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云太守霍扬碑》,魏碑之极则,腕力不足学不好

《密云太守霍扬碑》,北魏景明五年或正始元年(504年)正月二十六日刻立于临猗县霍村霍氏家族墓地。碑高192厘米,宽96厘米,厚20厘米;圆额,身首一体,额正中浅刻释迦穆尼跏趺坐像一尊,佛座下凿一圆穿,径11厘米,碑额篆刻“密云太守霍扬之碑”八字;碑文魏体书,17行,27字,字径4厘米,共452字。碑文剥蚀较甚,有的字漫漶不清,别字较多。

此碑之书法价值,被称为山西省现有魏碑之冠。后来因遭遇水患,它一度被淤泥掩埋了。民国九年(1920年)在临猗县临晋镇东霍村霍扬墓地出土。当时的县知事余家骥,考虑到北魏时期的碑版极为罕见,而且这通魏碑未见诸家金石著作著录,觉得尤为珍贵,打算专门建立碑亭予以保护。但此意没有落实,只是将碑版移存到县城北关蒲坂中学校内,之后又迁移到城内的文庙内保存,后来又转至城关完小。抗日战争期间,爱国人士为防备被日本强盗破坏或抢夺走,便把这通国宝用泥巴封藏在完小的照壁内,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剥开封泥,让它重见天日,并建立碑亭加以保护。后因故又迁入邮电所内暂存,直到1987年正式移至临猗县博物馆收藏。

碑文详细记述了霍扬家世的由来与生平事迹。霍扬字荣祖,籍贯河东猗氏(今临猗县)。霍姓源于周文王儿子、周武王的弟弟霍叔。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儿子禄父为殷侯,同时又派遣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监管,史称“三监”。霍叔封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因地为姓。霍扬自称是西汉名将霍光之后。少年时候的霍扬就友爱兄弟,长大后又特别笃学好问,博通经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人物,名闻遐迩,被南朝刘宋授予龙骧将军,委以重任。之后又“应天顺人,归成于魏”,得到北魏皇帝的器重,被封为振威将军,密云(北京市密云县)太守,爵封昌国子,终年55岁。这样,《密云太守霍扬碑》便为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霍氏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信息,弥补了正史的缺漏,也成为“霍氏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与物证。

而这通名碑最为突出的价值,还在于其非同凡响的书法艺术成就。碑上虽然撰书人姓名不详,但绝非平庸之作,魏体字碑文“方整典雅,古色照人,虽经千年风雨侵蚀漫漶,而肃穆雄浑之趣在焉,是魏碑之佳作”(罗文哲编著的山西版《霍扬碑》)。加之刻立于康有为所论“太和之后,碑版尤盛”的魏碑鼎盛时期,故凝聚了魏体书法的精华。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祝嘉,对霍扬碑嗜好甚深,他称赞此碑是魏碑之极则,有跋语说:“绵密伟丽,兼有爨龙颜、嵩高灵庙、郑文公、张猛龙之美,可谓集南北碑之大成,真神品也。”1958年写成《霍扬碑研究》,后来收入《书学论集》。祝嘉认为:“这个碑的长处是雄强无敌,笔画、结构变化都很大,钩画从汉碑娄寿、衡方中来。”更强调说:“运腕近三十年,可以学一般碑,学霍扬碑,终嫌腕力有所不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墓志《密云太守霍扬碑》
密云太守霍阳碑
「霍扬碑」山西魏碑之冠~临摹与创作
《张猛龙》字字析
魏碑第一:张猛龙碑
北魏墓志10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