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疳积的常见症状类型和3个艾灸疗法

 

一、疳积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

 

二、常见症型

 

1、乳食壅滞型疳积

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 ,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

 

2脾虚失荣型疳积

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

 

3气血两亏型疳积

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对于疳证的两种解释:其一为就是,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三、小儿疳积的艾灸疗法

 

1、技术一

艾灸穴位:脾俞(双)、胃俞(双)、中脘、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

①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

②艾炷灸:每穴可灸壮,每曰1次。

③隔药灸:将丁香、苏叶、吴茱萸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兑入冰片少许,将药面敷平于穴位上,然后两麦粒大艾炷放在药面上灸之,每穴可灸2~5壮。

主治:形体较痩.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不思乳食,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2、技术二

艾灸穴位:章门(双)、四缝、膏肓俞(双)。

操作规程:艾炷灸。取章门、膏肓俞,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隔物灸亦可。以三凌针点刺四缝穴出浑浊稠液为佳。

主治: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3、技术三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长强,章门(双)、脾俞(双)。

操作规程

①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②隔盐灸:取神阁穴,凡脱证急用粗盐填平肚脐正中,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主治:极度消瘦,皮肤干枯有皱纹,毛发干祜,精神委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无泪,大便稀溏或清稀,舌红嫩或光红少津,苔少,脉弱。

 



编辑声明


  佛医堂微信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请各位师兄明辨。另外,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admin@foyitang.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牙痛疗法三则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失眠的艾灸疗法
月经病艾灸疗法
壮医艾灸疗法
疣的艾灸疗法
心悸的艾灸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