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我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李 玉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发展契机。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经历着由规模到效益、由粗放到精细的产业提升阶段,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旅游信息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数字化管理以及支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从目前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来看,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

    一、政策背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信息化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对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2001年,国家旅游局在旅游行业实施以“三网一库”(办公自动化网络、业务管理网络、公众服务网络和综合旅游信息库)为主要内容的“金旅”工程。

    二、经济因素:随着大众化、散客化、个性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游客出行将更多依赖互联网获得出游目的地信息,完成旅游线路、食宿、交通预订,由此产生庞大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报告,截止2009年12月,我国旅游预订的使用率为7.9%,用户规模3024万人,年增长77.9%。2009年中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为37.4亿元,同比增长27.2 %,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

    三、内在要求: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在国发41号文件中,共有三处提到旅游信息化,一是在优化旅游消费中要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二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中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三是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可以看出,旅游信息化贯穿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服务、管理、产业整合的全过程,连结旅游产业各个环节。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旅游活动新的要素。

    旅游业是我市优先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4.2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87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7亿元,增长12.3%,我市旅游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市旅游信息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也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我市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为:

    电子政务方面,市旅游局依附于晋城在线基本实现了各类政务信息的网上公开,县区中泽州、阳城旅游局建有网站。3月初我省12301旅游服务热线开通,但涉及到的我市景点的信息内容还不够完善。

    电子资讯、商务方面,晋城旅游网在我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时建立,目前存在着页面设计陈旧、旅游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查询服务功能不完善、在线预订功能缺失、对外宣传营销功能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国内旅游市场,晋城旅游网作为我市旅游的门户网站,迫切需要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丰富和完善各项网络服务功能,构筑起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统一的网络平台。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我市4个AAAA级景区全部建有网站并设有电子商务网上预订版块,部分网站可实现网上门票、住宿预订功能,皇城相府还设有数字地图、数字景区等栏目,王莽岭、珏山等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展示景区,但多数景区网站网络营销功能不足,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景区依赖传统营销方式,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景点管理流程处于手工模式。部分高星级饭店加入了国内一个或多个在线预订网站,但大多数低星级酒店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在拥有网站的高星级酒店也存在着预订服务不完善、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旅行社中,少数旅行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由假日、皇城相府旅行社组织发起的晋城旅游超市实现了网上预订和咨询等服务,大多数旅行社依靠在国内专业旅游网站中的静态网页展示,旅行社基本信息、线路信息不准确、更新缓慢。少数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采用内部管理软件,但应用范围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和手工作业、计算机录入的统计功能阶段,尚未实现电子结算。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我市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统筹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在制定我市旅游发展规划时,将旅游信息化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成立旅游信息化协调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规划、实施、落实,协调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共享、互动,引导各旅游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加强相关交通、通信部门的协同合作,并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创造良好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环境。

    二、整合资源,打造公共网络平台

    重点建设晋城旅游网这一中心网站,利用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电子资讯方面,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旅游资源发布宣传、服务质量投诉反馈、旅游信息咨询交流等功能,为旅游者及旅游部门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全面、准确、权威的旅游信息和资讯。

    电子商务方面,搭建一个面向公众、服务于网民的旅游电子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要的一站式服务。建立GIS智能平台、实景漫游系统、酒店实时预订系统、网上旅行社预订及企业主页平台等,服务于旅游者及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完善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内容包括:旅游交通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研究与咨询机构、旅游人才、旅游教育等数据库的建设。

    三、多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旅游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各个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各个旅游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信息的网络构建和应用系统开发等建设。

    酒店要实现内部管理智能化,建立客房预定系统和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其次应大力发展饭店网络,除了内部各业务环节互相联网,还要与旅游管理部门、公安、旅行社等部门之间联网。

    旅行社一是通过内部管理系统,提供同业间的外联组团、散客服务、结算、财务、接待等管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联网水平,二是应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完善网络咨询服务,方便旅游者游前个性化旅游的定制、游中的即时跟踪、游后的查询、反馈、投诉等需要。

    景区应完善专业网站建设,采取丰富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如动画、音频、视频和三维全景等打造网上虚拟景区,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论坛、SNS交互社区、博客、播客、微博等网上渠道开展营销活动。同时,在景区内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旅游景点进行管理,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

    此外,通信业是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发展旅游信息化需要各个通信运营商充分运用3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旅游景区和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四、重点落实,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部分物质奖励或利用有利资源,提高各地域旅游企业在市场的信息化竞争中的优势。利用政府宣传部门资源,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推广工作。

    二是资金保障,一方面依靠公共财政专项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设,将本区域的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产品,无偿的提供给广大游客。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等对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资助,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体系。

    三是人才保障,要加大对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对旅游企业在职员工的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更好的应对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的道路上,需要政府、企业不断创新意识、通力协作,才能实现旅游业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提高我市旅游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
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呼叫中心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如何打破传统旅行社经营管理模式的格局
世界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态势研究
信息化的重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