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期之痛,怎么解决痛苦,或许只有针灸才能一劳永逸!

有“大姨妈”之称的月经是每一位女性与生俱来,爱恨交织的生理性反应。它来了让你厌恶伤心,不来又让你紧张担心。但当这种生理反应让你有了疼痛,万剑穿腹撕心裂肺之感,甚至难以忍受痛不欲生,严重时影响工作生活质量,并需要靠药物来解决痛苦的时候,便是成了疾病,我们称之为“痛经”。

主要表现是在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骶部酸痛不适,难以忍受,甚至是剧痛晕厥。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同时又是针灸科公认的优势病种之一。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其原因是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等。而继发性则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邪气内伏,气血素亏,以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常见中医证型: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内结。

当痛经发生时,一般都会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疼痛,甚至能使其消失,(对轻度痛经而言)而严重的还需依靠止痛药镇痛,这样就给肝肾带来了代谢负担。但这些都只是解决当时之急,下次“大姨妈”来临,同样会出现万剑穿腹之痛苦,这不符合“上工治未病”的中医理念,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既绿色无副作用又能持久消除其疼痛的办法。

从临床经验看,中医针灸治疗痛经主要对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完全缓解痛经,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对于子宫位置过度弯曲、子宫颈狭窄等造成流通不畅而引起痛经者,针灸可起到镇痛作用,待分娩后其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这也是未婚女青年们痛经的主要因素。很多姑娘恐惧针刺感会带来不适,其实是不痛的,相比穿腹之痛,真是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分享一则通过针灸完全治愈的典型案例:

王某,23岁,未婚,2014年7月22日初诊。自述有“痛经”病史,近一年来症状逐渐加重。每次月经来临之际,腰腹部疼痛难忍,伴冷汗淋漓、面色苍白、手足发冷,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畏寒明显,上述症状一般都会持续3—5天。专科妇检,未见明显异常。每次疼痛剧烈就要靠止痛药来解一时之痛,但副作用大,难以长期应用,十分烦心苦恼。

隧来寻求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可辨证为寒湿凝滞型痛经。治疗处方选穴如下:

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八髎、合谷、太冲、地机、蠡沟、子宫。

三阴交: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足三里穴:针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

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效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针刺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中极: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之气。地机、蠡沟:妇科经典配穴。

通过针刺手法、重用艾灸等方法,治疗三次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欣喜不己,继续巩固治疗。后随访1年余,痛经终未再作。

针灸治疗一般从经前一周开始,直到经期结束,应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使疗效巩固。

治疗期间应注意:经期卫生及营养,忌食生冷及受凉,避免过度劳累,平和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经针灸验方一则
讲稿:(方永忠)医案分享: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
【原创】余老中医的妇科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刮痧治疗妇科疾病,有你想不到的神奇
【访谈精华】张丹丹医师:妇科炎症的中医解读---兼谈女性健康的日常调养
痛经?温灸能帮你缓解,非常对症!(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