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传达古人的智慧(一)

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一个能够通达宇宙道理学问,曾经饱受诟病。

我希望能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一点点让我们现代人都能了解中医,首先是中医的第一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叫《素问》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灵枢》也有八十一篇,合起来一百六十二篇。

《素问》是解答中医对生命、对天和地与生命的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是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灵枢》中的枢是指人的气和人的神灵沟通的那个关节点,'枢'是关键,所以这个是讲针灸穴位的书。

《黄帝内经》第一章叫:上古天真论,所谓天真者就是还没来得急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个状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天地之气。所以中医讲顺应天地之气的话,他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上古天真论》第一句:'昔在黄灵,生而神灵'。就是说当年呢,有个叫黄帝的人,'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首先说'上古天真'的意思。我们刚才提了一点,就是说道家是讲究道法自然,认为老天自然赋予你的这个能量或者是能力,是最高超的。所以自然的反义词就是不自然,就是人为。就是伪。

为什么提到这个伪呢?真的反义词就是伪。天真,就是天、自然赋予你的那种能力。在这种能力面前,你还是谦卑一些,不要把你的人为、做作,'作'出来的那种东西,凌驾于这种自然之上。

天真是不加任何雕饰的东西,不加任何人为粉饰雕琢的东西。

人的本性越来越被压抑,越来越被伤害。结果就是人活得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不自然。所以从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想回归到自己自然纯朴的本性呢就要做两件事儿,一个是尽可能地亲近自然,第二个,尽可能地回归传统。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而神灵',就是生下来这个人就不一样。

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和'神'是同义词。所以说,我们说的这些物质,还有它的运动,推到它的基点,推到它的原点,也就是'灵'。那个'灵',我们给它个名字,西方人叫'God',叫'造物主',我们叫什么?

我们叫'神'

我们叫'神'。你查一下《说文解字》,'神,引申万物者。'

天地万物都是从那儿过来的,引申万物者为神,中国原来就叫'神州'。

是神眷顾的地方,中国人不是没娘的孩子,可是,我们中国人都把神给忘了。

生而神灵。神是创造万物的。灵呢?神是天,灵是人。繁体字的灵呢这么写,上面是个'雨',底下是个'巫',中间有三个'口'。

'巫',就是我们现在鄙视的那些'巫婆'、'神汉'的那个'巫'。'巫',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分子。

'巫'的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是沟通天地的,这个这边这个人代表活人,那边那人代表死人,它是沟通天地人鬼的那个灵媒,那个媒介,这叫'巫'。

真正的巫,都是女的,一说巫,都是女的。男巫,男人后来慢慢也开始有这种本事,男巫叫'觋',就是一个'巫'字边,底边一个'见习'的'见',所有的男巫都是跟女人学出来的。

先有'巫',后有'觋'。

所以'巫'是有这种特异功能的,这种人是有这种特殊本领的人。当一个巫,通过三个口就念咒语去祈求下雨,而雨真正下来的时候,这个状态就叫'灵',我们说:'哎呦,真灵!''灵验!是吧,'这个叫'灵'。

'生而神灵',就是说,黄帝一生下来,虽然他是个男的,但是他有具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本领,这叫'生而神灵',我们生下来说这个小孩子聪明不聪明,机灵不机灵,也有这里面的成分在。但是,他这个聪明是个大聪明,不是小聪明。这就是我们讲的是'慧'不是'智'。

'智'和'慧'有什么区别?

'智'和'慧'区别很大,但现在人都不讲这个区别。但是,我告你两个成语你就知道它区别了,有句话叫'急中生智',那'慧'怎么说?

'静极生慧'。

一个是着急上火时候迸发的灵感,一个是在极度安静无欲无求状态下迸发出来的东西,两个完全不一样。

'智'不带心,'智'不动心,不动神。

'智'是知和日。这个'日'代表什么?

'知日'是讲,'智'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像一个明晃晃大太阳挂在那儿,长眼睛人都能看见,就是说肉眼凡胎的人都可以讨论的学问,叫'智'。而那个'慧',首先它带心,只要带心的东西都通神。而且,它上边是两个'丰富'的'丰',这两个'丰'意味着什么?极大丰富不可想象的内容,没有穷尽的。

中间的'回归'的'归'字那半边那个东西,它是一种哲学,拐弯的东西,就像我们讲'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它到时候会拐弯的,而不是像研究'智'的那个学问1+1=2,2+2=4, 无穷,无穷无尽,但是研究到'慧'就是告你,多了不好,太强势了也不好。抱朴守拙挺好,你要是按'智'那个学问就觉得这是个'傻帽',按'慧'的学问来讲,诶,高人。

'生而神灵',神呢,是指那个天神,是引申万物者,叫神啊,就是让这个世界动起来的那个叫'神',西方人叫God。那在中国呢,'神'和'心'又是一致的,就是说引申万物者也是指'心',所以说呢,为什么风动、幡动、心动呢,其实是因为心通神。

'弱而能言',它这个'言',不是随便胡说八道,不是说小孩子咿呀学语。我们做人呢,儒家讲叫,立德、立言、立功。

儒家把立言当成一个人生的一大任务来做,所以是说这个'言'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随便说话,聊天,而是能够出口成章,讲出一些非常经典的话来。所以,我们中医讲,古代很多的书是不著文字的,叫口传心授的,而这种口传心授传出来的东西,都是现在落实到《黄帝内经》中的那些被我们看成是经典的文字的东西。所以说他'弱冠'、二十岁以前,都已经能够出口成章,说出一些很经典的话来,这叫'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光'生而神灵'还不够,你还需要什么?拜师学艺。所以,'幼而徇齐',指他自幼跟了很多名师,得到他们的灌顶、提携、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这是他求学的一个过程。所以,《黄帝内经》始终贯穿着黄帝问于歧伯曰,这歧伯就是天师,天子的老师,是他的一个重要的领路人。

磨砖成不了镜。你'生而成灵',也可能你就有点聪明,或者是有点特殊本领。但是如果你得到这种名师名家的指点以后,你就能上很高的台阶。

'长而敦敏'就是有大智慧了。'敦'就是下盘特别稳的人。道家站桩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呢,'气沉丹田','虚其心,实其腑','离中虚,坎中满'。离是心,心火,这个坎是肾,就是我们讲的丹田,它要把人保持一个丹田充满的状态,他有虚就有实,虚的地方,我们叫'虚其心'。

现在人就是坎中虚,把自己的肾精全流失掉了,肾是虚的,搞得自己心火蒸腾得特别厉害,虚火特别旺。所以真正养生的人是要'离中虚',心很虚,虚心,实腑,肾精很足。

所以'敦敏',就是说了心、肾两个的状态。'敦'就是肾精很足,'敏',当心很虚的时候这个感觉就非常的敏锐,所以这种状态下容易出慧,所以这叫'长而敦敏'。

中医讲,虚心就是那个心不被蒙蔽。

'长而敦敏'说的就是说虚其心,实其腑。现代人常常是虚其腑,实其心,猪油蒙心。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其实不是上火,用中医的话来说其实是他这个虚火上扬,实际上火都在上面,下面都没有了,所以好的中医去治口腔溃疡多数不是去用寒凉的药,而是用热药,这就是身体大智慧。

'成而登天'讲的故事就是,黄帝在统一天下以后呢,自己到山上修行,然后呢就天上下来一条龙,然后就把他带到天宫,还有一帮跟他修炼的人攀龙附凤,扯着一个龙尾巴、龙的鳞角也跟着走了。

这个是一种比喻和寓言。是道家修行的一个境界,就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呢可以出神入化,可以魂魄离体。《黄帝内经》也讲了,就是修炼道家呢有四个境界,叫'真至圣贤'。我们经常说的圣人,好像高得不得了,在道家其实排名第三,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道家最高境界叫真人。这种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

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有七十二贤人。

所以,这个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道家的观点来看,他只是一个圣人,叫生活在世俗中间的一个比较高的人。

所以黄帝修到了这个境界,叫'成而登天',登天呢就到了真人的境界。

就可以魂魄离体,游行于天地之间,就是在时空中穿梭。

'乃问于天师曰',就说这一天呢这个黄帝呀去问他的老师——天师,'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就说我听说上古时期的人'春秋皆度百岁',就是说起码能活个百八十的,'而动作不衰'。

黄帝离我们相当于四千五百年左右,在黄帝那个时候,他又问他的老师说,站在他那个年代在问上古。这个上古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黄五帝的开始,伏羲、女娲的那个时代。

按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中国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开始,那是很深远的。我们现在都学西方的历史,必须有实证,要考古拿出实证来证明。所以他说那个上古就是我们道家理想中的那种生活状态,最自然纯朴的那个状态,那状态是什么呢?你想想,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人没有虎豹的爪牙之力,没有兔子和羊、鹿的奔跑之快、没有老鼠的繁殖能力,人靠什么能生存下来?凭什么?凭什么你就成了万物之灵?在你发明了武器弹药弓箭之前,你还是个人,你靠什么生存?

靠的就是我们讲那个生而神灵,它有一种与天地沟通的本领,它有一种对将来灾害的预知,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气,所以是通神通灵,动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气,它是部分通灵。所以,人为什么在女系、母系社会女性领导天下的时候,那会儿人是靠体力干活的,是不是?需要狩猎、需要耕种,为什么女人当头?就说领导这个氏族和部落的人,她是一个与天地沟通的人,能预测。比如说,汶川要地震了,这个女巫就说'咱们走吧,离开这儿'。她有这种能力,而其它的动物没有这个能力,然后就'哗'埋进去了。现在社会进化了反而反了,这个东南亚海啸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撤了,只有人傻呆呆在海边上游泳。

所以基本上人的进化史是一部退化史。

黄帝都生而神灵了,他还怀着无比钦敬羡慕的这种心情问他的老师歧伯——天师。歧伯,我考证了,他是在就是现在这个巫山西陵峡一带的一个部落的这么一个大巫师。后来呢,黄帝娶了嫘祖,养蚕的那个鼻祖,嫘祖。

他问他的天师,你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也就是说,上古的那个年代,人活到一百岁了动作还没有衰退衰减衰弱。先讲'动'和'作','动'是'动','作'是'作',不一样。动它这边是个重力的'重',那边是个'发力'的'力',这个重呢其实就和我们脚后跟有关系,我们脚后跟叫'踵'。道家说的'踵息',脚后跟还会呼吸。

所谓'动'是指脚后跟发力,所谓'作'呢,一单立人一个'乍',它指动手,就人的五指乍开,叫'作'。所以,动手动脚就叫'动作',动手叫作、动脚叫动。

为什么说'动作不衰'?

一般人,我们有一句话叫'人老先老腿'。就是人气血不够了,为了心脑脏腑气血的需要,他就牺牲他的末梢,就是人的腿脚开始不灵便了,手也不灵巧了。可是,上古之人活到一百岁,腿脚、手一点儿都没有衰弱的迹象,就叫'动作不衰'。

所以,你可以看很多人就是说身体不好的时候呢,比如说糖尿病人,他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受伤的就是脚。

腿脚。你看蜥蜴,有危险的时候,先'啪',尾巴断了。人到气血不足,需要保全自己的时候,先牺牲自己的肢体。

黄帝说上古的时候的人动作不衰,而'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他说他那个年代,年半百,五十岁不到, 然后动作皆衰。腿也走不动路了,迈不开腿了,手也是捏不了精细的东西,捏不住了,动作皆衰了,这是因为时代变化造成的呢?还是人将失之耶?失之是指失道,是人违背了自然变化的规律,或者是,人没有掌握自然变化规律呢?

这个歧伯就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说上古时候的人其知道者,'知'和'道'是动宾词组。

所谓道,我们就简单把他说成自然变化的规律。你顺着这个规律走,或你想顺着规律走的前提是你知道的,自然界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是,我们现在人都是一拍脑门把自己的那种臆想妄想,按照自己的臆想妄想去做,而这种臆想妄想往往是违背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所以,上古的人,'其知道者',那些知道自然天地变化规律的人呢,首先他知道。

从道家传承来讲,我们强调四个字,叫道、法、术、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你怎么跟着天道去做,有善法,有恶法,你违背天道的那个法就是恶法。然后,术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者有形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层次叫'术',第三个层次叫'法',法就是你取的方法。比如你开着很好的车,驾驶技术很好,你走的是国道,二级公路,我开的是高速公路,叫取法。那谁先到?那就又不一定了,是吧?那话说回来了,你又开着奥迪,你驾驶技术很好,你又上着高速公路,你先到吗?

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你开的是奥迪,驾驶技术又好,走的又是高速公路,可是你往莫斯科那个方向开了,咱俩谁先到广州?我开的奥拓,我技术也烂,我走的是羊肠小道,可是我的方向是对的。我们现在人关注的都是这些物质技术条件上的事情,没有人关心道,没有人关心那个大方向。

古代的人呢,就是聪明的人呢,'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术数' 就是一个预测未来的一种本事,就是通过计算,去找一些这个适合或不适合做的事情。

法于阴阳。阴阳是看得见的,四季的变化是阴阳,昼夜的变化也是阴阳,你顺着他去调整自己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都是顺应阴阳。但有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或者是你没法想象的呢,古人就告诉你了,数字里面也有阴阳,你也去顺它,一三五七九,奇数,是阳,二四六八零为阴,偶数为阴,这样的话,你在你的选择日子啊,选择时辰,选择这个自己的吉祥数字啊,都可以去调整阴阳。

食饮有节意思是说吃饭喝水'有节',是说人碰到好吃的,好喝的东西,发自本能的一种天然的属性,他要不停地吃,不停地喝,这是生物的本能。这种本能是自然地东西。这个节是什么?有节制或者是有节奏的意思。所以吃饭喝水都要讲究节制和节奏。

过则为灾,一过那个量,就超过了你的能消和能化的能力以后,它就会造成灾难。

健康的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该吃。这个饮食有节一个是要按时吃,另一个是量要有节制。按时吃饭,指的是健康人。健康人他的生物钟和天地是同步的,所以他会在早晨七点到九点,我们叫胃经的时候,胃经当令的时候,它会觉得饿,觉得饥,饥和饿也不一样。饥是胃肠空了,饿是我内心的一种感觉,我想吃东西了。所以健康人是在早晨七点到九点这会儿,会觉得饥饿,所以正好吃早餐;而且到了中午午时,就到心经当令的时候呢,他会又觉得饥饿,他会吃午饭;到了晚上,七点这个到九点,这个心包经当令的时候呢,他还会觉得饿。这是健康人,所以健康的人按点儿吃饭。这叫顺应天地的变化,另外要跟着生物钟的变化,吃七、八分饱。人比动物能进化到现在优秀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快到顶儿,快到极端的时候他刹车了,他不走那个极端。不是说我吃得撑得快到嗓子眼儿了。为什么要留七、八分饱?就是说,我们这个胃,它本身是个肌肉,它是有弹性的,你年轻的时候弹性好,你塞多少东西它很快就能给你消化掉,排送掉。岁数大了以后,这种气弱了或者弹性减轻了,你瞬时间塞进那么东西,它就不蠕动了,就好像一个皮球一样,他就没有弹性了,所以这时候人就会出现胃动力不足了,吃完东西不消化。

现在人很多得这什么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其实就是食饮不节,没有节奏,没有节制,常常喝冷饮喝出来的。《黄帝内经》后面有一句话叫'形寒饮冷则伤肺',就说你身体受凉了,然后喝的老是冷饮,喝到胃里,要消耗你的能量。另外我们那时候身上疼,弄个热水袋,或者捂一捂,那是个热水袋,你装了一肚子冷饮,那是个冷水袋,而且在里面冰镇,这个肺绝对受不了,心和肺都受不了,所以这么喝水的话,真是,我觉得很多人的病都是这么不经意的小事儿得出来的,但是它可能要陪伴他到终身。

'起居有常','常'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常,就是说他应该有固定的、起居的生活的规律。为什么要有固定呢?因为什么?天地阴阳的变化它有固定的规律,比如说昼夜,它有规律吧?你看我们到冬天,12月22号就冬至了,冬至那天是什么?昼短夜长,这个时候怎么办?人就应该多睡觉。《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夜卧……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说没太阳的时候你别折腾,你多睡觉,然后等日上三竿你再出来,这就是说你的这个变化规律是跟着太阳走的,但如果说这种在特别阴寒、寒气重的时候呢,你不顾自己身体,然后就去冬练三九,然后跑出去去,去跑步,去锻炼,如果你身体底子还不错的情况下,你能扛得住,你要是身体有问题,很多人就会这冬至这天就是出现这种心梗呀、猝死。

起居有常,这个常就说是有规律。而不是说我每天就得6点起,然后几点睡。冬天你应该几点睡几点起,春天你该几点……它是有个规律的,这个规律是符合人的昼夜和四季变化规律的,如果你要顺应这个规律,恭喜你,你有运气了,我们经常说祝你好运,祝你有好运气,这运气,哪儿,谁给你带来的?这个运气是天地的运化过程中的有个节奏,有个规律,你跟着它走,你就走运了。你要背着它,你就背运了,就倒霉了。就是背运了。就是跟天地变化的规律是(违背的)。所以我们说春天生夏天长这也是顺应天地的变化。到秋天呢收敛一些,到冬天就猫冬了,就闭藏了。

有规律,但是规律是随着四季变化的。春天呢可以早早起来一点,到夏天呢完全可以晚上少睡,早起晚睡都可以。到秋天呢就稍微收敛一下,到冬天呢干脆就早睡晚起,睡懒觉。

有些老年人之所以能长寿,主要就是入秋以后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之后,就直接去睡了,睡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

'无妄作劳','妄'字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女'。死在女人手里叫'妄'。作劳,这个'劳'是指房劳。'劳'不仅仅是劳动。'无妄作劳'这个'劳'是指房劳的意思。

第一是不妄,就是说心里面没有那么多太亢奋的欲火。这个'作',就是'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这里面的这个'作'。肾本身是一个负责这个藏精、化精,然后生殖功能这个器官。'不妄作劳',讲的是一个是欲望,一个是真正的这种性爱过度、过分的这种'劳作'。

'故能形与神俱',说那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够'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在四五千年前,《黄帝内经》成书的时期,那个时候人都不到五十岁就死了,平均寿命可能三十岁都不到。那在更早的时候,真的有一个'度百岁乃去'的这样一个年代吗?

有!别说过去有,现在也有。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一个是要长寿,另外我们还要健康。健康和长寿不是一回事儿,不健康的人不见得不长寿。很多人药罐子,病病歪歪的,但是活着呢。很多人很健康,又有能力,又有精力,最后,'bia'死掉了。

质和量它中间应该有个平衡。我们经常说,看一个作品,或者看一幅画,说这个画,形似,或者说那个画,神似,或者这个演员他演得形神兼备。所以中国人判断一个人生死的标准,不是像西医那样。西医原来是看心跳,说心率没有了,没呼吸了,这叫死了。后来又发展说,发现有的人死了又活了,尽管没呼吸、没心跳,但是他脑子没死,所以现在判断那个人死没死,叫脑死亡。可是中医判断人的死亡的标准说什么呢?这个人没神了他就死了。什么意思呢?就说这个人还在能吃能喝能做但是他已经死了。我们管这种人叫行尸走肉,说这个人元神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躯体,只不过是我们的元神寄居的这么一个旅馆。如果你这一辈子将你的这个神侍候得好,让它高兴,让它愉悦,又把这个神保护得好,那它这个神在你这个旅馆多住几天。如果你侍候得不好,它就要离你而去,你就会活得很痛苦。甚至有些人就会自杀、自残,自杀自残的原因就是说他神不想在他那儿呆了,它走掉了。

所以'上古之人'活一辈子是'形与神俱'。他这个躯壳跟他这个元神是相处得非常融洽。而且这些人到死也不会出现像现在人这种痛苦得不行非要安乐死的那种状态。人家都是善终。叫'欲知时日,无疾而终'。就是我走完我人的这个轮回了,完成了我天赋的使命,尽其天年了,然后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几天前就开始不吃饭,然后就很安详地走了。

这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只不过我们是瞎闹,闹到最后,把所有的痛苦矛盾集中到某一时刻,啪~来一个大爆发。有的人不得好死,大多数人还不得好活,活的时候就很痛苦。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天年'就是天赋与你的寿命,这是多长?说的是120岁。

我们经常说'祝您长寿',这个'寿'字,古代是个特定含义的。六十岁一个甲子,叫'寿'。六十岁之前死掉都叫'夭折'。

这个'寿'和'夭'是个反义词,六十岁以后叫寿。那么'尽其天年'中所谓的'天年'是要比'寿'更长,是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岁。所以六十岁叫'寿',然后到八十岁叫'中寿',到一百岁叫'长寿',到一百二十岁叫'尽其天年'。就是说老天爷本来给你设定好的程序,是让你活到这么长。上古之人能'尽终其天年',春秋两度两个甲子,'度百岁乃去',而且是应该是在百岁中间不是病病歪歪地,是'动作不衰'的。

要是躺在床上输着液打着吊针……

插着呼吸管那叫行尸走肉。

现在的人不是这个样子的,'以酒为浆','浆'是古代的水,就是喝酒跟喝水一样。你看我们现在人喝啤酒或者是喝白酒,真跟喝水一样平常。好多人外号叫'下水道',就那么灌。哪儿有什么节制?这样就是他夭折的原因--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刚才说'妄'是'亡于女'。这个'妄'后来就扩大成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这种想要的,就是跟周围别人攀比,被扇动起来的那种虚火,就是妄想。你有妄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你把这种妄想当成了已注定本来就应该要追求的东西、当成了正常的东西--就是把不正常当成正常,这就是'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就是趁着酒劲儿做爱。古代很含蓄的说法,把这个性行为叫'房中'。他为什么要借着这个酒劲儿去入房呢?就是酒是能兴奋肝的气血的。另外酒后感觉神经稍微有点迟钝和麻木,性行为容易持续。所以很多人就养成了习惯,就是先喝酒然后再做爱。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在打开水龙头流失你的肾精。所以按中医理论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做爱生出来的孩子多是呆、傻、痴、苶的。

这不光是我们现在科学发达了,知道这个道理。陶渊明就发现了。陶渊明跟李白的子孙全是呆、傻、痴、苶的,弱智。然后陶渊明总结了:概因杯中物也。他们都爱喝酒!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意识到了自己要跟老婆计划要怀孕了,头三个月半年就开始戒烟戒酒,这是对的,这完全是对的!酒最大的伤害就是伤肝。好多喝酒的人就是手颤,再喝杯酒就不颤了,然后下一次颤得更厉害。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这样的话就是很亢奋的,但是带来的结果就是把你那个精气神儿那个物质基础的那个'精',肾精给透支光了。而那个肾精呢,又是我们说的那个练精化炁、化出的那个元气的根本。然后没有肾精以后呢,那个真气也就也就耗散掉了。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说那个'敦敏'的时候就说了--离中虚,坎中满。坎是肾,所以'持满'就是要养护我们的肾精。肾就像是一个容器,它包裹了我们所有的精髓、精液。。然后你打开水龙头,哗哗流,叫'不知持满';'醉以入房',叫'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呢?

就是四季昼夜的变化。天上有天神,它有个变化规律;人身上有人神。叫天人合一,就是人的神跟着天神的节奏去走。这个'走'是按时间,就是24小时的变化,它有个规律;四季的变化,它有个规律。你如果把它调到,按照时间、时辰的变化,做到天地同步的话,你会很省劲。这就叫'按时御神';如果你不按这个时辰走,不按这个季节走,那你会活得很累。很多人说,我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可以呀,你消耗能量就大。就好像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一样,你要顺着地球自转那个方向去发射,你省燃料。你说,我可以呛着发。可以,那你就多带几百吨燃料。这叫'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玩的就是心跳'。

就是现在很多有病的人追求的就是什么?什么来得刺激,什么能让我兴奋,什么能让我动心,什么能让我动神,我就追求什么。这种追求的结果其实就是纵欲。

追求所有能让他心跳加快的那个东西。看恐怖片呀,坐过山车呀,然后不停地换男友女伴呀……因为什么?审美疲劳!看现在这个伴已经没感觉了,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换一个再来心跳。但是这种动心、动神的过程,还是在消耗肾精。有一种方法,不追求心跳加快,仍然得到愉快的方法,就是那种在极静,静坐,站桩,参禅的情况下,那种悟道的感觉。很多人静不下来,所以只好吸毒'务快其心',喝酒'务快其心'。

所以叫'逆于生乐'。它是不符合我们这种养生之道的。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四五千年以前,《黄帝内经》时期就是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上古之人就和当时的人不一样了呢?

我估计上古之人也照样有'务快其心,醉以入房'的人。任何时代,任何人群都有一些人健康且长寿、有一些人健康但是不长寿,还有一些是既不健康也不长寿,任何时候都有。

在比《黄帝内经》成书时期更早很多的人,就明白,一个人起码能够活到一百二十岁,只要你遵循一些简单的法则,比如不'以妄为常','不妄作劳'就可以了。

那么,更深的道理呢?更具体的操作呢?且待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密码——《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第一讲文稿(下)
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闻道《黄帝内经》(1) || 为何不能像上古之人那样虽百岁而不衰?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百岁不衰
上古天真论一(1)—梁冬对话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