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论集萃】历史人物研究


美国学者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概况、特点、背景及相关诸问题的思考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 2015年03期

【作者】 朱政惠;

【摘要】 对中国人物传记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美国学者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美国中国学的走向和特点。美国学者在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方面成果丰富,政治人物传记和文化人物传记为两大支柱,人物传记研究亦为博士论文重要选题。从特点上看,美国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扎实严谨,注重传主思想的研究,注意东西方传记特点的比较。从背景主轴分析,美国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大多出于对华发展战略和国家长远利益的现实考量,其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受学术思潮影响颇大,且撰写人物传记往往成为美国学者产生中国研究兴趣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应以批判的眼光和立场看待他们的研究,借鉴其经验,推动中国21世纪人物传记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中国人物传记; 中国史学发展;





历史人物研究与心理分析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 1987年06期

【作者】 吴达德;

【摘要】 人类社会的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很难设想,离开了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历史科学还有什么意义?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较长时期内,我们对姿态各异、思想纷呈的历史人物,往往只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致使历史人物的研究往往出现实用主义、主观主义和绝对化、简单化、脸谱化的倾向。如在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问题上,就存在着许多分歧,许多偏颇之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研究方法的单一,研究角度的狭窄,过分强调政治因素和阶级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没有把历史人物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研究,忽视了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心理分析; 阶级分析方法; 心理活动; “左”倾思想; 历史科学; 人类社会; 心理过程; 评价历史; 个性心理特征;




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


【来源】 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 李天星;

【导师】 徐国利;

【作者基本信息】 安徽大学, 中国史, 2013, 硕士

【摘要】 陈寅恪(1890—1969年),字鹤寿,江西义宁人,中国近现代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学术成果卓著,尤以隋唐史研究著称于世。作为中国近现代学术转型时期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思想中既有对传统史学优点的融会与继承,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吸收了近现代史学的诸多积极因素,是这一学术转型时期的典范。陈寅恪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相当重视,是其一生学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人物多种多样,陈寅恪对不同历史人物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其大体可以分为人物个体研究和人物群体研究两部分。其中既有曹操、王导、崔浩等政治军事人物,也有陶渊明、元稹、白居易等学术文化人物。人物研究成果丰富,且形式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不仅有《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等专著,亦有《论韩愈》、《述东晋王导之功业》、《崔浩与寇谦之》、《武曌与佛教》、《论李怀光之叛》、等单篇文章。同时,在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著述及《诗集》中也对各种历史人物研究有所涉及。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同样也充分体现了其史学思想与方法。他所选择和研究的历史人物,深刻反映了他的研究旨趣,这主要包括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和恪守,以及在研究中对种族与文化之关系、外来文化与本土观念之关系、家族地域与文化传承之关系、宗教信仰与政治变革之关系、婚缘姻结与政治立场之关系等“史识”的探求。历史人物各具特色,进行历史人物研究,既要有普遍适用的研究方法,也要有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得以深入研究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史学家治史方法的重要体现。陈寅恪在历史人物的具体研究中,无论是在搜集与运用历史人物史料时采用的宋贤长编考异之法,还是还原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时所运用的其他研究方法,都充分体现了陈氏学识之渊博,方法之独特。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内容。陈寅恪也十分重视对历史人物言行、才学、品格的评价,既有如社会进步或发展标准和历史主义标准等评价标准,又有如“真了解”和方面论等评价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陈氏进行历史人物研究的旨趣,也是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陈氏运用正确、恰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历史人物作出了公正、合理的评价。总体而言,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成果丰富,类型多样,研究旨趣鲜明且深刻,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也是颇具特色,依据史料努力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且求的了许多“史识”。其中既有博通古今以求“通识”的新观点,又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覆”的新见解。对陈寅恪的历史人物研究加以关注,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对于现当代历史人物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梁启超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来源】 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 李政;

【导师】 徐国利;

【作者基本信息】 安徽大学, 中国史, 2015, 硕士

【摘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梁启超初以文人学者的身份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但其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学术及思想文化等方面,而史学研究则是梁启超学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部分,是为中国近代史学开新风之人。在梁启超浩瀚的史学研究当中,有关于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其新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历史人物研究的对象众多,梁启超对于历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可以分为中国的历史人物和外国的历史人物两大类,在对这两大类人物对象的分析中,梁启超又具体从政治军事类人物和文化学术类人物进行归类研究。在对中国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梁启超还特别注意群体性研究,如《中国之武士道》、《中国印度之交通》(又题为《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梁启超之所以从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中选取出他所研究的人物对象,是有其一定的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为指导的,这一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双重内涵的英雄史观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观。梁启超双重内涵的英雄史观主要包括传统英雄史观的影响和富有近代思想内涵的新型英雄史观。而多层次的民族文化观主要包括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西为中用的采择观和“平生怀抱在新民”。如何对选取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进而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貌和历史真实,则考验着史家的史学修养。梁启超从历史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历史人物的写作手法两方面来予以具体研究,即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予以针对性的剖析,又在坚持史家治史原则的同时溶个人见解予其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则是历史人物研究过程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历史人物研究价值功效的发挥。在评价的标准方面,主要有实事求是的标准、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以及人格气节的标准;在具体方法上,既注重方面论、阶段论的评判,也注重整体性的综合评论。梁启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为史学人物研究理论与方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与学术规范。概而言之,梁启超的历史人物研究是其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取、评价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其治史的特色所在,反映出时代变革下的史家对治史方法与道路的探索。加强对梁启超有关历史人物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梁启超的治史认知,而且对于近代史学发展研究也颇有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寅恪:“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学问的"通"与"深"
梁启超为何要给李鸿章写传记?
陈寅恪将其惊为天人 中国最末一代士大夫岑仲勉5
旷世奇才陈寅恪与《柳如是別传》
“以唐诗证史”研究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