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街区如何与商业完美融合


真正有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形式在于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兴盛即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成为解决当前千城一面的现象、打造造城市名片的极好方式。然而,能够真正打造出既受游客拥趸、又受业界膜拜的历史街区却是难上加难。


新加坡克拉码头作为新加坡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由凯德置地耗资8500万新币进行保护性改造开发,于2006年底完工,如今,已实现了当初将其打造成为新加坡首要的餐饮娱乐生活景点的愿景,本文将以之为参照案例,对此类项目的操作关键进行初步总结。


克拉码头位居新加坡国家的中心区位,坐落在里峇峇利路和新加坡河旁,总占地50多亩,曾是海上商贸货运交易之地。克拉码头历史街区由五座保有19世纪原貌的彩色建筑组成,每幢建筑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屋,显现出当年码头和仓库历经沧桑的内涵。但是,克拉码头改造开发给予外界的最大震撼就是,原来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还可以这样创新——


1、传统 VS 现代

克拉码头的再造开发在原貌修复保护旧建筑的同时,充分根据现代城市的需求对建筑空间外部色彩、灯光、景观,进行了现代创意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协调融合、营造出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独特氛围空间。


老仓库建筑砖瓦材料与玻璃、钢框架、塑料顶棚等材质的强烈对比,正是克拉码头乐于呈现的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追求时尚、展现个性的特质,也在这群建筑中给自己写下了最完美的诠释。


2、跳跃的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本身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而没了色彩,建筑就少了增饰,因而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在普遍的商业建筑应用中,建筑物的墙体都强调运用过渡色,以淡雅色彩为主。而克拉码头则反其道而行之,用色极尽大胆,暖红色的墙体,配以草绿色的门窗;粉色和天蓝色交织的墙面,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迪斯尼乐园,充满童趣和活悦


不同的区域也顺应着不同的颜色而区分开来,这些美丽却不张扬的颜色不仅将克拉码头装点得美轮美奂,而且它们也犹如夜晚从餐厅或酒吧内飘出的活力动感的音符一样,将这里的休闲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郁。而商业的识别性,也在这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鲜艳色彩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3、光与电的梦幻

克拉码头改造的最大创意,在于对现代光电的设计应用。五彩缤纷、变幻多姿的彩光照明技术,真正让克拉码头的夜晚“越夜越美丽”。五栋建筑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即使稍有距离,也会在这灯光的指引下,成为人们视线的聚焦点。


克拉码头的天棚是它的一大特色,绵延不绝的排布几乎覆盖了整个码头区域,来为气候多变的新加坡遮风挡雨。白天的顶棚,通透无奇;而一到夜晚,它也开始绽放出迷人的魔力,随着节奏,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极具风情。人类与生俱来便拥有“向光性”,克拉码头的商业地标效应在这些灯光的映衬下,即刻间得到展示。加之原本就透视的玻璃幕墙内映衬出的点点星光,休闲氛围在克拉码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4.丰富的业态构成

曾经的克拉码头,秉承着传统业态配置特点,着重于零售购物,辅以餐饮、娱乐,缺乏的商业特色。2006年开始的二次改造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外观的改造,更是对于业态的一次大调整,将原本所占比重最大的零售购物这颗大树几乎全部“砍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餐饮和娱乐项目。“餐饮45%、娱乐20%、酒吧20%、零售4%、加之少量办公”组成了如今的克拉码头的业态结构。可以说它极富创意的改造成就了如今这一堪称经典的商业作品,使其跃然成为了新加坡最顶尖的餐饮娱乐休闲广场。


在娱乐部分,克拉码头除了成功引入伦敦的Ministry of Sound这一世界级的娱乐场所,还引进了其它几个国际时尚娱乐品牌,同时利用周边绿化区引入G-max蹦极跳等娱乐项目。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开业伊始,便轻松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国内外顾客纷至沓来。在餐饮方面,克拉码头更像是一个世界餐饮的集聚地,有瑞士料理、波斯料理、日本料理、中华料理、古巴料理、印尼料理,不定时地还会举办德国啤酒节等风格各异的活动来吸引人们的驻足。

5、绿色节能环保设计

克拉码头在开发中充分运用现代环保科技的创新,实现了对微环境的改造:


【扇风系统】

面朝河流的克拉码头通过运用“文丘里效应”导入自然风,即当空气从一个比较广大的空间流向比较狭窄的端口时,产生的吸风作用使空气流动自然加速。加之每个顶棚都装有风扇装置,使得风在到达克拉码头的过程中自然加速,促进街道上空气的流通,既实现了生理上的凉爽感觉,也有效发挥了节能作用。


【“水立方”天棚】

码头天棚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这也是北京“水立方”的膜结构使用材料。造型独特的膜制遮阳设施,像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阳伞,把建筑、步行街、行道树全部遮盖,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如此巨大的透明“帐篷”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


【降温“喷水池”】
克拉码头喷水池内的水全部来自于地下,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当河面的风吹拂而来,码头的温度会瞬间下降。创造这舒爽宜人的28摄氏度恒温。克拉码头摒弃了将产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调降温,采用了被动式环境控制法,在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环保心”。






本期【案例分享】中的新加坡克拉码头保护改造实例,带给了我们关于国内历史街区、古镇开发的思考和启发。


早期比较成功的案例,如丽江古镇、凤凰古镇、成都锦里街区等,还有没有继续创新开发的可能?新古镇如大同古城、平遥古城等再造开发还有没有新模式、新思路? 现有特色街区如成都宽窄巷子、乌镇等还有没有新的业态创新?


有六大操盘要点如下:


第一,对于历史街区、古城镇保护开发的理念要创新。


充分理解历史传统街区建筑等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价值作用,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纯古的东西要保护好,同时也要利用好。要“以古带今”,利用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吸引带动现代城市发展。在此宗旨之上,任何创意设计都不为过而不能不顾及现代城市、现代生活、现代消费模式的变化,一味的强调古、建成一片假古董。



第二,不能只重建设形象,不重视持续运营。
现在国内大多历史街区和古城古镇主要由政府主导进行开发,开发中重视形式大于经营、或者疏于后期的管理,导致古城镇很难有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根据城市发展、内部经营状况进行持续的开发调整。不仅定期对老建筑外观进行修缮、刷漆;还要对内部经营业态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吸引力。

第三,整合国际资源、打造国际品质,才能实现国际营销、吸引国际消费。
克拉码头的设计团队、内部业态核心旗舰店都是国际知名品牌机构。一方面国际团队保证了项目的特色、标志、和品质;另一方面是他们带来了国际化的市场客群。同时通过市场客群的宣传效应,实现了项目的国际营销和知名度。而国内历史街区和古城镇开发,对国际资源整合能力更弱,导致真正持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功项目极少。

第四,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与“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国内历史街区与古城镇开发过度求古,不敢在技术或者形式上进行创新,尤其是忌讳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认为是对古城镇形象的破坏,继而对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就更加缺乏。但事实上,现代科技的合理应用,不仅没有影响、破坏古城镇形象,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古城镇氛围和舒适度,让历史街区更具魅力特色。


第五,把握历史街区开发的三大关键环节和阶段。
一是建筑空间复建创新,打造独具文化内涵和形象特色的建筑,如克拉码头老仓库建筑与滨河“莲叶伞”、街顶“水立方”等形成了克拉码头独有的形象标志;二是开发经营业态的复活经营,构建具有独特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业态组合三是通过历史街区项目开发带动周边城区整体发展克拉码头区区五十亩地的开发,已经带动了周边方圆3平方公里的整体发展。对比国内历史街区的开发发展,在远期带动发展战略方面,很多项目都考虑极少。




综观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历史街区都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的成功要点:
1
大部分位居城市中心地段


地段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类产品中,是个必然的存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型,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产物。



在农耕文明或者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时代,码头集市、工厂市镇就是当时最重要的城市聚集地。随后中国多数城镇的发展,都是在这些老城的基础上进行同心圆式的扩张。直到近20年内,因快速城镇化大潮的需要,才出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格局。这种新规划格局就是通过拉开城市结构,兴建基础设施,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城市都会。对比近10多年兴建的新城,老城的功能在逐步衰退。办公、展览、贸易、会展、居住等现代化的功能移至新城,老城功能受制于拆迁压力巨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因而逐步转变为文旅、商业聚集的场所。

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城功能的集中体现,是不同于新城建设的城市名片。这里,苏州的建设案例就是个典范。

2
承载着浓郁的城市文化,具备功能的多样性。
在国际城市规划名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对多样性的必要性有段精彩的论述:“一个历史场所的美感应当是由许多建筑的组合并列产生的,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栋就能单独作用的结果。”其实,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立面形态方面,更重要体现在业态的多样性上


历史街区的多样性从旅游角度来看,就是给游客更多“淘”的趣味。在当前城市微旅游爆发的时代,淘各种城市文化的东西,收获眼界和惊喜,将个人从繁琐单调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体悟所在城市的精华与特色,就是一种惬意的微旅游方式。

3
建筑修旧如旧,保护性创新
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手法,往往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拆除后再开发。这是过往最常用的手段。建筑大师梁思成上书北京政府,要求保护老北平城的故事,就是这种模式最好的记忆。但是,相比欧洲的历史保护,中国太多的经典已经被这种粗暴的开发模式抹灭。

第二,建筑整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功能修旧如旧,并在如旧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和现代时尚的元素,是所有历史文化街区通行的操作模式。

第三,做硬件调整,直接改变现有功能。这是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在操作中,要求建筑的结构、设计模式与即将装入的功能相统一,这种成功配对的概率较低。

4
业态内容大幅置换,与时尚潮流贴近。
历史文化街区的前身多数是城市的商品集市、庙会、漕运码头、老城厢、工业城市的厂房遗址所在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业态变迁,新兴的商业大多集中在新城核心商业带,原先的商业集市逐步衰退。

改造历史街区首先是整体功能定位的转换。这种定位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第一,改造成文旅街区;第二,改造成新型居住、办公和商业混合社区。因此在呈现方式上就有了区别。文旅街区偏重的是展示功能,体现的是热闹与繁华的氛围;而居住和商业区则以酒店、SOHO、LOFT公寓、特色商业为主,是一种改良的生活方式。


5
商业模式设计科学合理
经济基础决定文化形态,没有盈利模式的开发是不可能成功的。盈利模式的设计也是操盘的关键

目前来看,有几种通行的商业模式:


第一,整体租赁,投入资本改造提升,依靠后期成功运营的租金价差,补足前期投入,并获得项目操作利润。

第二,投入资本改造,并通过其他土地资源置换补偿,获得经营利润收入。

第三,混合租赁与投资开发模式。即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混合设计。

这里涉及到复杂的商业谈判过程。在政府要求、目标消费、原住民、未来经营商户等多个组织团体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合作点,就是成功的关键。精细的财务测算和精巧的商业模式设计、准确的市场调查、定价及盈利预测,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6
专业团队是核心
从目前操作来看,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一定是市场化的行为。江苏一德集团操盘的南京1912、香港知名开发商瑞安一手打造新天地、成都文旅集团复建宽窄巷子、中青旅打造乌镇,这些品牌开发商的细致、专业的创造性开发手法,都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因素。

受制于体制和资金的影响限制,以政府为主体主导开发的历史街区,基本尚未看到成功的案例。企业主导、政府配合是打造一个成功街区的基本操作条件。


来源:房地产观察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解读丨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保护探讨:新加坡克拉码头
让新加坡商业告诉你,关于“小而精”最好的答案
老旧小区的未来—— 不仅仅是简单的改造,应该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战场!!
成都宽窄巷子 商业与文化共赢 济南历史街巷 何时升级再改造
为何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街都是千街一面?
如何打造下一个爆款历史街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