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里的雨可以有多美?

“从小读宋词”的第三十四课

◆ ◆

词解

有很多从蒋捷的身世遭遇来理解这首词的,比如说蒋捷历经了南宋灭亡,这首词“少年听雨”的情景说的就是苟安的南宋在临安的歌舞升平。说的不无道理,但我们有时候完全可以不考虑作者的创作背景来欣赏一首词,作者的经历的时代是有局限性的,我现在的人无法体会南宋遗老的沉痛,但不妨碍我们来欣赏一首好词。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所以我们以词论词。

“雨”这个意象,是诗词中经常用到的。

有从雨的形态来写雨的:

秦观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有从雨的时令季节性来写雨的:

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赵师秀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从雨的声音来写雨的:

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陆游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可以说,不管事狂风骤雨,还是斜风细雨,总是能够撩拨诗人那根敏感多情的神经。

回到蒋捷的这首词,标题写明了,就是“听雨”,但他的写法跟之前写听雨的都有所不同,他把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出来,从时间的分割,场景的不同,来对比听雨时心境的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少年潇洒放荡,与其说是听雨,不如说是在雨夜笙歌,歌声谈笑声掩盖了雨声,匆忙间看到红烛摇晃,罗帐灯昏。多美好的少年时光,这个时候的人,只恨良夜苦短,恨不能秉烛夜游,哪里能体会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那样的中年情怀。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少年任性,便有中年奔波。诗人转笔写到壮年时在客舟中听雨的情景。“江阔”,有江湖辽阔,四海为家的感觉,“云低”,有被现实压迫的感觉,“断雁叫西风”,离群的大雁在西风中悲鸣。

这是中年的心境,有豪迈,有不得已,有需要独自去咀嚼的痛苦。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再转笔写现在,在僧庐寺院听雨,双鬓已经花白。诗人安排的三个听雨场景,都非常有符号化的意义。歌楼代表少年任性,客舟代表中年奔波,僧庐代表的是老年无为。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时的境界和中年时的境界前面都说了,现在老年时的境界是怎样呢?诗人说,已经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了,现在听雨,一任它在台阶上一点一滴敲打到天明。

这首词的美,不但是因为诗人用精美的文字描画了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情景,还因为整首词带有浓厚的佛教禅宗味道。这和禅宗兴于唐朝,盛于宋朝的历史有关,当时的禅师和文人交往甚密,有的禅师自己也写诗写词,本身就是儒家出身,转而学佛。

词里所描写的三个时期,就像是人生的三种境界,一种是被欢乐迷住,不能自觉——红烛昏罗帐。一种是为理想奔波,承受痛苦——断雁叫西风。一种是了然见性,终悟成空——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当然,诗人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可以有词解。诗不达诂,就像李商隐的那些《无题》诗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见解。重要的是,千载之下,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语言的美丽。

▲网络上的抒书法作品《蒋捷虞美人听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捷最著名的宋词,能在其中读出我们自己的人生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词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700多年无人能出其右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700多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初读就已断人肠
创业十年感怀,推荐一首满是画面感的宋词《听雨》
南宋才子在宋亡后写下一首词,愁意浓得化不开,读完像过了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