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核心知识,小编整理最齐全的一次

4个时期

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 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

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 (1870年——1914年)

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

三、摄影术成熟期 (1914年——1960年)

发明了 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

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 (1960年——至今) 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

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

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

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

19世纪初 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

1905年 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

1923年 徕卡公司 使用135胶卷的小型 平视取景照相机

1940年 单镜头反光相机

1970年 “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

1990年 数码相机开始出现

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


摄影鉴赏

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

  • (1)一个鲜明的主题;

  • (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

  • (3)画面简洁, 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

  • 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

  • 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

  • 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

  • 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

  • 5)作品技巧娴熟

  • 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

摄影出烂片 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

  • 1)镜头多

  • 2)随便拍

  • 3)学习少

  • 4)俗旅伴

  • 5)缺准备

  • 6)闹哄哄

  • 7)居高位

  • 8)交孬友

  • 9)缺风格

  • 10)无恒心

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

  • ·1黄金分割点

  • ·2大小对比

  • ·3明暗对比

  • ·4色彩对比

  • ·5动静对比

  • ·6虚实对比

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

  • 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 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生命,光线是摄影成像、造型、构图的重要手段。

  • 影调: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分高调、低调、中间调 。

  • 色调: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与人的情感有某种对应关系。

摄影构图的概念

摄影构图,就是把我们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的区别:绘画是一门加法的艺术,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因此,摄影又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摄影构图基本形式

  • 1、黄金分割构图

  • 3、垂直线构图:重心稳定、庄严、肃穆的感觉

  • 4、对角线构图:动感、上升、延展之势

  • 5、S型构图:优美而富于节奏变化

  • 6、辐射型构图:强烈的扩张性、爆发力和动感

  • 7、三角型构图:稳重、沉着、不可动摇

  • 8.框架型构图 特点:强烈的形式感、纵深感


摄影基础知识

胶卷相机基本种类

  • 35MM自动相机(普通“傻瓜”相机)

  • 双镜头反光相机

  • 一步成像相机

  • 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 中画幅、大画幅相机等

数码相机分类

  • 数码单反

  • 微单

  • 数码旁轴

  • 小数码

  • 其他

拍摄前一天晚上的准备工作

  • 1)把存储卡上原有的图片拷贝到电脑,腾出空间;

  • 2)检查电池是否满格,起码准备两块电池;

  • 3)考虑带哪几只镜头,一般不超过三只,用手机拍摄、小数码和只有一个镜头的单反同学飘过;

  • 4)其他附件:三脚架,滤镜,雨具(主要保护相机),水,灭蚊工具

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

  •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 (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ISO设置原则

  • 1)在快门速度能够安全手持的情况下,ISO尽量低,以获取优质的图像;

  • 2)白天:ISO50-200;黄昏:ISO 200-800;夜晚:ISO 800以上

  • 3)为了降低ISO设定值,课采用三脚架,大光圈镜头等措施

摄影镜头景深控制

镜头从焦距的变化上可分为:定焦与变焦

·镜头从对焦方法上可分为: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

·镜头按焦距的长短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


摄影用光与造型

光源的分类

自然光:即指天然光源所发出的光,主要是太阳。自然光又可分为日光和天光两种。

人工光:凡是用人造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作为摄影照明用的光线都称之为人工光。 日光灯,蜡烛、闪光灯以及各种照明灯光等

光源色温:当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用绝对温标来表示,单位为K(凯尔文)。色温越高,人感觉偏向蓝色,色温越低,偏向红橙色。

光的性质和形态可分成两类:即硬光和软光

硬光所谓硬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硬光的造型效果:硬光(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上有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这是构成被摄体立体形态的有效效果;硬光照明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差距比较大,也就是景物的反差大,可以造成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这样的造型效果使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

软光(也称散射光):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光源方向性不明显。软光(散射光)照明由于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没有明显的影子,反差柔和,所以影调平柔。

硬光可以转换为软光 :

  • 1)人造光,加柔光罩或者反光伞

  • 2)太阳光,用柔光布

光的投射方向

顺光

顺光的造型效果

  • 1.画面很少或几乎没有阴影,画面往往比较明亮。

  • 2.顺光照明由于没有强烈的明暗反差,所以形成画面中影调较平、柔和的造型效果

  • 3.顺光照明使被授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反差变化,所以被摄体外形会显得平,缺乏起伏的变化。

  • 4.顺光照明由于不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影子,所以不很好表现景物的空间立体感

前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

前侧光的造型效果:

  • 能形成较好的明暗关系

  • 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景物表面的质感。

  • 可以创造比较丰富的影调层次。

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光轴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

侧光的造型效果

  • 1.景物有明显的明暗亮度对比,是很生动的造型光。

  • 2.侧光照明形成的光影(影子),是很重要的造型元素。

  • 3.侧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立体感、质感。

侧逆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侧逆光。

侧逆光的造型效果:

  • 1.在侧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在景物的四周的大部分范围形成轮廓光。

  • 2.往往可以形成暗调效果。是拍摄剪影、半剪影作品理想的光线。

  • 3.影子是侧逆光造型重要特征。

逆光:光线的投射方向与摄影机光轴方向相对并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

逆光的造型效果:

  • 1.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轮廓光的效果

  • 2.逆光照明往往使画面造型偏暗的影调结构

  • 3.投影对画面构图以及形式美都是很有意义的。

  • 4.逆光照明对表现物的立体感也较好。

逆光,侧逆光下补光

  • 1)闪光灯或者U2灯

  • 2)反光板

光的造型作用

造型光的种类主要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等。

主光:主光是对被摄体进行造型的主要光线,它是在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主光的作用

  • 1.是画面中被摄体造型的主要光线

  • 2.主光照明决定了画面主要影调趋向

  • 3.对画面中被摄体的立体感、纵深感有决定性的作用。

辅助光:所谓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后在阴影部分的光称为辅助光。

辅助光的作用

  • 减弱由于主光照明后带来的生硬的阴影

  • 使被摄体的暗部的层次、表面质感及被摄体立体感更好地传达出

  • 在画面中形成不同的明暗结构,从而影响到画面的影调趋向和基调及气氛

背景光:专门用来照明背景的光称为背景光

背景光的造型作用

是画面影调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

可以构成画面的影调的趋向,而一定的影调趋向能表现出一定的气氛和情绪。

背景光亮度的极端处理,即白处理或黑处理,形成一种生动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静物摄影

静物摄影是指以小型的静态物体为拍摄对象的创作活动

静物摄影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型

  • 无情节静物摄影,它在静物摄影中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外形特征和色彩效果,多以精巧的构图和精致的用光取胜;

  • 有情节的静物摄影,它通常由工艺品,如泥塑、陶瓷、绢制的小人物、小动物等,构成一定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借物托志,寓意深刻。

静物摄影的作用:

可以创作出许多构思巧妙的艺术之作;

为初学者观察物体外形和质地、运用光线及进行构图练习提供机会。

静物摄影的工具

  • 相机——具备较高性能的大型相机(如具有大画幅及移轴功能)

  • 灯具――泛光灯、聚光灯、光导纤维灯、柔光箱、影室闪光灯等。

  • 三角架——支撑、稳定数码相机,减少由于低速快门造成的抖动。

  • 反光工具——用来对比较暗的部分进行补光。

  • 工作台——用来摆放被摄物体如静物摄影台。

  • 道具 ―― 用来辅助拍摄的物品。

静物运光特点

  • 1)柔光;侧光,侧逆光为主;补光降低反差

  • 2)背景光要与拍摄主体良好分离

透明性物体的拍摄

玻璃制品看上去总是挺招人喜欢,然而拍摄时却不太容易。或是透明感出不来,或是会把光源及周围多余的物体拍摄进去。玻璃制品的拍摄技巧是要善用逆光和侧逆光。如果阳光或灯具的光线从拍摄对象后面投射的话,就容易表现出被摄物的透明感。

透明性物体的拍摄最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两种:

  • 一种是在深暗色的衬景下,采用逆光,从被摄体的后面用强光进行照明,让光线透过玻璃体的内部,产生明亮的轮廓线条和熠熠光彩。

  • 另一种是选用白色的纸或布帛做衬景,光线不直接照射到玻璃制品上,而是对着前景照射,把背景照得通亮,然后将玻璃制品背光放置,这时在物体的四周便会呈现出一道深色的线条,使整个画面洁净、淡雅,富有素描般的动人效果。

反射性物体的拍摄

  • 对于反光强,明暗反差大的金属作品,应以柔光和折射光为主,提高反差。金属制品的特点是有光泽、有颜色、坚硬。在镜头中想要很好地表现出它的特性。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好光线、角度和背景。在拍摄金属制品的时候,最好选择侧面打来的光线,让物体看上去有一个坚固的形状,并且突出亮度最高的部分,充分表现金属制品的光泽感。

  • 和拍摄玻璃有相同之处,在拍摄金属制品的时候也一定不要使用正面的光线,这样会使金属失去质感,同时容易曝光过度。所以在摆放的时候,先要考虑到光线的角度,然后再考虑物体的摆放角度。

吸收性物体的拍摄

  • 对于吸收性物体的拍摄最重要的在于还原它原始的颜色和纹理,以及保留住物体原始的细节部分。

  • 由于吸收性物体的反光能力很差,所以更需要考虑如何来塑造出它的质感。一方面在选择光线的时候,可以考虑多种光照方式。最简单的是选择用侧面光或者侧逆光,这样会吸收性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表露无疑

吸收性物体的拍摄—机械

为把机械表现的清楚,最好用较大的景深,用中焦距镜头,较小的光圈。室内机械拍摄,布光应均匀,主光灯可用于正面,辅助光灯可横、直、斜线布置。室外机械拍摄可视机械的颜色选用不同的光照,浅色的以侧面光为宜,深色的以正面光为好。

没有微距镜头怎么办?

  • 1)近摄片

  • 2)近摄接圈

  • 3)镜头倒装装置


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的特点

  • 题材广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摄影的题 材十分广泛.为风光摄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

  • 意境深 风景照片擅长以景抒情,风景照片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深刻联想。

  • 画面美 大自然的美,经过拍摄者的艺术构思,便成为画面优美的风景照片。风景要的就是意境

风光摄影的一般要求

  • 主题要鲜明

  • 特点要抓住

  • 重点要突出

风光摄影实践

  • 1 . 空间的表现

  • 2 . 时间的表示

  • 3. 天气的表现

  • 4. 焦点的调节:风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它会使人产生不快的感觉。因此应该对准主要被摄物调节焦点,使前景越清楚越好。

  • 5 . 曝光的控制:风景照片的曝光,应以主要被 摄物为准,确定准确的曝光。同时,风景阴影部分也必须保证必要的层次再现.

  • 6 动体的安置

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器材的选择

  • 1)镜头选择广角到标准焦段,这是最常用28-85mm,折合后焦段.24-105mm更加理想

  • 2)偶尔会用到中长焦

  • 3)机身选择细节表现好的

风景摄影成功要点

  • 1)足够的耐心等待何时的光线和气氛

  • 2)多看看山水国画大师的作品

  • 3)镜头的运用打破常规,并不是非要广角镜头

  • 4)善于创新,不落俗套

  • 5)构图时善于舍取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所谓人像摄影,是指通过摄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描绘和表现被摄者相貌和神态的作品,它是被摄者的影像写真

特点:人像摄影与一般的人物摄影不同:人像摄影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具体相貌和神态为自身的首要创作任务,虽然有些人像摄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节,但它仍以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形体为主。

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是许多成功因素的总和:神情、姿态、构图、照明、曝光、制作均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组成部分。

不管是在现场中抓拍的还是在照相室里摆拍的,不管是否带有情节,只要是以表现被摄者具体的外貌和精神状态为主的照片,都属于人像摄影的范畴。

人像摄影的构图

一、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对于人像摄影来说,选择是别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援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当你拿起照相机准备拍摄人像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个问题。

人像摄影的景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 (1)特写 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

  • (2)近景 它以表现人物的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

  • (3)半身 以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

  • (4)全身 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得到适当的表现

二、确定画幅的格式

拍摄人像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方形与横长方形。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格式。此外,还要考虑背景情况,根据背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画幅格式。

三、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

  • 正面人像

  • 七分面人像

  • 三分面人像

  • 侧面人像

四、选择拍摄高度

在通常情况下拍摄人像的时候,照相机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当照相机镜头从较高或较低的角度拍摄时,光学镜头所产生的透视变形现象比我们人服从低处仰望或从高处俯视所产生的效果要强烈得多,这是用人眼观察和镜头拍摄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在拍摄人像的时候,高低角度的选择要格外留意才好。

人像摄影的影调

调子影响视觉和情感。人像摄影可以分作高调、低调、一股影调、软调、硬调五种影调。

调子对视觉的影响

人像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一幅照片上的阴暗变化,是影调的变化,它是由被摄者接受光线的多少以及他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无论在黑白摄影或彩色摄影中,都有这种影调上的变化。

人像摄影的影调构成

人们通常把人像摄影分成高调、低调、中间调几种。其实,大家说的“中间调”,并不是指照片由不深不浅的灰调子组成,只是与高调、低调相对而言,照片上仍然有黑、白、灰一系列不同的影调。人像摄影的影调,除了亮暗的不同之外,还有影调软硬之分。

高调人像

  1. 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子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暗调子。

  2. 在摄影室内用灯光拍摄高调人像,布光时要以顺光为主。用一盏灯放在照相机正后方,或用两盏功率相同的灯紧靠照相机的两侧,从照相机方向将光线投向被摄者。这样,可以把照明光线产生的阴影和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

  3. 高调人像照片的背景要明亮、干净、均匀,但最好又保留一点浅淡的层次,以便衬托出被摄者更亮的部位。

低调人像

低调人像的影调构成以暗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亮调子。

在室内拍摄低调人像,被摄者应穿深色服装,并使用深色背景。布光时,一般采用逆光或侧光,使被摄者面部的阴影大一些,光比可以控制在1:4--1:6,依照被摄者面部亮面的亮度曝光,使亮面再现为中等明暗的影调,或者比中等明暗略暗的影调,阴影部分再现为暗调。

一般影调人像

一般影调人像不像高调人像那样以浅谈的影调为主,也不像低调人像那样以深重的影调为主,而是在照片上可以包含深的、中等的、浅的各种影调,因此,它的影调构成特点既不倾向于明亮,又不倾向于深暗,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既不偏于轻快,又不偏于凝重。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拍摄的人像照片都属于这种影调。

柔调人像

柔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配置比较朦胧,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的色调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比较轻盈、明快,有一种清淡、愉悦的感受。

这种柔调人像的拍摄技巧是,尽量运用散射的柔和光线,而且光比要小,要避免画面中出现明显的深色调子。拍摄过程中常常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柔光镜。柔光镜不仅可以使画面的调子柔化,也能使影调进一步变浅。

柔调人像获取的方法

  • 1)使用柔光滤镜或者柔光镜头

  • 2)设置相机为柔调人像模式

  • 3)图像后期处理为柔调

  • 4)镜头前加丝袜

硬调人像

硬调人像主要是运用明暗两极的影调构成影像,光比大,而中间调子很少。在曝光技巧上,要分别测量被摄者脸部亮面和阴影的亮度,然后折衷曝光。或者根据脸部亮面与阴影的综合亮度曝光。

硬调人像虽然有以上造型效果,但由于它对于被摄者皮肤的质感表现不充分,所以除了特殊需要时,一般不采用。

拍摄人像小诀窍

  • 1)相机的测光模式为点测,点测人像的脸部,曝光增加0.5-1档,使得皮肤美白;

  • 2)相机有人像和美肌美肤模式请设置

  • 3)化妆,服装,饰物非常重要;

  • 4)反光板或者外置闪光灯补光要常用,减弱脸部阴暗,另外使得眼睛有眼神光;

  • 5)多和模特交流,减少她的紧张;

  • 6)尝试多种拍摄视角和运光方式,身体可以尝试多种POSE;

  • 7)事先应该确定风格。


新闻类摄影 基本知识

所谓新闻摄影,就是用摄影的手段来报道新闻。但是,由于摄影作品形式的局限性,使得一张照片并不能将报道新闻所必须的五个“W”。即: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为何(why)。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形式来现场记录新闻形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怎么样拍会场类相片?

  • 准备拍什么要有构思(主要人物,主要情景)

  • 眼疾手快,要有预见

  • 多拍、连拍,择优

  • 不同角度拍,内容连续全面

  • 注意说明主题的元素(会标,用品,情节等元素)

相机参数:

  • 1.档位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档,若光线较差,使用A档则会出现曝光时间过长,照片模糊,此时考虑换成M档,将快门速度设置在1/15至1/60之间

  • 2.光圈:合理,F2.8-F5.6拍摄人物,F8拍摄全场

  • 3.ISO感光度:灯光较亮—100-800,灯光一般—800-1600,灯光较暗---1600以上

  • 4.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日光灯 荧光灯

会议拍摄曝光和器材要点:

  • 1)大功率外置闪光灯必备,最好套好小型柔光罩;

  • 2)镜头折合后焦距24-105mm;

  • 3)充分利用会场内的现场光;

  • 4)ISO设置到 800-1600;

  • 5)控制光圈,使得闪光灯和现场光平衡。

怎样拍工作现场类相片?

  • 力求真实,尊重事实

  • 抢占位置,速度取胜

  • 思考主题(背景的说明和烘托)

  • 适当布置

  • 避免元素不严肃

  • 避免对被拍者有伤害,避免侵犯肖像权

怎样拍取证类相片?

  • 清晰度!!!(像素?的设置,聚集的精准)

  • 时间设置(尽可能保留)

  • 背景的选取(衬托物的选择,证明是在何处,关联人物有哪些)

  • 既要有大全景的说明情况,也要有细节描写


纪 实 摄 影

决定性瞬间是纪实摄影的根本:“决定性瞬间”的理论,是1952年法国人卡蒂埃-布勒松在对他20年摄影实践进行总结

  • 环境的决定性瞬间

  • 前景的决定性瞬间,

  • 背景的决定性瞬间,

  • 光影的决定性瞬间所组成。

  • 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 神态的决定性瞬间,

  • 交流决定性瞬间,

  • 运动决定性瞬间所组成。

纪实摄影不是艺术,画面的美和光影的斑斓不是他的追求目标。他的意义在于是否真实的记录了历史,纪实摄影作品的好坏有它自己的标准,

拍摄经验

  • 1)置于AV光圈优先档;

  • 2)光圈 F2.0-F4.0(35mm-50mm镜头);

  • 3)矩阵测光,80%的照片能够合适曝光。只要不过曝光,后期可以处理;

  • 4)ISO随时设置,注意快门是否低于安全快门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尽量不低于1/125S.如果图简单,ISO设置成AUTO

  • 5)触摸屏相机极大的优势,对焦点所摸所得。

  • 6)看准时机,连拍多张。

真实是纪实摄影的生命。

以上是小编呕心之作,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点个赞或者关注小编吧,如果有问题请咨询小编哟!小编和你们一起帅三代美三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时的“影调”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常用摄影名词
学院派必知的摄影用光教程
关于光线在摄影中的几个用光的术语
室内人像摄影灯光的布法
摄影秘诀之光线运用 学会用光就懂得了摄影的真谛(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