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三宝”,孔子的“四绝”

老子与孔子,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无与伦比的两位圣贤之人。孔子问礼老子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二人的个人魅力和哲学思想,千古不朽。道家老子有“三宝”,儒家孔子有“四绝”,你们知道分别指的是什么吗?

其中的智慧,当代的我们,如果能领悟其中一二,应用于为人处世,完全可以受用一生。

一、老子有“三宝”

《道德经》中老子写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一是“慈”,仁慈与慈爱,是一种宽厚,是一种包容。立身处世中,以一颗善意的心对待他人,以一种正能量的态度看待周遭的一切。逆境之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能让他人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从而,他人也会回报给你相应的尊重,自身也会变得更能明辨是非,行为上也会更勇敢。

二是“俭”,勤俭与俭朴,是一种朴素,是一种约束。当下恒年累月的节俭,是为了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在适当的时机;当下辛苦难耐的克制和自律,是为了在《道德经》中,“俭”也有谦虚礼让的蕴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点自古以来一直是最有争议的一点。老子一生逍遥,追求“无为”,其中的深意是指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奉献。不要事事都争,不要时时都闯在最前面,不过分的追名逐利,厚德方能载物。但是,人也不能追求“为天下之后”,而是不要去争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立足于现代社会,老子的“三宝”之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且普遍适用于当代社会,但是似乎显得有些不那么有激情和有活力。待人慈爱可以,但一定不能过于卑微,放纵他人骑到我们的头上;生活勤俭是好事,但是不能活得过于吝啬和小气,不然自己也觉得辛苦;虽说不可万物都争,但是也不能一切都不争,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一定要及时把握。

二、孔子有“四绝”

《论语》有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一是“毋意”。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定的固有思维,遇事第一反应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全局。但是很多事情,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所以为人处世更不能过于主观,随意臆断,妄下结论,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也误导他人。凡事应该谨言慎行。

二是“毋必”。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必然,也没有必然的绝对。看问题过于绝对化,只能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视了事态发展的多重可能性。

三是“毋固”。遇事固执已见的人,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过于自满,过于自信,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佳方案,却没有深思熟虑,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害人害己。

四是“毋我”。人生在世,自主可以,自立可以,自尊自爱也可以,但是不能太过自我,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最终的后果就是众叛亲离,只剩下自己。遇事,想想身边的人,想想相关的人,想想背后的集体,或许事情会解决的比想象中还要完美。

孔子的“四绝”,其实恰恰直白地展示了为人处世四个“不要”。即使放在现在社会,对于个人的自我修养和性格磨炼也是极其有益的。但是这四点字面上的意思人人都懂,但是很少人能做到,总会或多或少地犯一些错误。所以说,无论是我们人过中年还是人到暮年,修身养性都是要坚持一辈子的。

苍茫历史中,从古人身上,今人有幸领悟的不仅是他们流传下来的学识和智慧,更要用心汲取的是其中的生存之道。老子的“三宝”,孔子的“四绝”,充分体现了二人为人处世的标准和原则,在今天也具有非常直观、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人生就是要不间断地缝缝补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才能成大器。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恰当地运用这些告诫,就能避免重蹈覆辙,避免陷入迷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智慧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序)
为人处世的智慧:内用道家,外用儒家
读《道德经》知人之“三宝”
叶曼讲《道德经》(61-70章)
老子似老痴,大智若大愚,常人难理识,知慧天地间。--习阳羊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