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道’是不可闻的,能听闻到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见的,能看得见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言说的,能言说规定的就不是'道’。“天下人都知'善’之所以'善’时,也就会显出不'善’来。”所以说“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最高妙的话是不说出来别人就已领悟,最好的行为是不做什么却能样样成功《老子》说:“言论有宗旨,行事有根据,因为人们无知顽钝,所以也不理解我说的道理。执持盈满,不如作罢;锤尖太细,难保长久。

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专一你的视觉,这样天然和气将降临。敛藏你的智慧,端正你的思虑,神明就会留宿在你心中。德将为你显得更美,道将留居你身上。你将纯朴得像新生的牛犊,不探求所有事物的缘由。”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真实地知道了天道,不以智巧故作矜持;看上去混混沌沌毫无心机

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尽管处于强势,但却表现出柔弱,以防止物壮则老。道体虚空,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勇于柔弱就不会陷于死地。尧、舜、武王都能善于充分利用各人能力。能观察细微的叫做'明功成名就,引身告退,这才符合天之道。大凡听一个人说话,必定会产生某些心理反应;如与人谈话一次后,便不再去深究其人的底细,这正说明这人的言谈投合听者的心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再说,人无完人,只要经过权衡认为说话者的长处能发扬就行。所以《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宇宙间的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是说君王应像天地大道那样包容一切。

即使富贵,也不因财物而伤害自身;即使贫贱,也不因为贪利而拖累形体。现在有人从祖先那里接受了爵禄,就生怕会丧失,而对来之不易的生命却轻易地抛弃,这难道不糊涂吗?所以《老子》说:“看重自身而为天下人,有这种美德的人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爱惜自身而为天下人,有这样美德的人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

你不能自制欲念,那么就听其自然、顺随它。听其自然、顺随它,你的精神就不会出毛病。反过来,你既不能自制欲念,又要勉强压制不愿顺随,这才会受到双重损伤;受到这双重损伤的人就不会长寿。”知道保持平和纯厚之气的道理叫做'常’,懂得这种'常’的称为'明智’。纵欲贪生会有灾殃,欲念支配淳和之气会逞强。”运用涵蓄着的“光”,观察细微的“明”。修养好自身,他的'德’就会纯真。

如果榫头大,榫眼开小了,就会涩滞安不进去;如果榫眼开大了,榫头做小了,太松滑动不牢。不松不紧,得心应手,达到神妙境界的技术,我无法传授给儿子,而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学到这技术;所以我尽管年逾古稀、年老无力,但还得亲自做车轮。由此可见,圣人的话中如果有高深神妙的精华,但由于不能言传,所以也必定会随着圣人死去而带走,而只有那些可以言传的糟粕留下来。鱼不可脱离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随便让人知道。”

王寿背着书走路,在周国的大路上碰到隐士徐冯。徐冯说:“人的行为应随变化而变化,变化产生了时机。所以识时务者没有固定不变的行为。书记载着人的言论,言论当然出自智者,但有智慧的人是不藏书的。老子说:“议论太多,反而使人无所适从,自己也会感到困惑,所以不如持守虚静之道。”不去看或不去接触那些能惹人之欲望的事与物,以致使人的心神不散乱。”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周成王向太史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

使百姓亲附我?”尹佚回答说:“用民要适合时宜,而且要恭敬谨慎地对待他们。”成王接着问:“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敬慎呢?”尹佚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热爱你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起来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这民众的力量呢?”

”颜回回答说:“我静坐时忘掉我自己,无所闻也无所见,好像远离形体,无知无觉、浑然一体,这就叫'坐忘’。”孔子说:“无知无觉,浑然一体就不会有嗜欲,融道为一体就不拘泥于常理。由此看来,你的境界已远远超过我们,我也只能跟随在你的后面了。”所以《老子》说:“精神与形体浑然一体,能不相分离吗?积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无欲的婴儿吗?”塞着泄露欲念的通道,关闭接触外物的门户,便能终身不受劳疾困扰。”

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小聪明不理解大智慧,朝生暮亡的菌类不知月的晦朔,蟪蛄不知一年中的春和秋。”这是说视力好的也有他无法看到的东西。不出门外,能知天下事;不望窗外,能认识天道。越向外竞逐,知道得越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尹需拜师学习驾御术,三年过去还是没有收获,内心十分痛苦,经常是睡觉时还在思虑这件事。一天半夜时分,他从梦中学会了“秋驾”的技术。第二天,尹需去拜访老师,老师望着他说:“我不是舍不得将驾御术传授给你,只是怕你没有能力学会它。今天我就教你秋驾技术吧。”尹需听后,兜了一个圈子,朝北向老师行了再拜礼,说:“我有天赐幸运,昨天夜里我已在梦中接受了老师教的秋驾技术了。”所以《老子》说:“致虚与守静的主体修养工夫,要做到极点和专笃。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从而可以观察其往复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子》卷12道应训诗解8虽富贵不以养伤身重生轻利自胜知常
智者不怨,怨者不智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序)
智囊全集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我见(页 1)
天下有始章——诗读老子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