衡、协调。」

亨廷顿分析的第三种「情境式」理论,将保守主义视作一种既有特殊性但又重复出现的意识形态,可以说兼具上述两种保守主义理论的特点:

「保守主义就是一种可以用来维护任何既定社会秩序的思想体系,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出于何种角度,只要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本质或存续提出根本性挑战,它都坚决反对。」

换言之,「情境式」保守主义只存在于对现有制度的挑战之中,当制度遭到挑战,既有制度的支持者利用意识形态反击,保守主义才有可能。反过来,当既有制度没有什么挑战,人们却将自己的观点主张为保守主义,是滑稽可笑的。

在此意义上,亨廷顿是倾向于「情境式」定义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保守主义总是和不同的主义搅和在一起。当自由主义独大之时,其支持者就容易打上「保守主义」的标签;而在自由主义成为现有制度反对力量时,其对立面就变成了「保守主义」。

03.

哈耶克到底是什么主义者?

对于亨廷顿的这一区分,周濂老师在新书《正义与幸福》分析「哈耶克为什么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时,也沿这样的观点,但周濂老师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出,不管依照哪种定义,总之,哈耶克都不是保守主义者。

《正义与幸福》

作者: 周濂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守主义评述(一)上:从守旧思想到自生自发秩序
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极端自由主义
如何理解奥派?
托尼·朱特
论米塞斯与哈耶克的主观主义
建构理性主义与进化理性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