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至最有名的教书先生,却把皇帝赏赐的乌金链条扔进了柴房


一次聚会,与东至县尧舜文学研究会的曹金全副会长谈及他老乡金德光先生的传说,引出《明史》最著名的两位宰辅尊敬老师的故事,颇让人钦佩。

在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年间,东至有个叫金德光的私塾先生教授了官及宰辅的两位大臣,他俩就是郑天官和孔阁老。

郑三俊,字用章,建德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崇祯初,官拜南京户部尚书,后转吏部尚书。复命阙下,加太子少保,留为北刑部尚书

郑三俊画像

孔贞运,万历四十七年登已未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崇祯元年,任国子监祭酒。九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代为辅相


金先生与唐山寺

金德光,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官港秧畈村人,幼时家境富裕,因聪明好学修得满腹经纶,惜与科举无缘,后从事私塾教育。


因其教学水平出类拔萃闻名四乡八里,遂由普通私塾转入学界精馆。精学馆就设在其时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唐山寺内。

唐山寺,历来佛堂香火鼎盛,是远古风水先生们青睐的龙脉归栖之地。也成就了一批批远古高僧在此修行。

唐山寺历来香客众多,大多来自富裕殷实人家,他们崇拜的是唐山寺这块风水福地,都想通过神通广大的佛使自己沾得福气。所以不惜重金,侍奉香火,使得唐山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得道主持为回报广大香众,特在庙宇设置学堂(精学馆),普善学惠及众生。金德光就是在这里教出了得意弟子郑天官和孔阁老(及至近代周馥、许世英少时都曾在此精学馆读过书)。


金先生与两位阁老


郑天官和孔阁老两人因才学出众,得到朝廷重用。在一次君臣闲聊时提起他俩的老师金德光。当时,二人在皇帝面前盛赞老师。皇帝一时兴起,或意欲把金老师招进皇室辅佐幼帝。

明熹宗画像

郑、孔二人非常高兴,接旨后急差遣家丁连夜启程回老家接恩师进京。

明代名师金德光

金老师到京后,受到学生郑天官和孔阁老的盛情款待,翌日皇帝接见了他。为了考一下金老师,即兴来了一句上联“两旁坐的是丞相,中间坐着一先生”。

金德光一介草民初见皇帝本来就有些惶恐,此时面对皇帝的突然发问,一时间竟无法回答。因此未得皇帝的赏识,失去了一次晋升的大好机遇。


但皇帝念其为国家教导出了两个重臣,于是赏赐他乌金链盘系轿顶,差人欲用轿子把他抬回老家。

京城距老家几千里,郑天官和孔阁老怕先生这样乘坐皇上赏赐的乌金链盘顶的御轿回家,路上恐遇盗匪招来不测。于是商量把先生乔庄成犯人,乌金链改手铐脚镣,把先生送回了家。


先生一时云里雾里,捉摸不透,气急之后就把镣铐扔进柴房了。

金先生就此内心羞愧,罢教三年,直至郑天官回家探亲。


回家后首先要去拜见恩师,此时的郑天官以为恩师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了。皇上赐给的乌金链不说价值连城,也够建成几大庄园。


谁知郑天官到先生家,看到先生不但生活如旧,还骨瘦如柴。

遂急忙问恩师才明白自己当时和孔阁老都以为对方能和恩师说明,才导致乌金链被恩师扔在柴房。


先生得知原因后这才如梦方醒,先前的憋屈也烟消云散了。

话说金德光识得了乌金链这第一桶金后,家境彻底改观,家族也从此走上了中兴之路。


现今80岁以上的老人还依稀记得金德光所在的金家村所盖的跑马楼,可惜民国时期倒塌被拆除了。


乐善好施的金先生

金德光发迹后,除了金家大造庭院维护宗亲,他也没有怠慢父老乡亲。


平时施金舍银解决周边疾苦,还利用钱财收购百姓变卖的山场田地、河滩、牧场,以这样的方式变相地接济乡亲。


由此成为了地方上名噪一时的大善人,并广为传播。

据传金德光死后在两位高足的操持下,安葬得非常风光。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又是秘葬,他的灵室至今依然是个迷。

郑天官和孔阁老对恩师的情谊令人传唱,他俩官拜宰辅,依然不忘恩师的教诲之情值得令后人学习和传承。几百年过去了,当地百姓谈及此事仍赞不绝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名师,被学生戴上镣铐送回家乡,三年后,名师卖掉镣铐变土豪
“来来,朕赏你一把金瓜子”,金瓜子到底是干嘛用的?看完之后涨知识
社会哥的大金链子怎样造出来,看完整个人都舒服了
皇帝打赏的金瓜子不能吃不能卖,为何苏培盛却笑开了花?用处很大
清朝时皇上赏赐的“金瓜子”是做什么的?放到现在原来值这么多钱
《甄嬛传》妃子打赏金瓜子,犯了大忌,金瓜子可不是说赏就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