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宗玮:《衡方碑》的倔强过于刚狠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此碑立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9月,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该碑原立于山东汶上县,现藏山东泰安岱庙。碑高240厘米,宽110厘米。碑阳刻文23行,满行36字,计815字,字径4厘米,隶书。碑阴存题名两列,字已严重漫漶。碑额阳文隶书两行,共10字,为“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字径9厘米,两行之间有竖格线。《衡方碑》存世所见最早的拓本为明拓本,第六行“都尉将”之“将”字未损。

《衡方碑》布白严谨,格满行密整而不板、厚而不满,紧而不闷、似欹反正,宛若天成。《衡方碑》的字形多呈长方形,周边极其充实拥挤,笔画布局排列停匀茂密,外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空地,因此看上去有刻板排列的感觉。但细细审视,则觉其结体和气势齐而不呆、每一个字、每一行列,无一不是苦心经营,极尽变化之能事,并且于方正中求灵动,茂密处求空灵,给人一种奇特的艺术感受。

《衡方碑》笔意灵动,格调高古其用笔扎实沉着,笔健骨壮,朴茂雄强,意态高古,用笔以中锋为主,行笔迟涩,力透纸背,粗壮劲挺,多用直笔,少用曲笔,以直笔为主,曲笔辅之,偶有率意,在整个线条中显得隐约含蓄,达到了既古朴又灵动的效果。并且线条平实无华,给人以凝重沉稳的感觉,看似平淡,实为奇崛。

《衡方碑》在书法艺术上比较明显的特点,可归纳为“重”、“大”、“拙”、三个字。所谓“重”主要体现在体势和气韵上;所谓“大”主要体现在气势上;所谓“拙”主要体现在用笔与结体上。正是根据这些艺术特点,前人有把学此碑作为医治贫弱妩媚之病、增强豪纵之气的方法。下面就把“重”、“大”、“拙”的具体内涵分述如下:

所谓“重”的形象,就是《衡方碑》的线条,基本上承继了篆书中锋圆融的样式,它饱满粗重,丰腴朴实,讲究运笔的受力点,在线条的内部,不断转换位置和角度。而一些超乎预想的或粗或细、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方或圆线条的矛盾对比,又是如此地突出,缺乏柔情。但与篆书平划匀称的运动特色截然不同,方正的气势也造就了这“重”的形象的深化。

所谓“大”,是指气势大,气势宏伟,用笔、结体不计较细微末节,而重在表现总体的艺术感受,《衡方碑》在“大”上做得极为显眼。

“生拙”的结构特点和矛盾对比,在《衡方碑》中表现的异常强烈。“笨拙”结构和缺乏“柔情”同在。但线条矛盾的对比又是十分突出,《衡方碑》真正地展示了合乎气势和古拙的内在夸张需要,并在力量的积蓄上达到了统一。表面上看去,《衡方碑》的艺术样式,是那样地笨拙古老,体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衡方碑》的审美特色。在“生拙”的这一点上,无疑是《衡方碑》独特的艺术性格和艺术形式的主要标志。讲究气势、古拙和力量是《衡方碑》最显著也是最为本质的审美特色,但“生拙”并不是刻板和僵硬的再现;而是与故作姿态的甜俗和妩媚迥异的另一种美、另一种风格的审美趣尚,这使它在汉隶中完全属于另一种范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衡方碑》的审美特质不仅强烈地表现了汉代浑厚质朴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汉代艺术重气势、讲古拙的基本风貌。

历代书法理论家对《衡方碑》的评述主要有:

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是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势在《景君铭》、《郑固》之间。”

清何绍基评此碑云:“方古中有倔强气。”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体方正深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凝整则有《衡方》。”

杨守敬《平碑记》:“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

清姚华《弗堂类稿》:“《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

后世书家从《衡方碑》中汲取营养的当以清代的伊秉绶最为著名。众所周知,伊秉绶书法从《衡方碑》、《张迁碑》、《封龙山》、《韩仁铭》、《褒斜道刻石》诸碑杂糅而出,其中受《衡方碑》书法艺术的影响最大,其雄强茂密处不减《衡方碑》。综合来看,伊秉绶的隶书得力于《衡方碑》的地方,表现在如下两点:一是气象博大,放胆飘逸,超绝古朴,堂皇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极致。伊秉绶的点画以中锋为主,行笔迟涩,几乎没有提按的轻重变化,几乎没有隶书中特有的燕尾波挑的用笔,其燕尾波挑可以说是意到为止,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极其风流蕴藉之致。作品看去横平竖直,静穆厚重,但颇具阳刚之美。二是结体端正,重心偏上,横平竖直、粗壮密集、均匀平常,四周充实方整,极少斜笔,即使有斜笔,也大多变化很少,这正是伊秉绶隶书师法《衡方碑》最成功的地方,于是构成了伊秉绶隶书的一大特征。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衡方碑》过分的“重”、“大”、“拙”,过分的劲挺和质直,则不免伤于刚狠。有时看上去不免有些过头,所谓“过犹不及”,过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隶书了,就很类似今天的美术字了。书法艺术的含蓄美、模糊美,就是一种朦胧的若隐若现的感受,因此,个性表现的极端化,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衡方碑》过分的粗壮,与《曹全碑》过分的妩媚,是一件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的两个极端。

——节选自李宗玮《悟对书艺》

根据《张照心笔记》整理

附:李宗玮——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鲜于璜碑》的古拙之势
历代名家临《史晨碑》《衡方碑》集汇【来自《书与画》】
书法之势
《史晨碑》临习指导 书画培训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六十七)
从《曹全碑》看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大风格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