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过早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们:他们的痛苦,我们真的“看见”了吗?




自杀这个词,最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就在前日发布《香港教育局副局长的儿子跳楼自杀: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一文后,留言区收到许多读者的留言,惊觉在媒体曝出的新闻背后,还有无数悲剧散落在人间,每一天,轮回上演。







这些新闻消息、书籍、以及影片让很多父母觉得很恐慌——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曾经被性侵害、是不是在学校被霸凌,或者,是不是曾经想过要自杀?


因此,我们准备了这篇推送,想和你一起再次深度探讨下这个严肃话题。





社会上许多人看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很不一样的标准。当孩子发烧、肚子痛、身体受伤了,父母会带孩子去看医生,也不会责怪孩子怎么会发烧!


但是,当孩子承受心理问题时,这些忧郁、焦虑、悲伤无法具体被看见,常常呈现出来的行为是成绩下滑、态度转变,而让家长更容易指责孩子:


  • 你怎么不用功一点?

  • 每天都在鬼混,到底有没有在念书?

  • 你怎么这么懒惰?


心理问题大家看不见,许多人只能偷偷躲起来默默承受、不敢告诉人。


而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如果父母和老师立刻加以责备与惩罚,就可能会失去帮助孩子的机会。


《汉娜的遗言》中的学校咨询师觉察到了汉娜成绩下滑后,找汉娜来办公室对她说:“你刚开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但是现在却退步很多,如果妳以后想要申请到一间好大学的话,现在应该要好好保持成绩⋯⋯


这些话也是许多老师和父母会对孩子说的:看到孩子成绩退步,就训斥教诲孩子应该要好好用功读书。


但是,这些话帮助不到孩子,反而让孩子感受到被指责,更难开口说出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孩子突然行为改变、成绩下滑时,请父母们克制想要训诫教诲孩子的冲动。


因为孩子们可能正在承受你看不见的心理痛苦,他需要的是你的帮助,而不是更多的贬低与辱骂。


《汉娜的遗言》剧照





影集中,汉娜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她认为当下能够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对于很多人,“自杀”很难跟“小孩”联想在一起,孩子年纪轻轻,怎么可能会自杀?


但事实是,自杀是青少年前三大死因之一。


年纪轻的孩子也可能会自杀,美国每一年约有 30 多个12岁以下的孩子自杀,目前年纪最轻的个案,是在 2009 年,佛罗里达州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房间里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是可以防治的。一般而言,有自杀念头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征兆,象是直接说出想要自杀、说“我不想活了”,或是使用间接的语气象是“活着好痛苦”、“我希望我可以消失不见”、“睡着后就永远不要醒来”、“如果没有我,大家都会过得很好”。


而在社群媒体盛行的现代,孩子也可能在网络上透露想自杀的迹象。


除了提及要自杀外,其他父母要注意的警讯还包括:


  • 孩子行为突然改变

  • 对本来喜欢的东西突然兴致缺失

  • 开始把自己重要的东西赠送给别人

  • 变得忧郁、孤立自己、不和家人与朋友相聚等等


除此之外,患有心理疾病象是抑郁症、曾经尝试过自杀、有家人或朋友曾经自杀、或是曾经被性侵或是霸凌等,这些因素都会提高孩子自杀的机率。





社会大众对于自杀有许多误解,包括像是:


  • 那些嚷嚷着要自杀的人只是想要得到注意,不会真的自杀。

  • 谈论自杀,就会增加自杀的机率。

  • 是认为“那些自杀的人就是太自私、太脆弱了!”


但是,事实上,就像前面提到的警讯,孩子在自杀前很有可能会表达出想自杀的迹象。


而当父母或老师觉察到这些讯息时,请正视这些征兆,严肃地看待孩子提起的自杀念头,不要认为孩子只是想要得到注意或只是说说而已。


这些征兆都是孩子在向你求救,他可能正在挣扎、心里很痛苦、生活上碰到很大的困难,他需要你的帮助与支持。


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一些征兆,可以直接询问孩子是不是有自杀的念头。


和孩子谈论自杀并不会增加他想自杀的机率;相反的,询问孩子就是一个帮助他的机会。问孩子时,请用冷静的口气以及开放型问句,像是问孩子:“你有想过要自杀吗?


而不要用引导的语句,像是:“你应该不会想死吧?”当父母带着责备或质疑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打消求助的念头。


如果孩子回应有自杀念头,下一步要做的是检测孩子自杀念头的严重程度。


  • 譬如问孩子他是否有计划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自杀?

  • 有计划时间和地点吗?

  • 是否有曾经尝试过?


当孩子有越详细的自杀计划,并且也能有办法取得自杀工具时(譬如,孩子提到要吞药自杀,并且也知道药物放在家中哪里),就表示孩子自杀的可能性越高。


当你发现孩子有明显自杀念头时,也请你寻求协助,像是联系学校的辅导机构、帮助孩子安排心理咨询、到医院身心科请医师诊断、或是拨打自杀防治专线或是张老师专线。


若孩子显示非常高的自杀倾向,在获得资源前,请尽量陪在孩子身边,不要让孩子单独一个人。


为孩子寻求专业资源固然重要,但父母也要注意不要因为急着找资源,而忽略了当下花时间好好倾听与陪伴孩子。


你是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请让孩子知道不管他有多大的情绪困扰,你都可以撑住他。


《汉娜的遗言》剧照





家长在听到孩子提及自杀的念头时可能会很慌乱,请你保持冷静,不要责备孩子。如果你反应过大,或是训斥孩子“自杀是不对的,怎么可以自杀,不准你再说!


孩子可能退缩不敢再继续讲。就算你认为孩子自杀念头程度不严重,也请你严肃对待孩子的求救讯号,不要认为“他现在没有任何计划,不可能自杀。


请你带着接纳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声音,听孩子说说他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挫折与困难、有哪些感觉与情绪。


并且,请你接纳与同理孩子有的感觉,因为,这些感觉对孩子来说都是真实的。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了解有这些负面情绪和自杀念头没有错时,他们才会愿意把生活上的困难与压力说出来。


很多人认为孩子会自杀就是因为“抗压性太差”,这样听起来,好像是说孩子们受到的压力都不能算压力,大人遇到的事情才算压力。


但是,孩子生活中碰到不顺遂——被朋友背叛、被霸凌、失恋分手、考不上好学校、或是遭遇创伤事件,这些挫折与压力对孩子而言都是真实的。


影集《汉娜的遗言》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学校生活、同侪相处、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是真真实实的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片中,汉娜形容自己是“隐形的”(invisible),在学校没有朋友,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而令人难过的是,事实上,现在正有许多孩子如同汉娜一样,每天到学校觉得孤单、不被听见与看见、甚至还要忍受同学的排挤或是欺侮。


所以,请不要认为孩子生活上的压力都是小事一件、微不足道,也不要拿自己的经历来跟孩子比较,像是“这没什么啦,我以前也碰过这样的事情,干嘛这样就想不开。


这些话无法帮助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又被否定、不被接受。


这样,就错失了帮助他的机会。





自杀是一个不容易开口谈论的话题,但请别忘了,当我们看着电视媒体播放着自杀相关新闻或是电影时,孩子们同时也会看到这些新闻消息、书籍、或是影片。


请试着去和孩子聊聊电视上看到的和自杀相关的消息,或是问问孩子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听过这个影集,和孩子讨论他对这些事情有那些看法和感觉、以及和他聊聊生活上有没有遭遇那些挫折。


在影集中,汉娜自杀后,她的母亲在翻阅汉娜的房间物品时说,“我觉得我好像不认识我的女儿。


父母们都希望可以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成为孩子的后盾,而这份让孩子的依靠,需要从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对话、倾听、以及同理开始做起。


如果你身边有人曾经自杀,你在看这篇文章时或许会非常的不舒服。


亲人自杀通常非常难说出口——尤其是父母、伴侣、或是孩子自杀,通常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愤怒、困惑、不谅解、羞愧、或是充满罪恶。


请寻求资源与支持,像是找亲人或朋友叙说,必要时也请寻求专要心理协助,像心理咨询师或是精神科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声告白》: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自由的自己
《无声告白》|一部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影子的小说
一旦老人出现这“3个征兆”,所剩“时间”可能就不多了,子女要多加陪伴!
自理、自立、自强 ——郑板桥临终教子的启示
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及防范措施
最好的性格养成,藏在这样的深度阅读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