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汤沐海在歌剧圣殿斯卡拉
userphoto

2023.08.27 四川

关注
汤沐海与斯卡拉歌剧院院长亚历山大·佩莱拉在斯卡拉歌剧院
文 | 唐若甫


1778年,位于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斯卡拉歌剧院开业,首演剧目为萨列里的《重建欧洲》。此后,由于委约或首演歌剧中登台的明星、执棒的指挥均为业内翘楚,斯卡拉逐渐确立了其“意大利歌剧圣殿”的名声。2015年7月,在开业237年后,这座举世闻名的歌剧院迎来了第一位执棒歌剧的华人指挥。继上世纪80年代初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后,指挥家汤沐海又一次问鼎音乐界的“天花板”,在米兰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座巅峰。而我作为媒体人士受邀观摩首演,也由此见证了历史的诞生。


缘起苏黎世

斯卡拉歌剧院的座椅背部电子字幕机 唐若甫/摄

2015年7月4日是一个值得被中国音乐史铭记的日子。那晚,汤沐海在斯卡拉歌剧院的乐池中执棒罗西尼的歌剧《奥赛罗》,成为首位在斯卡拉乐季演出中指挥歌剧的华人指挥。

向汤沐海抛出绣球的不是别人,正是时任斯卡拉歌剧院院长亚历山大·佩莱拉。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艺术管理者和无人可及的融资高手,佩莱拉先后出任过苏黎世歌剧院院长、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斯卡拉歌剧院院长和弗洛伦萨五月歌剧院院长等欧洲顶尖音乐机构的管理要职。他与汤沐海有过一次深厚交集,正是那次结缘促成汤沐海收到意大利歌剧圣殿的邀约。

故事还要从与意大利接壤的瑞士说起。2012年,汤沐海在苏黎世担任苏黎世室内乐团音乐总监,佩莱拉当时正任苏黎世歌剧院院长,二者虽然不是欧洲盛极一时的“豪门”机构,但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剧院一样都有着小巧而精致的乐季构思,常常以不按常理出牌的节目设置惊艳世界,是为“以小博大”的典型。

2012年2月至3月,意大利次女高音塞西莉亚·巴托莉在苏黎世歌剧院演唱罗西尼歌剧《奥赛罗》,吸引到全球媒体的关注。不仅因为这部和威尔第同名歌剧一样取材自莎士比亚巨著的早期音乐作品极少上演,也因为歌剧需要三名出色的男高音同时登台配合饰演女主角戴斯德梦娜的次女高音,在角色安排上极其不易。彼时居住在苏黎世的汤沐海和巴托莉私交甚笃,双方之前在室内乐团有过上佳且密切的合作。在她的推荐下,佩莱拉邀请汤沐海与饰演女主角的巴托莉搭班,入驻这部歌剧在苏黎世歌剧院的演出,担任指挥。该制作的导演是一直搭档工作的莫舍·莱塞(Moshe Leiser)和帕特里斯·考里埃(Patrice Caurier)。

演出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现象级关注。《纽约时报》乐评人扎哈里·沃尔夫特地飞抵苏黎世观摩了那轮演出的第四场,对巴托莉“塑料枪发射BB弹”般的连珠炮花腔感到兴奋不已,以至于会忽略她“有时偏高,有时偏低,大部分时候都跑调”的音准。这篇2012年3月2日见报的文章继而对指挥评价道:“在汤沐海的棒下,乐团存在音准和合奏问题,但充满律动和活力。”《今日歌剧》的评论则对汤沐海赞赏有加:“在出众的律动感和细致入微的色彩和细节把控下,乐队和歌唱家共同呼吸,整个乐团的表现只能用华丽来形容,尤其是独奏圆号精彩至极。”

歌剧的影响力并未随着演出的结束而偃旗息鼓。2014年,由Decca发行的DVD可能是当时市面上这部歌剧最为抢眼的音像制品,继而被古典音乐视频网站梅迪奇收入片库中,被乐迷和业界视为罗西尼《奥赛罗》的权威版本。这轮光环固然来自巴托莉的明星效应,来自她长久以来发掘西方歌剧宝库的努力,来自她此番主导让罗西尼冷门作品重回大众视野的努力,也来自于汤沐海在乐池中的驾轻就熟。

鉴于这部歌剧真的是百年一闻,汤沐海凭借此剧为自己树立了“罗西尼《奥赛罗》权威”的形象。这时,机会从天而降,掉落到那位准备好的人头上。


首演开门红


2014-2015乐季对亚历山大·佩莱拉至关重要。那不仅是他在诸多反对音浪和丑闻纷扰下从萨尔茨堡跳槽至意大利,执掌斯卡拉的第一个乐季,也恰逢米兰铆足劲举办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关键档口。为展现自己的艺术品位,提振董事会及乐迷对自己的信心,佩莱拉在乐季中安排了一系列彰显自己审美力、号召力和领导力的节目,阵容可谓星光灿烂,熠熠生辉。

在曲目规划上,他安排了145年未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的罗西尼《奥赛罗》,强调自己对活化意大利经典剧目的使命,那也是他在苏黎世当政时期的“拳头产品”。根据斯卡拉2014-2015乐季手册显示的信息,该剧原定指挥为英国早期音乐兼本真运动大师约翰·艾略特·加迪纳爵士。可惜爵爷两个月前抱恙,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指挥过这部一个半世纪才上演一次的歌剧的熟手救场,面对全世界可能最为挑剔的听众,谈何容易?

佩莱拉想到了在苏黎世与自己合作过此剧的汤沐海,火速邀请他指挥这版由德国柏林国立歌剧院联席艺术总监、歌剧导演尤根·弗林姆执导的新版制作,一连七场。剧中演唱男一号奥赛罗的是知名男高音格里高利·孔德,演唱男二号罗德里戈的是罗西尼出生地意大利佩萨罗罗西尼歌剧节音乐总监,声名显赫的罗西尼顶尖男高音胡安·蒂亚戈·弗洛莱兹,演唱戴斯德梦娜的是红极一时的俄罗斯抒情兼花腔女高音奥尔加·佩瑞迪亚科。盛大的首演夜就在7月4日。

汤沐海与斯卡拉版罗西尼《奥赛罗》演员合影 ©汤沐海Facebook

在汤沐海的邀请下,我于7月1日从上海搭乘国航直飞米兰机场,作为媒体人士进驻剧组并观摩首演。凌晨时分飞抵米兰马尔彭萨机场,把登机箱存放于米兰大教堂附近的公寓后,我换了身衣服,顾不得早饭,一大早步行至斯卡拉歌剧院。那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履及意大利,首站便是意大利歌剧圣殿斯卡拉,再加之天气炎热异常,便穿了一件柏林爱乐乐团的红色T恤衫,沾沾红色所代表的喜气。

走到斯卡拉歌剧院,在工作人员入口登记领取后台证,刷卡进入歌剧院金碧辉煌的正厅,乐队成员刚刚到来,舞台合成已在进行。斯卡拉歌剧院宣传总监保罗·贝萨纳早在听众席守候多时并向我问候,不一会儿作为导演弗林姆新闻助理前来的柏林国立歌剧院宣传总监维多利亚·迪特里希亦现身歌剧院与我拥抱。指挥家的盛情邀约,加之两位好友兼宣传总监加持,我的斯卡拉报道之行从一开始就势如破竹。

©汤沐海Facebook

这时,汤沐海身着一件白色T恤出现在乐池。他用熟练的意大利语向大家致以早安,随后开始了高强度的第一节排练直到午间休息。待到剧场清空时,我向汤沐海抒发感慨,回眸他1983-1984音乐季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如今登上斯卡拉歌剧院,先后问鼎这两家乐迷也是业界心中的圣殿。这时我低头一看自己的T恤衫,突发奇想,提议和汤沐海互换T恤,这样他就可以穿着交响乐团的“天花板”,在歌剧的“天花板”留影了。他眼睛一亮,我俩一拍即合。随行的摄影师张建设随即拍了一套汤沐海身着柏林爱乐红色乐团T恤在斯卡拉的“大片”。这套照片后来并没有广泛流出,因为镜头上的自动对焦被拨到手动对焦,导致人物大多失焦。

身着柏林爱乐乐团红色体恤的汤沐海在斯卡拉歌剧院 张建设/摄

彼时在《京华时报》的专题中,我这样描述首演之夜:“汤沐海自始至终赋予乐队有节制的动感,在作曲家招牌式的轻巧配器中尽量刻画出最后的悲剧色彩。无论是第三幕二重唱,还是序曲,乐队都体贴地烘托了歌唱家,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然和威尔第的《奥赛罗》相比,罗西尼的同名歌剧弱化了戏剧性,但在人物刻画和心理转变方面更为人性化。汤沐海细腻的指挥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罗西尼音乐的魅力。”

尽管表现出色,谢幕时分歌剧院还是一如既往地嘘声一片。当晚谢幕时,除了奥赛罗以外的阵容都领教了一番嘘声与喝彩声的激烈较量。尤其是最后弗林姆率领导演团队登台时,先是享受了旋风般的掌声,但还是被倒彩声压倒。

汤沐海(左五)在《奥赛罗》演出后谢幕  ©汤沐海Facebook


台下一片闹腾,台上一片欢腾。演出结束后举办了简短的庆功酒会,佩莱拉热情盛赞了包括指挥家在内的音乐家优异发挥。一部一个半世纪未在斯卡拉亮相的歌剧,在一位华人指挥的操刀下,迈开其历史征程的踏实第一步。


粉丝围追堵


由于歌剧排练合成乃至演出动辄一个多月,到访的音乐家大多会选择居住在拥有书厨房和好几间卧室的宽敞民居,这样便可在工作之余享受家庭时光。汤沐海亦不例外,他的钢琴家太太和小提琴家女儿齐聚米兰,为他加油鼓劲。

在米兰的头几天,指挥家邀我到他暂居的民宿小住,亦邀我在歌剧院顶层的员工食堂大快朵颐。排练间隙,我和他从歌剧院步行十多分钟回到住处,不顾劳累的他还会从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里取出太太采购的上好新鲜食材,像挥舞指挥棒一样挥舞手中的锅铲,变换出麻婆豆腐、葱油煎饼和铁板牛肉,让我品尝到难得的家乡味道。有时起床后一阵忙乱后出门,等我再回房间发现屋内已井井有序,原来是汤沐海的女儿汤苏珊帮我铺床整理。指挥家一家三口的热情招待让我倍感温暖,汤沐海每天步行与我聊音乐和人生更让我获益终身。他亦推荐我采访弗林姆和弗洛莱兹,我的撰文得以全速推进。

汤沐海与家人在斯卡拉歌剧院 唐若甫/摄

首演夜后我阔别汤沐海,离开米兰前往威尼斯度假数日,随后西行至法国蔚蓝海岸尼斯会见老友,数日后北上至法国普罗旺斯的埃克斯音乐节观摩三部歌剧,继而飞抵爱沙尼亚帕尔努观摩由指挥家帕沃·雅尔维主导的帕尔努节日乐团及音乐节。行程临近尾声,正要回国,汤沐海希望我赶往米兰观摩《奥赛罗》那一轮的最后一场演出。7月20日凌晨,我搭乘大巴从帕尔努赶赴塔林,从塔林飞抵法兰克福转机,再飞抵罗马转机,晚间抵达米兰,赶到斯卡拉歌剧院时演出已经进入第一幕尾声。

天气闷热异常,一整天的长途跋涉加两次转机后我早已汗流浃背。在汤沐海的安排下,我用他的后台证进入他的休息室淋浴更衣。那间指挥休息室是离上台口最近的化装间,历来为卡拉扬、阿巴多和穆蒂等指挥家休息所用。能在那间指挥专用休息室里淋浴,对我来说也是一生一遇的独特经历。中场休息后,我进入观众席聆听下半场演出,谢幕时已全然不见首演夜的嘘声,热烈的鼓掌淹没了一切。

演出结束,汤沐海步出工作人员出入口已接近午夜时分,他还要完成一道神圣的工序。张贴于出入口一边的海报会被取下,替换成下一轮全新剧目的海报。由汤沐海和歌剧院工作人员取下的海报将被赠送给排在第一位的乐迷。早已人山人海的后台入口处,汤沐海迅速被蜂拥的乐迷围追堵截,人们争先恐后地掏出节目册或单页索取签名和合影。

汤沐海在斯卡拉歌剧院外被乐迷索要签名和合影 唐若甫/摄

这是斯卡拉145年来第一次上演罗西尼《奥赛罗》,更是斯卡拉开业237年来第一次有华人上台执棒歌剧。乐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我深深感悟着汤沐海在世界上屡屡为中国音乐家创下的历史高度,也感受着这位大家及其一家对我平易近人的关怀备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 罗西尼《奥赛罗》2012苏黎世歌剧院 汤沐海指挥 芭托
罗西尼《奥赛罗》Rossini Otello 2012年苏黎世歌剧院 中意文字幕 芭托莉 汤沐海
那些驰骋于世界乐坛的华人指挥
歌剧《奥赛罗》
威尔第:奥赛罗
【歌剧】威尔第《奥赛罗》2012大都会歌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