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周馥诞辰180周年# 清朝历代两江总督,南京人为何最喜欢周馥

两江总督署

清代南京地面上最大的官,要算两江总督。清朝二百多年,要列举历任两江总督,那可是一大长串名字。其中有些任职时间长些,有些任职时间短些,职位一样高,结局却不大一样。有的人走茶凉,湮没无闻,有的名著史册,常常被人提起。

这又分两种。一种是昏庸无能,误国误民,比如咸丰初年的陆建瀛,太平军顺江东下之时,他守土有责,却张皇失措,一误再误,致使城池失守,万千百姓遭受池鱼之殃。最后,他自己也死在太平军手里,虽然他因此而名列南京先贤祠,南京人却不买账,甚至对此怒不可遏,认定他不配。另一种则比较有为,在地方上做了一些实事,或又平易近人,给老百姓留下好印象,比如周馥。

周馥(1837—1921),字玉山,号兰溪,安徽东至人。太平天国乱起,他投笔从戎,从淮军最基层的文书做起,以深受李鸿章赏识,一路扶摇直上。1904年9月,周馥署理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1906年7月调离。前后算起来,他担任两江总督的时间还不足两年。


不过,当时在南京的读书人,却对他有不错的印象。举两个人为例。一个是张葆亨,字通之,六合人,毕业于宁属初级师范学堂,算是本地出身的旧式文士。据他在《庠校怀旧录》中回忆,当时他的同学中,有一位叫做金开鉴的,也是本地人,年岁最大,又因为留了胡须,更显老成,不过他非常勤学,比他年轻的同学都自叹不如。

某年暑假后开学,周玉山来学校训话,了解到金开鉴的情况,称赞有加:“你这么大岁数,还愿意追求新学识,真不易得。”总督并且回过头来,交代跟在身边的校长李瑞清说:“这个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派事给他做,并且要多给俸金,以资鼓励。”


不过,金开鉴毕业后,并没有到官府做事,而是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这样看来,周总督似乎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但这毕竟表达了他对好学之士的关怀,给他留下了爱才惜士的好名声。

张通之这番回忆,与周作人的印象恰相吻合。后来成为著名新文学作家的周作人,曾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他晚年写过一篇《周玉山的印象》,后来收入《知堂集外文》:“有一天大概是次年二三月光景,学堂派人来叫去见制台去。

其时两江总督是周馥,有事到城北,顺便来看学堂,又记起留校的两个学生,要叫来一看。周玉山站在体操场上,穿了棉袍马褂,棉鞋也很朴素,像是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看见我们便问什么代数几何三角都学过了么,答说学过了,又问了些话之后,即云那很好,回过头去吩咐道,给他们一个局子办吧。

在他后边跟着好些官,大概是藩臬府县之类吧,却都答应道:‘是!’吴君同我回答说不愿去办局子,请大帅还是派我们出去改学别的东西,他略一思索,便道:‘那么去学造房子也好。’我们谢了他的好意,实在那一天他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印象,可以说在五十年中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及得他来的,并不因为他叫我们办局子,乃是为了他的朴素诚恳的态度,不忘记我们两个留校的学生,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

左二为周馥


《知堂回想录》中也有类似的回忆。相隔几十年,记忆依然清晰、具体,可见此事深深铭刻于周作人的脑海之中。周馥答应让这两个年轻学生去“办局子”,这是他的慷慨和爱才。没料到,两个毛头小伙子不领情,周馥也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是他的开明和通达。七十岁的总督,看上去就像一个老教书先生,言谈举止之间,颇有“朴素诚恳的态度”。若非看准这一点,这两个年轻学生谅也不敢得陇望蜀吧。

总督又称“制台”、“制军”,因其掌管军民要政,“综制文武”,位高权重。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就是在周馥之前的三任两江总督,他们先后接力,在南京办起了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在周馥任内,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两江师范学堂。论办学,四人皆有功绩,论平易近人,周馥要胜出多多。若跟陆建瀛比,他的才干更不知强上多少倍,难怪南京人都爱这位两江总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 清末的南京城 两江师范学堂恢宏大气
【每天老照片】--1140--留学生拍摄的校园生活,江苏大学1986年
缪荃孙与南京高等教育
这113年,她的故事
周作人求学南京逸事
南京老照片,1902年-1909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