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永强方言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成员服务的。方言的形成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结果。永强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分裂,科学不发达,生产力长期低下,交通不便利,信息欠流通,相互间联系日益减少,使得原来统一的汉语逐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若干半独立的地域性的方言。
永强方言大体上分为:(1)白楼下(以鹿城话为代表);(2)灵昆(以磐石话为代表);(3)瑶溪、永兴、海滨、永昌、沙城、三甲、二甲(以永强话为代表);(4)司南、新川、新河、中河、蒲门(以瑞安话为代表)等4种。这些方言的差别,与温州话是大同小异,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别。
1.永强话中的许多名词与普通话的差别,常常把修饰语素放置在中心语素后面,跟普通话语素顺序相反。
  如,人客、衔头、板砧、气力、牢监、米碎、饭焦、篾青、墙围、虾扁、菜干、笋干、虾干、、乌贼干、豆腐生、盆菜生。
  2.永强话有很多的词素与普通话词素不同。例如:
名词:今天(该日)、明天(门朝)、昨天(藏夜)、前天(前日)、早晨(天光)、中午(日昼)、下午(后半日)、晚上(黄昏)、现在(能界)、小孩(娒娒儿)、少女(媛闺儿)、青年(后生儿)、鸡(喌喌儿)、猪(男男儿)、瘦肉(腈肉)、舅母(妗娘儿)、妻子(老安)、襟兄(姨夫)、岳父(亲爷)、父亲(阿伯、阿大)、公婆(地家娘)、公公(地家爷)、独子(单个儿)、妓女(媠媢)、短命(半路拗)、公鸡(雄鸡)、母鸡(草鸡)、鸡蛋(鸡卵)、鲫鱼(鲋鱼)、卷心菜(球菜)、菜肴(配)、中堂(上间)、老虎(大猫)、乌鸦(老鸦儿)、海蜇(藏鱼)、白糖(糖霜)、桂圆(圆眼)、南瓜(金瓜)、丝瓜(天萝瓜)、豇豆(紫带豆)、蚕豆(横豆)、眼睛(眼灵珠)、膝盖(脚朏头)、脖子(头颈)、脸盆(面盂)、木柴(柴爿)、锄头(铁板)、拐杖(棒拄)、闸门(陡门)、口吃(大近)、小便(屙尿)、蚯蚓(康选)、腋窝(拉扎下)、麻雀(将儿)、念头(瘾)、错误(赚错)、热水(汤)、名堂(板头)、兴趣(作兴)、箬帽(金篓)、毛毛雨(雨毛坌)、台风(打风飔)……
动词:发誓(忏愿)、回家(走归)、做伴(做队)、发怒(胅火着起)、游泳(泅鱼、游河儿)、亏损(折爻、蚀爻)、吃点心(吃接力)、吃夜宵(吃夜厨)、打雷(响佛)、睡觉(睏爻)、起床(爬起)、坐下(坐落)、 搞、干、做、弄(妆)、写字(诗字) 洗脸(浇面)、洗(荡)、看(眙)、给(匄)、干什么(妆乜)、……
形容词:害羞(睇人睛)、漂亮(干靓)、干净(光生)、肮脏(恶腻相)、容易(便当)、吝啬(小气)、听话(向能)、肥(奘)、穷(极)……
代词:他(渠、佢)、我们(我俫、卬你)、你们(你俫)、他们(渠俫)、这个(该个)、 那个(许个)、哪里(狃宕)、这样(该恁)、怎么(訾哪、只哪)、这里(勾堂)、这些(该俫)、那里(扭堂)、什么(渠尼、何乜)……
副词:实在(在在、真真)、全部(统统)、不(弗)……
连词:所以(好虽)……
3.在普通话里是复音词,而在永强话里却是单音词。如:咳嗽(嗽)、狭窄(狭)、寒冷(冷)。
  4.永强话的同义词。如,“洗、汏、荡”都表洗;“躁、惮、发脾气”都表生气;“阵、谱头、计策、法子、法门”都表计谋;“挂闼、发市” 都表开始。
  有些同义词是出于婉饰、讳忌的需要。如,小便(上坑、排队);大便(开会);口舌(口近);麻疹(做小客)。
  5.永强话有许多副词的不同用法。
(1)用一些令人忌讳的、很不吉利的詈词,如,“死人”、“棺材”、“短命”、“瞙瞊”、“鏖糟”等等,来代替程度副词“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极言程度之深,一般用于消极意义。像“死人热”、 “死人远”;“棺材贵”、“棺材硬”、“棺材重”;“短命好”、“短命长”、“短命苦”;“瞙瞊灵”、“瞙瞊讲”; 鏖糟讲、鏖糟人……
(2)用副词“兮”置于形容词中间,表示程度的加深。例如:好兮好、热兮热、硬兮硬、多兮多、孬兮孬、白兮白、赃兮赃。
  (3)用“爻、倒、死、甚”等副词,置于形容词后作补语,构成“形容词+副词”的句式,表示程度加深。如:“苦爻,臭倒,咸死,甜甚”……
6.永强话还有一些惯用语。如,“头皮胀(厉害)”、“烂粒(二流子)”等。比喻性的有“梦中一色” 、“打蟹酱能”、“讲起花开能”……
7.永强话常常在小名、兄弟、姐妹、亲属排行称谓前加“阿”,表亲昵,可爱。 “老”加在姓氏之前表示尊敬。
  8.永强话用“快、道、紧”后置于动词,表示动作的迅速或将要发生。如:门关拢快;你走来道;妆紧厘。
永强话有五个声调。永强话的第一声、第三声、第四声与普通话相同;永强话的第二声和普通话的第二声相差很大,它尖而脆。如:“板、反、你、览”等字。永强话里的第五声独自低下,而且都是浊音,故称它“浊平”。如,“办、饭、树、豆”等等。
永强方言,是一种形象生动、情感丰富、音韵和谐、意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近10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永强方言在学校中将渐渐地销声匿迹,大多数中小学生已经不会说或听不懂永强话,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家认为:“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普通话的很多词汇来源于方言,两者同属一脉,并不对立。”专家指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放一些方言电视新闻和剧目,在学校的非正式场合也可以提倡讲方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方言语法特点
学学溧阳话
上海话中的“……煞”(下)​|作者:陈永生
第七节 妙趣横生 黄陂方言情重意浓
湘阴方言 第四届网络文化节 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
某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