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业热点】精装修早就OUT了!


在本次演讲中,逯薇介绍了万科目前已经研发成功的“美好家”系统,即从户型出发的全屋定制解决方案:从源头去整合下游的资源,利用模数化结构,从根本上提升居住效率,解决购房者收房后的一切后顾之忧。

以下,是观楼君对逯薇演讲速录的二次处理,虽然很长,但相信我,值得一看。


在居住这件事上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新手

2013年3月,万科启动了一个名为“无目的调研”的入户调研,为的就是研究在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后,万科精装未来的发展。

实际上,以前我们每天也都会做大量的客户访谈、入户调研,但那都是目标非常清晰的,比如论证某一类户型是否好用?某类鞋柜容量是否够用?而这个“无目的调研”,不预设任何答案,对目标不做任何描述,只做一件事:退回起点,客观地观察。

我们看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客厅可能没那么宽敞,收纳容量明显不足,还有很多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同时,我想到的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房子并没有被住好!

对于居住者而言,有可能客厅并不狭窄,只是他买了一个过大的沙发;收纳空间确实不足,可是他在买家具时却不知道可以选储物床;提供了充裕的厨房收纳空间,可是有一大半的吊柜是空置的……

这说明什么呢?那个昂贵的房子,他背负了30年贷款购买的家的容器,实际正处在一个很低效的使用状态之下,这难道不是一种悖论?

我们去跟居住者聊,问他“你对你的居住状态满意吗”,我们听到的最多的回答,就是“其实我真不清楚应该怎么去把我的家用好”。

的确,在居住这件事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新手。住房不像穿衣,它的更换成本非常高,究其一生我们能住多少套房子?有多少人在生下来就明白应该如何去居住?如何买房子?如何搞家具?如何搞配饰?不可能的。

当他千辛万苦凑足首付、好不容易买上房子,然后等待一两年终于拿到钥匙、打开房门,他看到的就是一个提供了基础硬装、却号称精装修房的空空如也的房屋,你如果问他“打算怎么去用到这个房子”,他当然是既期待又焦虑。他怎么才能够做到呢?

所以,在这次“无目的调研”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我们努力研究居住者的生活习惯、设计户型、认真做精装修以及匹配的收纳……可是这只是最基本的硬件。对于居住者而言,他不可能用一个睡袋睡在客厅的地板上,他需要自己去搞定家具、软装、家电等所有的软件。

可他是个新手,最终的使用状态是什么样的?就是从1楼到33楼,一模一样的户型,一模一样的精装修,既有把这房子住到90分的,也有把这房子住到不及格的,什么样的居住状态都有,但是价格却是一定的。

如果,我们的居住状态并没有匹配上它高昂的房屋价格,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买房呢?没错,它是资产,它很重要,可是难道它不是容纳我们生活、体现我们居住状态的重要的象征物吗?

精装修房只是一个“壳”

里面的“瓤”还需要填充


 

为了改变这个,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在我听到的消费者的话语中,最有趣的就是“我们是第一次买房,所以不知道怎么装修”。我听了这句话大吃一惊:我提供给你的不已经是装修房了吗?

不是,对他而言,那间空屋只是一个准毛坯、一个半成品。他需要跑家具城,去某宝比较;忐忑不安地等待家具上门,拆开后放进屋里,才能知道到底是买大了还是正合适……

过去,我们的工作只是停留在提供基础硬装上。今后,我们想要改变,我们想要这两个被工业分工被切割的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2013年决定这个方向到今天,这个桥梁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叫万科美好家。我们希望可以提供更完善的东西,从一个空壳到包含里面的瓤。

20年前,全行业都是毛坯房;10年前,精装修开始进入主流购房者的视野。直到今天,深圳的精装修比例只有20%。未来,我们希望以美好家替代精装修,然后为我们的居住者提供一站式定制精装服务。

当然,这个东西很容易想,整个过程并不新鲜。特别是这几年,很多业内同行开始做整合。那么美好家希望从哪里整合?再长的河流都有源头,如果我们从源头去改变,而非从中游或下游去改变,逆转的力量整合的可能就会大得多。

那源头是什么?就是一切的起点——户型。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说,户型是住宅设计之母,我们从户型出发,下游的这些东西在最初的起点上整合,顺游而下,有可能吗?户型是大的、尺度很宽广的东西,是建筑。跟细微的家私,以厘米、毫米计的东西,理论上间隔非常遥远,可以被操作吗?

松散是效率的大敌
将整个房间视作有机体进行定制

接下来,我以一个案例来分享我们的做法,这个案例名叫“第三间房”。

我们在这里特指小三房的第三间房,比如华南地区三房两卫中尺度最小、通风采光比较差的一个房间。

通常,这间房承载着最复杂的功能变化:新婚夫妇时,它可能是书房和客房;等宝宝出生,它又变成了保姆房或者老人房;等宝宝长大以后,就会变成儿童房;同时,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其他房间塞不下的破东烂西全往这藏。所以,经常会有人在这第三间房里购买上下铺,有八成以上的上铺直接沦为了阁楼,因为他们需要收纳空间。

所以,我们看到房屋价格挺高,但房子的使用状态却是相当的不如意。在这个房子中,这个最小的房间,大概7-8㎡,有人配置书桌,有人配置书柜、衣柜,有时还要有床,有时还要第二张床,还需要承载大量的物品收纳功能。

大家看到的这个状态,我以一个词来形容它:“松散”。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墙体之间,空间和细节之间,到处都是缝隙,柜子不到顶,桌子不到边,家具与家具之间隔了好远,谁和谁都不发生关联,它的居住效率很低。

既然松散是效率的大敌,那么想要把居住效率提上去,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整合起来。

怎么整合呢?我们选择的方式是把整个房间当作整体去设计,不是陆陆续续放上家具,而是这五六种功能的家具和房间组成一个严丝合缝的东西,就是下面这张照片。

大家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全屋定制吗?这两年,全屋定制是风口,有个衣柜、书柜、书桌、榻榻米,榻榻米下有收纳空间,这太稀松平常了。

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外在表现上是全屋定制,却是和全屋定制刚好相反。

什么叫做全屋定制?在以时间为顺序的行业链条上,首先地产公司提供毛坯房,然后装修公司提供装修,最后才会有某品宅配来提供这个定制方案。对于居住者而言,要提供三个截然不同的载体,才能最终实现对产品的完成。

我们的做法正好相反,在最初完成户型里面的所有东西,确定功能尺寸,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然后,再来判定户型设计方案阶段,墙应该在哪里、应该多宽多长多高、墙垛应该留400还是500、窗是高450还是500、空调留洞应该在哪里……以避免户型结构上预留的所有条件,和后期的使功能发生冲突。

所以,看上去是全屋定制,好像定制的是家具。其实刚好反过来,我们定制的是整个房间。这个房间本身是一个有机体,它所有的空间、墙体、预留尺寸、精装修条件等等,在最初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明确了。然后,这个盒子将作为户型设计的前提条件代入,而非在漫长的链条中求解。

从源头去整合下游的资源
模数化表格处理所有尺寸空间

举个例子,比如衣柜的侧板,已经将所有打孔的位置、板材的宽度、各种五金件装在哪里等等设计都完成了。这些完成预设计的板式家具组件,标准件其实并不需要很多,但组合却是无穷多的,这样就解决了标准化设计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像英语26个字母来组成单词,单词会被放进户型的句子里,这个户型又会被放进规划的段落里,然后形成整个建筑设计的逻辑。

同时,也为下游室内设计师、板式家具供应商提供必要的接口。不需要到现场实测实量,不需要避让空调洞的位置,我们已经预留好了一切,就连收口条都是标准件,到了现场往里一塞就完了。

所有一切没有任何是未知的,所有一切在户型设计开始的瞬间,就已经完成了。

有人会说:“如果这样的话,这个房间是2.7米*3米,那么你的产品很多,有大房子、小房子,有首次置业、改善型,不可能永远是2.7米*3米,那这怎么办?”

这就是这个系统最重要的钥匙——模数化。

大家看到的这个表格,很容易理解,它的X轴是房间的开间,最小的2.1米,以150作为模数的递进;Y轴方向是房间的进深,从2.4米一路上行到无限大。

在这张表格里面,XY轴的交点都是中间状态的模式,已知配备所有的空间。有人说我喜欢更大的衣柜,没问题,我们从最左边开始,不管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我们在这表格里选择再次代入就可以。所以,这种设计方法,可以让我在源头把所有的问题一次性过,我们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考虑建筑与精装等松散的结构。

从源头去整合下游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回到最初的河流的话,房地产商在上游,精装设计公司在中游,家具和家饰公司在下游,这并不意味着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的过程,而是正如我所篡改的这段宋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夜思君欲见君,共饮长江水。



2016年3月21日


来源:冷眼观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后装修房子不用找设计师了,仅公开三天,不收藏以后绝对后悔!
看了以后装修房子不用找设计师
以后装修房子不用找设计师了,仅公开三天 ,不收藏以后绝对后悔!!
以后装修房子不用找设计师了,仅公开三天 ,不收藏以后绝对后悔
以后装修房子不用找设计师了,仅公开三天 ,不收藏以后绝对后悔!!!
房子这样设计,保证甩邻居几条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