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窑”与“柴窑”研究(续一)

【“柴窑”与“柴窑”研究(续一)】

   (三)、柴窑的产地、窑址之争

柴窑的产地、窑址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千古之迷。近年来,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大体存在着三种见解。现分别介绍于后。

   1、湖田窑即柴窑

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的理由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他们认为,古代典籍中所说的“北地”,不是指的“北地河南郑州”,而是“江西省的‘北地’——景德镇。”他们说:“过去人们对于北方和南方的概念不是那么清晰,所指的南方往往是广东、广西及海南之地,除此之外的省份都是北方。”又说:“古代是否有‘北地’之称呢?史料记载是有的,‘北地’是古代的郡名……笔者认为柴窑产地不是指的这些地方,也不是指‘河南郑州’。正如《中国的陶瓷》中说:‘柴世宗在位只有五年,干戈扰攘之际,在郑州建御窑是大成问题的。’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青瓷史略》中也有评述:‘周世宗在位的年代仅有六年(公元954——959年),这六年正是群雄割剧,逐鹿中原的混乱时期,在郑州创造御窑是大成问题。”

   他还说:‘所谓柴窑的雨过天青,是在钱氏称霸东南时,在越州所烧造的一种看法,显然是很可能的。’”根据《中国的瓷器》一书及陈万里先生的论述,于是进一步推论:“陈万里先生说的柴窑烧造地点,是长江以南,是吴越钱氏当时控制的地方,也就是浙江区域,以及太湖周围的十三州之地。……如果说‘北地’,就是江西省景德镇,那是可以成立的。从涵义上来讲,‘北地’指的范围较小,‘北方’指的包含范围较大。如果说长江以北或黄河以北,一般不说‘北地’,只说‘北方’,把‘北地’理解为江西省‘北地’——即景德镇就非常合情理了。”

   第二,持“湖田窑即柴窑”观点的人认为:“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其材料和烧造技术只有江西景德镇才能办得到。”其理由是:“因为景德镇由古至今,千余年制瓷业长盛不衰,有其集中的高超的制瓷技术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制瓷原料和燃料上占优势。正所谓‘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这是江西省景德镇的制瓷资本,也是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瓷都’的关键。古代烧制瓷器的燃料主要是用木柴,当时景德镇森林资源非常丰富,都以就地取材为主。制瓷所用的瓷土,即‘高岭土’,景德镇也得天独厚,蕴藏量最丰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瓷土产地,而且瓷土最为上乘。宋时其它地方不可能烧制出既洁白又呈半透明的瓷器。除此之外,还有瓷石、釉果和耐火原料等,都是在原地取材的。所有这些,都是景德镇所具备的制瓷最有利的条件。”(本观点中的所有引文均出自赵自强《柴窑与湖田窑》)

   2、陕西耀州黄堡窑就是五代后周的柴窑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禚振西先生。禚振西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陶瓷考古研究专家。她的观点是建立在对耀州黄堡窑考古发现的基础之上,同时比对历代典籍有关柴窑特征的记载,而得出的这一结论。

禚振西先生在其所著的《柴窑探微》一文中说:“从发掘得知,黄堡窑早在唐代就烧造了青瓷,……到了五代,该窑更以青瓷为其产品的主流。经我们发掘出土的五代青瓷标本可达十多万片,其胎质可分为黑胎和白胎两类。白胎青瓷比黑胎青瓷出现稍晚,产品数量也比黑胎青瓷少得多。此白胎器的胎泥都经过精细淘洗,质地相当纯净,胎体的断面呈白色或白中微灰色调。与该窑鼎盛时期的宋耀瓷灰白胎相比,白度更强,但胎致密度和颗粒的均匀程度均不如宋。此种白胎器坯体外表一律不再施白色化妆土,青釉直接施在坯体上。釉多呈淡青、淡天青、粉青,少数呈青白、湖青、青绿色。瓷釉很纯净,晶莹滋润,有些有开片,是该窑历代青瓷中釉色最清淡典雅的瓷器,最好的瓷釉与汝官青瓷很相似。白胎器的施釉部位亦是通体满釉,但底足施釉和垫烧情况还要多样。或是与黑胎器相似施裹足釉,采用三叉支垫、三小堆石英砂托珠垫烧;或是底足施裹足釉后又将足底的釉药除去,在除去釉药的足底刷红黄色浆汁,烧成后其底足具有类似火石红般的红黄色。……器物种类和造型特征大体与黑釉器相似,但制作更为精巧,特别是其中的薄胎器物,器壁可薄到0.2-0.1厘米,如此薄的精巧瓷器在全国各地的五代青瓷中尚属仅见。”

   禚振西先生还说:“上述两种黑白胎五代青瓷的装饰方法,有细线划花、剔划花、范模成型兼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多种。其中细线划花、戳花、贴花、捏塑、镂空几种出现的早,唐代就已采用,五代继续使用,其中的细线划花,范模成型兼印花更是进一步得以发展,成为五代时期装饰手法中常见的技法。……值得强调的是,在五代黄堡窑中发现了一些龙凤纹图案,其龙纹有完整的行龙和残缺的飞龙,其凤纹多见飞凤。它们的出现,表明这些产品绝非是为市场销售而生产。还需要提出的是,五代黄堡窑出土了一批带有“官”字款的青瓷标本。此种标本在窑址区共发现16件。”

   在此基础上,禚振西先生根据历代文献、典籍对柴窑的记载,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腻,有细纹”以及“足多粗黄土”等诸多特征,与出土的黄堡窑青瓷标本,进行了一一比对,认为“出土瓷器与文献记载的特征相吻合”,所以提出了黄堡窑的“五代天青釉瓷应是周世宗的柴窑产品”的观点。

   3、“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

   就目前来看,这是一种占主流地位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这是历史文献里有明确记载的,本不应吹毛求疵,钻牛角尖,把柴窑的产地从一个迷团引向另一个迷团,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总在想,作为古代瓷器的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书,传之后世,总不至于连某种瓷器的产地都弄不明白吧?更何况是“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的柴窑呢?

   我想通过下面的论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持“湖田窑即柴窑”观点的人说:“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其材料和烧造技术只有江西景德镇才能办得到。”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其中有三种就产自河南,而且其产地有的就在郑州辖区内,有的则紧邻郑州。能够烧制出举世闻名的御用瓷器,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没有技艺精湛的制瓷窑工,能够办得到吗?无论景德镇的制瓷原料如何丰厚、窑工们的技术如何高超,至少在宋代和宋代以前,尚未烧制出被官府推崇、宫廷御用的名窑瓷器来。更何况,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在五代时期,地处后周西北边陲,远离后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耀州黄堡窑,也已经烧制出了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特征的青釉瓷器呢?(是否就是柴窑?另当别论)怎么能说:“其材料和烧造技术只有江西景德镇才能办得到”呢?

   由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写、江思清主编的《中国的瓷器》一书中说:“柴世宗在位只五年,干戈扰攘之际,在郑州建御窑是大成问题的。”陈万里先生在《中国青瓷史略》里也说:“周世宗在位的年代仅有六年(公元954—959年),这六年正是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混乱时期,在郑州创造御窑是大成问题的。”容我毫不客气地讲,以上两种说法,虽出自“权威”之口,但都反映出他们对后周历史的无知,对从古至今的战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五代后周都汴,郑州乃京畿之地。周世宗柴荣为了统一中国,在其执政的五年多时间里,的确是南征北战,烽烟未熄。但之所以能够兵强马壮,所向披靡,屡战屡胜,正是有赖于社会稳定,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作为他的坚强后盾。战争的常识告诉我们,越是打仗,后方的生产建设越是如火如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如果因为战事不断,连建窑烧瓷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那么整个国家的黎民百姓、几十万大军吃饭、喝水、日常生活所需的器皿又从何而来?更不用说上至皇宫贵族,下至人民大众穿衣所需的布疋、军队打仗所必须的盔甲兵器,就更不可能办作坊,建工厂生产制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八年,可谓旷日持久。尽管前线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但是无论是敌占区、国统区还是解放区,该上班的仍然上班,该种田的不误农时,该上学的照样上学。该修的铁路、公路照样修,该建的工厂照样建,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仍然在战争中不断地推进着,发展着。

   在本文的一开始就介绍过,周世宗柴荣“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更是中国历史上十大贤君之一。他在位的时间虽然仅短短的五年多,但他英武贤明,励精图治:他大规模地改建扩建昔日本是节度使的军镇,而今已是后周王朝首都的汴梁。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汴梁成为规模宏大、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国内外景仰、繁荣兴旺的大都会。他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澄清吏治,提倡清正廉洁,严惩贪官污吏,严格法制,使政权得到巩固。他崇文制典,注重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堪称五代诸多皇帝中绝无仅有。他均定田赋、兴修水利、废寺限佛、铸钱兴商,大力发展经济。这样一位“较之汉之文武,大唐之太宗,不逊分毫”的后周皇帝,为什么在某些人的眼里,连在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祥和的京畿重地郑州,建几座烧瓷的土窑都成了大问题呢?所以,我不得不再次提醒某些“专家”,你们办不到的事,别人不一定不能办到;你们没有见过的东西,人世间就不一定不存在!

柴窑的窑址究竟在不在郑州?最近有了新的消息。二00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郑州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为《消失千年的柴窑就在新密——柴窑居“钧、汝、官、哥、定”诸窑之冠,在新密找到了线索》。现将这篇报道的全文抄录于后,以飨诸位同仁:

   本报讯,记者从新密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牛店镇月台村,一个大型古瓷窑遗址近日被发现,文物考古专家称,这个大型古瓷窑遗址,有可能是五代后周的御窑柴窑所在地,该大型瓷窑遗址的发掘,将有望破解消失千年的柴窑之谜。

   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创烧的柴窑,烧出的瓷器滋润细腻,技艺精绝,位列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前,为诸窑之冠。但柴窑产品有限,传世极少,有“片柴值千金”之说。柴窑的具体烧造地点更是成为千古之谜。

   柴窑窑址至今尚末发现,一般认为在河南郑州一带,如《陶雅》说:“柴窑出河南郑州。”《陶雅》亦称:“后周都汴,唐属河南道……柴窑,当即在其都内。”

   此次出土的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月台村,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存有古窑址数十座。经试掘,文物专家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出土的部分器形规整、器表光滑、器壁厚薄均匀、胎质坚硬、釉色优美、玻璃质感较强的青瓷器,为探寻五代柴窑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专家还考证出,据月台村柴窑村民组柴氏家谱记载,此地窑址即为后周柴窑所在的方位。

   新密市月台瓷窑遗址为五代至宋瓷窑遗址,这对研究河南瓷窑由北向南发展的过程,及钧窑、汝窑的发展源头,探讨中国瓷官窑的起源等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今年8月份,月台瓷窑遗址已被公布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报记者 熊堰秋 通讯员 杨建敏)

   本文作者注:新密市属郑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距郑州40公里。

   (四)、对柴窑的釉色有争议

   根据历代典籍的记载,柴窑的釉色应该是“天青色”。

   对于柴窑釉色来历的记载,我认为历代典籍中,尤以明代谢肇淅《五杂俎》的记载更为准确:“陶器,柴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所司”,是指“司职瓷器烧造的官员”,也就是主管烧造瓷器的官员;“请其色”,即“请示所烧瓷器的釉色”。所以,周世宗的御批才写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如果是“请瓷器式”,周世宗的御批便是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了。此外,谢肇淅还说柴窑的釉色是“色既鲜碧”。“碧”,就是碧蓝色,这正是“雨过天青云破处”时天空所呈现的颜色。明代徐应秋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蓝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其它典籍在谈及柴窑的釉色时,大多说“青如天”。“青如天”,指的就是天青色。“天青色”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天蓝色”,或近似天蓝的颜色。柴窑的釉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有。乾隆皇帝在《咏柴窑碗》一诗里说:“色如海玳瑁”,但紧接又提出:“《青异》、《八笺》遗”。意思是说,这种海玳瑁色的柴窑碗,是不是《青异录》和《遵生八笺》在记载时给遗漏了呢?在另一首《咏柴窑碗》诗里,乾隆皇帝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质疑:“都为黑色无青色,记载谁真实事谐。”意思是说,这几枚柴窑碗怎么都是黑色而没有青色呢?典籍的记载应该与实事相吻合,究竟哪个是真实的呢?我大胆地猜度,乾隆皇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典籍的记载应该与实物相吻合,要么典籍在记载柴窑的釉色时有遗误,要么这几只黑釉碗就不是真正五代后周的柴窑碗。

   现在,有不少柴窑研究者认为,柴窑的釉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釉色都有。而且市面上确也出现了不少各种釉色的所谓柴窑瓷器。

我个人认为,柴窑的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至于还有没有其它釉色,目前尚不能肯定,只有等考古发掘报告公布以后,方能做出最后定论。

   (五)、柴窑的续烧时间及后世有无仿制

   柴窑究竟一共烧了多少年?后周以后有没有续烧?我认为,根据历代的典籍记载,是比较容易搞清楚的。

柴窑为世宗柴荣所创烧。柴荣在位五年零六个月,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驾崩,其子柴宗训于显德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遵世宗遗诏,即皇帝位,是年七岁,世称恭帝。显德七年(公元960年)一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禅位,恭帝在位仅半年时间。满打满算,柴世宗在位时柴窑烧制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至于世宗柴荣的义弟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初期,是否续烧柴窑,至今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赵匡胤不可能今天登上皇位,明天就下令停烧一手培养他、提拔他的义兄周世宗所苦心创建的柴窑。至少,在赵匡胤执政初期,续烧柴窑瓷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至于后周以后的历朝历代有没有仿烧过柴窑,我认为可以基本肯定:没有。

首先,北宋欧阳修在谈及柴窑时,就已经说道:“今亦不可多得”。也就是说,柴窑瓷器在当时还是有的,只不过不是很多罢了。如果在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柴窑还在续烧,作为大宋王朝的高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是应该知道的,而且在宫廷里也是可以见得到的。宋朝立国于公元960年,欧阳修卒于公元1072年,也就是说在后周被宋朝取代以后至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柴窑是有可能再没有续烧的。元代的典籍尚未发现有关柴窑的记载。到了明代,各种典籍记载的较多,但都说柴窑“近世少见”(明洪武曹昭《格古要论》)、“今不可多得”(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柴不可得亦”(明张应文《清秘藏》)、“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明谢肇淅《五杂俎》)。清代“康、雍、乾”三朝,是瓷器仿古之风最为盛行的时期,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各朝之器,可以说是无所不仿。但是,至今没发现有仿柴窑的记载与实物传世。难怪,清宣统时期的程村居士,在其所著《柴窑考证》中,喟然叹曰:“汝、官、哥、定,虽亦不多见,然世间尚存者;至于柴器则珍逾星凤矣。颜云,柴窑片瓦值千斤,极言其难得可贵也。”

   柴窑的仿制,大多出现在近期,特别是近一、二年。目前,市场上各色各样的“柴窑”瓷器大行其道。我诚恳地希望诸位藏友们擦亮眼睛,百倍警惕!

 

【未完 接续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窑神韵--真正影青瓷
夫物盏集:10分钟阅尽中华陶瓷史(建议收藏)
古陶瓷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试卷
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柴窑新探索——即将揭开的千年谜团
名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