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自己和解,从看见内在小孩开始 | 内在小孩类型测试

内在小孩,是另一个自己 

什么是内在小孩?指的是我们在成年后,内心有一部分心理状态与功能,和小孩一样。

·它包含我们没有被满足的渴望与期待;

·内心的匮乏与需求;

·因现实遭遇而形成的内在痛苦;

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心小孩,却不知道有它的存在。

·它具有隐藏性,不被我们所察觉。

·它会使我们失去理智,产生不成熟的情绪与行为。

我们没能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但感受到的痛苦却是明显又深刻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经历过:

· 情绪不稳定,暴躁与抑郁来回切换。伴侣或别人的一些小行为都能让你感到愤怒或糟心。

· 内心敏感脆弱,性格孤僻,容易愧疚、自责、自我厌弃。

· 自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在工作中总觉得自己不能很好胜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岗位。

· 常常自我怀疑与否定,内心纠结与矛盾,有时候感觉自己像变了一个人。

...

这些情绪失控的、受伤的,被你忽略的另一个自己,其实就是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没有跟着你一起长大

内在小孩与平日的你是不同的。

比如一个平日里温柔恬静的女孩子,内心也有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表面上看独立坚强能干的成年人,内心却是脆弱又依赖别人的;一个人平日生活的清心寡欲,但偶尔也会出现贪婪逐利的一面。

我的闺蜜,她时常和我说,她好像有两个人格,在内心里矛盾对抗。

在感情中,她的观念是爱情至上,她的结婚对象也确实是她喜欢的但家境很一般的人。但后来,不如她的小姐妹嫁给了富二代,她又心生嫉妒,嫌弃自己的男友平庸。

在工作中,她一直很抵触那些唯利是图,巴结领导,投机取巧的人和行为,可当有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摆在她面前,需要和领导交好,请吃饭时,她又昧着自己的“良心”,这么做了。

在生活中,她舍不得高消费,不屑混社交圈,但当无意识新交了一群家境不错的朋友后,她又花大价钱给自己名牌加持,为了“真正”融入其中。

这些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背自己初衷的选择和行为,让她也一度陷入矛盾纠结,自我怀疑的痛苦情绪里。

 

其实她家境一直不好,从小生活在物质匮乏、被别人暗地里瞧不起的环境里,她内心的物质需求,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感一直未得到满足。

而这一部分,渐深藏在她的内心和潜意识里,形成了内在小孩。

在我们看来,她是一个踏实努力,重人情,不那么世俗的女孩。但当遇到一些现实因素时,她的内心小孩就被激发出来,引发她产生和做出“反常”的心理与举动。

同她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一直有需求与渴望未被满足。

虽然我们年长了,但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受伤、无助、空虚的,没有跟着长大的“内在小孩”。

与其向外寻求慰藉,

不如与内在小孩一起成长。

当我们在在感到安全时,内在小孩是不会出来的。

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内在小孩就会出来,替我们 ' 接管 ' 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情绪,比如焦虑、崩溃、退形、纠结、抗争。

我有一个谈了8年的男朋友,他是一个好男孩,但我还是忍不住在与他相处中,会经常发无名火。他时常一脸懵逼,每次都是他无条件主动向我认错。

只要他不顺我意,我便开始在他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对他冷暴力,如果他迟迟不来哄我,我就会在心里埋怨他,不够在乎不够体贴,还会故意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事儿来引诱他跪舔,求和。

不断试探他到底爱不爱我,有多爱。反复纠结“你既然爱我,就应该要包容我所有的坏情绪”,“你爱我,就应该处处为我着想。”

可是我“作”的过了,时常用生闷气、哭泣等方式来搜刮他对我更多的爱和关心。


后来我才明白,我太缺乏安全感,我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一个小孩子。

在我们幼年时,时常会用苦闹的方式挽留父母,让他们满足我们的需求。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伴侣,达到目的。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退形”。退化到孩子的状态,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应。

同样,我内心深处的内在小孩,总是会对他人有期待,比如期待伴侣成为我理想中的样子,我自己内心的空洞必须要通过外界的环境中来填充。又常常因为自己得不到认同与收获,而失去力量与自信心。

可怕的是,受伤的内在小孩会持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关系的各个层面。

 

如果你发现隐隐之中有什么东西卡在你心里不能释怀,你内心的某部分要一直向外寻求补偿,你心里仿佛住着一个不受控制的孩子,在与你对抗拉扯。

这些都是内在小孩在向你发出声音,渴望被看见与疗愈。

荣格说过,真的疗愈,是内在的小孩的成长。

与其一直向外,向别人寻求索取来获得心灵的慰藉,不如通过“治疗”自己的内在小孩来自救。

就像一位女孩说的,“每一次自己矛盾纠结,情绪崩溃与失控的时候,我就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尝试安抚它,拥抱它,这使我的内心愈发独立与强大。”

没有人的内心“毫发无损”,你要学会的是去看见、疗愈这部分损伤,而不是逃避、无视。

去内观自己的脆弱、不理智与缺失,重视自己的需要,好好爱那个受伤的另一个自己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夫妻关系,都符合这3个特征
梳理自己的情绪,和解并接纳
什么叫降维打击?
如果“内在小孩”没有长大,就会容易紧张、焦虑、恐惧和矛盾
你多久没有关心内在小孩了
大师谈“内在小孩”——别永远伤在童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