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五岔大庙 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乡愁

编者语

一代人的芳华,一代人的记忆。改革开放40年,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家乡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或许会显得更加的贴切而又富有情怀。本期“网事”节选自本土作家吕德荣个人作品记住乡愁:玛纳斯县北五岔大庙及吕氏家族》。还记得北五岔的大庙吗?往下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五岔镇:古称大庙,清代以境内有导源于莫河渠的五条条支干渠流经该地区。又因该地处玛纳斯县城北部,而得名北五岔。

光绪十三年(1897年)地方官员赵兴体(关外三义士之一)在民团战斗过的沙山子西营堡附近建庙,铸钟悬匾,清政府为表彰其保家卫国的历史功绩,建了大庙。这就是北五岔大庙。(北五岔古时又称沙山子)我出生在大庙西约500米地的吕家大庄子(吕氏家族在北五岔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大庙村。

记忆中的大庙座落在一条当时算很大的水渠边,当时称大渠,大庙地势较高,庙高約15米左右,主庙居中.两边各有一座稍小的庙与之对称,庙长宽约20X40米,庙内有20根直径约50Cm木柱顶于上面木制大梁之上。为全木制框架结构建筑,整座庙为中国传`统式庙宇建筑风格。当时70年代这庙宇在方圆百里,是比较高大的建筑,在新疆是很有名气的一座庙,(确切名称为五圣宫)而据老辈讲在北五岔以前有各种庙宇达十多座,在大庙正北500米处由南向北有一道长约近500米高约近5一6米的土沙粱,最北端为最高点,上矗立了一个木制三角架,高约5一6米,中间有一平台,小时听说这是飞机航标,后来得知这是国家地理位置测绘点。古时北五岔称为沙山子是否因这道沙粱子而得名,无从考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庙当时被当作供销社商店使用,1975年被拆毀。遗憾的是连一张大庙照片也没留下。大庙被拆后的木料被用作建造了公社机关,学校,修造厂,医院,供销社等,可见庙之大,所用木料之多,说明了大庙之雄伟壮观。就现在看,如果大庙不拆,当今也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庙宇了,我的童年是在大庙下度过的。儿时的记忆清晰可见,大庙是我抹不去的记忆。大庙下有很多故事和传说,它记载着我们的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发奋图强的屯垦史,更说明了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是中国新疆人,我热爱这片土地。

大庙照片来源于网络。(北五岔大庙基本与照片相似,但比照片上的庙大很多,而且是三座相连,中间大两边小。)

清末民初时期,大庙在新疆是很有名的,拆了后没几天飞来很多直升机在庙周围降落寻找大庙。连续近一个月天天有直升机来。可见这座庙的重要。后来才知大庙是地标建筑,飞行航线的参照物。在清代北五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北疆交通要道,管辖区域广阔,西至塔城,北至阿勒泰 ,东至芳草湖,玛纳斯县以北广大地区,是守护乌鲁木齐的西大门,是历代屯田的重点区域。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是新疆老地图。上面标有大庙(看不清楚了)可见古时新疆之大。大庙地理位置在当时新疆的重要。(大庙代表一个地域名称,而不是一个地点)。现在若按原貌重建大庙,没个几千万是建不起来的。大庙被拆毁是北五岔人永远的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庙将会成为传说。而在我们这代人,大庙是抹不去的记忆。

北五岔人民公社在大庙东500米处。早期管辖县城以北广东地,六户地,新湖,莫索湾,玛纳斯湖和丰盐场。

公社所在地为现在的大庙村。当时叫红星二队,村民大部为吕姓。

距大庙南两公里地。有一较大的庄子称董家村。该庄子为土夯墙。高约3米多厚约近两米。为正方形长宽约百米。据说这是当地董姓家族居住生话所建。也是当地比较大的-个家族。该庄子应建于清末民初,农业学大寨时被挖毁了。

在距大庙东北两三公里外有一较大的村堡。当时称西沟村。(西营堡)堡为土夯墙。约为正方形,长宽约500米,高3米多,厚约近两米。,椐说这是清未回乱时期当地名人:被称为关外三义士的赵兴体率民众所建,并组建当时新疆较有影响的绥来县民团。保护民众。抗击沙俄入浸所建。七十年代也被毁,小时候也去玩过。记忆较深。左宗棠收复平定新疆回乱,这段历史,“清实录“中有记载。我的先辈吕天芳在这段历史记录中也有记载,民团主将有王结巴子,易仓,吕天芳,党德文,党德武等。这支镇番民团“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新疆的统一。收复新疆和平定回乱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庙大渠边以前长了很多树。胡杨,白榆,柳树,离庙西南约1公里处有棵老榆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现在想来可称千年古榆了,树干直径约1米半左右,树冠近30一40米。生产队全体社员常在树下开会。而我也常在榆树下和童年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在大庙拆后不久也被砍伐了。而听父辈讲。在庙西北不远还有一棵胡杨树,树体比大榆树还要大,成立农村合作社时被伐。用于产队设施和生产用全部农具。可见此树之大了。现在想来,如果大庙与千年古榆,胡杨不被拆伐。那是怎样一个北五岔啊!。可这只能成为永久的遗憾了。同时说明我的先辈选择在此屯垦安家也是比较有远见的。时过境迁,只留下些许的回忆。

距大庙东南两公里处有一个叫李家大灰堆的地方,这是一个李姓老户人家的老庄子。房子己被平了,但他们祖祖辈辈用于做饭,取暖所烧的柴火灰堆积了近两米高,占地二十多平米,形成了一个小丘。而这种大灰堆在当地以前老户人家家的庄子里都有。大小不一。灰堆越大,证明庄子历史越久,可见这李氏家族之大,人口之多,在当地生活之久远了。这家有位老太太活到了一百多岁。我很小的时侯。还记的这些事。李氏在北五岔是一个大户。李氏后代也遍及玛纳斯县及全疆各地。

在大庙东三四公里处还有一坐废弃的庄子,叫石家庄,是当地石姓人旱年居住的地方,庄子不大。为土夯墙占地近千平方米左右。后也被平了。 当地较大的姓有,吕,李,朱-,张,王,刘,赵,魏,董,田,杨,窦,黄,周,高,狄,潘,宁,汤,骆,石,等。北五岔人说话均为民勤口音,被称为为北五岔话,几百年来真是乡音未改。北五岔吕氏家族在当地算是最大的一家个家族了。


“北大”,(北五岔大庙中学简称北大)。北五岔的学生都出自“北大”。上学时同班有很多爷爷辈叔叔辈。记的当时同班一下有三个叫吕海庆的同学,老师只好按大,中,小来区分了。可见吕家人口之多,连名字都起不过来了。吕氐家族中重名的有很多。证明吕氏家族人丁兴旺。在北五岔我见到吕家人都是长辈。比我年龄小的爷爷辈叔叔辈很多。但同辈很少。当时我这7辈辈份最小。被称为“人孙子”后来才知叫大房家出小辈,这也是吕家大庄子的由来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网民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西头鸟市最老,庙宇比本市的桥还多,双忠庙、吕祖堂、如意庵
蔚县古堡最后的守望
河津市小梁吕仙庙
新疆巴伦台黄庙
山西襄汾:探秘汾阴洞古庙 感知“三教文化”合流的历史遗迹
唐末虞夫人:巾帼英雄死后化身女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