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中国历史的「中医」:没有它就没有华夏

记得前些年,某位从央视出来的节目制作人在短视频节目中大肆诋毁中医,因为他貌似引经据典,讲得又绘声绘色,的确改变了很多青年人对中医的观感。

这背后究竟有没有阴谋论,又或者有没有一些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我们暂且不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塑造,开始之前,我先抛出几个问题:

为何在欧美文化中牧师和医生是同样一个角色?

(这点在影视剧和游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何欧洲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会死那么多人?

一、中医如何打破了神权光环

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前经历了漫长且黑暗的神权时代,很多中国人似乎觉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远古时期,神权一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在商朝中前期,神权一度凌驾于世俗皇权,正如《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中所写的: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也就是说国家大事主要就两件,一件是祭祀,另外一件是战争,这两件事都被神权牢牢把控,因为除了正常的春秋祭祀,在发动战争前也要祭祀神明询问天意,此时祭司们牢牢掌控了对祭祀结果的解释权,这便从实际上控制了这个国家。

这些披着神权外衣的祭司们之所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除了其本身带有的神秘色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治疗疾病,正如《庄子》所说的那样:

死生亦大矣。

从古至今,生与死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任何人都逃不脱生老病死这个循环,神权统治下的古人生病后,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上苍的惩罚,祈求祭司们祈福治疗疾病,这些祭司们治疗的百姓越多,积攒的民间信仰也越多,神权会变得越加无法动摇。

一直到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出现,这一现状才开始改变,《黄帝内经》通过文字揭开疾病神秘的面纱,疾病不再与神权绑定,治疗疾病的职责从神权中被剥离出来,形成了专门负责治疗疾病的中医。

中医的普及从底层动摇的神权的民间信仰,为后来世俗王朝的发展和壮大,进而建立大一统的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黄帝内经》并非是在黄帝时期编写的,在先秦时期百姓识字率很低且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大环境下,完成这样一部医学巨著,定然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到的,必然是几代帝王的努力,以及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完成的。

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认为《黄帝内经》最终成型于西汉,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先秦时期基本完成了,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商朝的中前期神权还一度凌驾于世俗皇权,但到了西周时期,神权就开始逐渐没落了。

这个过程正是《黄帝内经》逐渐问世并普及的时间段,扁鹊见蔡桓公这类的故事才得以出现在先秦的史书中,当时的扁鹊就是古代中医的代表,中医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神权垄断疾病解释权进而塑造权威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毫无疑问,中医在推动华夏文明大一统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中医如何降伏了瘟疫

中医四大经典除了前面提到的《黄帝内经》,还包括《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其中《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个姊妹篇组成,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通俗来讲就是解答了人为何生病、如何养生进而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真要生病了如何治疗等很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为何《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却被后人称为古代养生宝典的原因。

中医四大经典中的《难经》又被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提出了81个问题并进行讨论归纳成书。《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中医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神农本草经》则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要知道这四本著作出现的时间不晚于东汉,距今至少有1800多年,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以及中医的伟大。因为就在东汉末年,中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中医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瘟疫的危害,同时也让人们拥有了战胜天灾的武器。

此后千年,无数后来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针灸甲乙经》、《脉经》、《脾胃论》、《本草纲目》、《瘟疫论》、《温病条辨》……这些完善了中医对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方法,不仅让古人战胜了瘟疫,同时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与中国相反,在欧洲漫长的历史当中,对疾病的解释权一直被神权垄断,治疗疾病的职责也由牧师兼任。而欧洲的神权一直试图掌控世俗国家,甚至还曾一度想建立一个神权王朝,这个时候为了服务于神权的政治诉求,教廷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治疗更多的老百姓,而是如何通过垄断疾病解释权更好地塑造神权的权威性。

所以我们会发现欧洲中世纪黑死病造成无数人死亡的时候,恰恰也是神权最至高无上的时期,生杀予夺,纵横捭阖,教皇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因为死亡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疾病的恐惧越大,对生存的渴望也越强烈,进而对掌控疾病解释权的神权无条件服从。

我们当然不能说是欧洲神权导致三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在这个过程中,神权的确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又因为其对疾病解释权的垄断以及对科学的憎恶,极大的迟滞了近代医学的出现,这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疾病对欧洲人造成的伤害。

总结

介绍了中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相较于欧美历史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我们自然也要认识到中医的局限性,以及在明朝医户制度下造成的中医故步自封。但即使是这样,中医对华夏文化和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与其被某些势力带节奏的去黑自己祖先的成就,倒不如从我做起将华夏文化的圭臬中医学习传承,发扬光大。

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是因为前几天某位小目标二代在微博上对某中医药上市公司产生了质疑,一度很多网友都被带了节奏,我们朋友闲聊时就感觉很无奈,因为官方无数次强调某中药制剂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果,然后不良媒体却说在预防中没效果,这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前者说的明明是治疗,后者却偷换概念成了预防,但很多人只有看标题的耐心……

中医早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国家成功,同样,没有一个民族可以通过贬损自己的文化实现复兴。

2022.04.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中医古人是如何防治强烈传染性疾病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岐伯为我国医学做了什么贡献?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下看瘟疫
一般认为,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如何避免瘟疫,《黄帝内经》早就告诉过我们了
看中医古人是如何防治强烈传染性疾病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