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吗?温州的铁路、机场、大学都是老百姓自己掏钱建的!

“我发现你们温州人有这么一个特点,特别爱搞集资众筹。”

“是吗?”

身为一个温州人,在一个温州人都习以为常的集资大环境之下,竟然不知道这也是温州人的一大特点。仔细想来,现在的大至整座温州城的繁华,小至贯穿每一个村落的水泥路,似乎都与现时兴的“众筹”二字紧密相关。

而爱搞集资众筹的温州人,背后藏着的是什么呢?

大 温 州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曾几何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温州,借着水路也是一片繁华。直至明、清海禁政策,这样的地理位置反倒成了扼住温州发展喉咙的手,使得温州此后只得苟延残喘。

中间也靠走私尝到了一点金钱的味道,可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直至温州被评为对外开放全国14个沿海城市之一,才算是看到希望。

可是因着地理位置的缘故——处于离台前哨位置。对不起,一旦战火起,第一个牺牲品就是温州,国家不太可能过多投入,谁知道哪一日就打水漂了呢?

温州这个地级城市,既不通铁路,也没有机场,更没有人才作为发展储备。

而民间力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放异彩。

01、永强机场——政府与民企的气魄

2018投入使用的温州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

进不来,出不去,只有“水”(温州话:“水”与“死”同音)路一条。

连去省会杭州都只能坐八到十个小时汽车,还谈什么对外开放?不过就是一个空口号罢了。

温州人想出去,跨山越海“飞”出去。

1985年5月,温州市长卢声亮作为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温州要建机场。”

会议期间,卢市长与浙江省委铁瑛书记、薛驹省长、徐启超副省长约见中国民航总局沈图局长时提出。

“我同意建温州机场,建一个地方机场大概要八千万。这样吧,中国民航总局出三千万,其他的你们自己筹集。”

至少5000万。

如今听来不算是一个骇人的数字,但在当时,对于市政府一年的机动财力只有1000多万元的温州来说,实在难!

而这时候一家家已经站起来的民营企业就将这笔钱筹集了起来。据最后《人民日报》所报道,共筹集6000多万元,比所需更多。

1990年的温州永强机场

我多次嫌弃过温州机场,比起其他城市的机场,破旧,狭小,一点也不气派。

现在想来,这座一点也不气派的机场背后,体现的是温州政府,是一所所民营企业的惊人气魄。

02、滚烫乡情 铺就百姓之路

老火车站上南怀瑾老先生书写的温州二字

温州火车站与老金温铁路的建成通车息息相关。

三面环山,这样的地理位置要修建铁路,难!骨头难啃,就别啃了。所以国家并不支持温州修铁路。

知道温州人需要铁路,我给你们修好。”

怀揣着对家乡发展的愿景,南老就成为了金温铁路的催生者。

南怀瑾大师

“我是被乡情所动,无法推却呀。'

南老这一句话说出了多少在外温州人的心声。人人都惊叹的温州民间力量多是因着这一份乡情吧!

1.7亿的修建预算,南老尽全力也只能筹备到部分资金。但是南老身后紧随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温州百姓。

十块钱一股,千千万万位沿路百姓都成为了金温铁路的铺就者。每一股之下无关利益,与情有关。滚烫的乡情叫温州再也不是那个只有“死路一条”的破落城市。

1998年,在温州籍学者南怀瑾先生筹资下,中国第一条由香港、地方和铁道部三方合资兴建,全长251公里贯穿浙西南山区的“金温铁路”开通。

1998年6月11日“海鹤”号列车驶出温州火车站

“说不定等金温铁路建成,已经没有机会去坐了。”南老一语成谶。

03、1151万元背后的无数张“3元券”

温州大学入门便可以看到的雕像

“你们说想要建铁路,我帮你们把铁路建好了。借余生,我想为中国人修一条大路,这一条路,就是文化大路。”

南怀瑾老先生所期待的文化之路也成了温州人民殷切的盼望。

文化需要人才,可是在人们心中,温州铜臭味满满,谈什么文化?

没有大学,导致每年温州地区的高考生源,多被外地高校录取,可高校毕业生分配到温州来的数量却并不多。

于是,筹建温州大学便成了当务之急。

1984年温大建成了。

可是这所大学却是一所被人笑称“田螺壳里做道场”的大学。

太穷了!

蛟翔巷校区大门

一笔47.5万元启动资金,一辆旧上海牌小车和一处位于蛟翔巷原市行政干校的6亩地,就是老温大的全部家底了。

拥挤的环境,82名学生,这样的大学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文化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也成了幻想。

那就改变!

可第一期的工程就要600万元,这笔金额令市政府捉襟见肘。向上求助?然而,省政府在同意筹建温州大学的批复中明确指出,经费以地方自筹为主。

“买车子送奖券!”

一声吆喝声,惊醒了时任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的金文斌。

采取彩票发放的形式向人民群众们进行募捐。凡是捐资了3元的人基金会都会赠送一张“温州大学基本建设三元券”来作为纪念。

人人抢购的三元券

有小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都拿来捐给了温大基金会、有山区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卖掉用来买了“三元券”……

温州卷起的这一股“三元券”热潮让温州切切实实成了“温”州。

小 温 州

大温州的建成是一所所民企,一位位温州百姓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而大温州之下,又有许多我们心中的“小温州”。

04、小区——“无空吵“背后的主人翁精神

俏妈说她所在的小区号召住户出钱重新装潢一楼大厅,而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温州人爱集资。

“我们小区一楼太摆不上台面了,我们每个人出点钱修一下吧?”

一呼百应。

最为讲究面子的温州人,房子是彰显地位的最佳标志。这一集资号召无疑戳中了每个住户的心声。

但除了爱好面子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温州人的一种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小区是我的小区。

于是,凭借着这样一种想法,被楼层被大厦隔断的邻里情再一次滚动起来。

我相信不仅是俏妈所在的小区,每一个小区总有这样一群“爱折腾”的住户。

有时候无奈,总觉得有点“无空吵”(温州话:无理取闹),但是这样一个情况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温州人不是独立的个体,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群体。

05、村子里——镌刻在石碑上的热爱

村口的石碑

去外婆家,村口有一块石碑,是在这个村子修完路那年立下的。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听外婆说,以前村子都是坑洼不平的泥路,出行极为不便利,这个村子的存在好像自带隔离效果。

于是,村民就开始自发筹集资金修路,甚至也有很多人自愿加入道路建设。

细细看过那块石碑,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石碑上记着的有50元有200元,金额不多,但对于那时候的村民来说,是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

碑上镌刻了名字,似乎就与故乡相融了。集资的背后是每一个村民对脚下土地最深刻的热爱。

而这一份热爱也一辈又一辈传承了下来。即使身在他乡,所住之处再富丽堂皇,却总会在午夜梦回想起那个不甚富裕的家乡。

“你们温州人怎么人在国外还想着往家乡送钱?”外乡人永远不解,这才是我们温州人。

不 可 估 量 的 温 州

无数个人心中的小温州拼凑出大温州这座城市,但是温州这个城市近几年来在很多人眼里却是不被看好的。

网络上屡次出现这一类文章,问温州是否已经穷途末路了。但是,温州发展中每一次集资众筹的现象背后都在证明温州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06、众筹——风险利益交织下的新活力

其实在现在说起来,集资不算一个好词。

最初要写这篇文章搜集资料的时候,我看着满屏的“非法集资”陷入了沉思。曾经的“集资办学”一类的好词都变成了“集资诈骗案”。

这个尴尬的局面,让人们对于“集资”退避三舍。但是在网络等新经济成长繁荣的后工业时代,集资的兄弟——众筹便开始持续走热。

众筹,起源于美国,被称为“贩卖梦想的生意”模式。

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的梦想蓝图迫于钱的压力只能是一场梦?但是众筹却让这些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你说出你的梦想,就像在黑暗的旷野里举起的火把,吸引来的是与你怀揣同样梦想的人。孤独的火苗最终就凝聚成了燎原的大火。

2013年9月9日,111名年轻人用众筹的模式一起筹集了100万元,在瑞安开设了一家咖啡馆。

利益共担,风险共担。自此之后,众筹成了温州现下经济发展的一股新活力。

谈起温州的未来,有人说,温州以后只会成为一座废城。

但是,你且看吧,只要有“众筹”与“集资”这样的凝聚力在,温州这座城就永远不会失落。

人都道,商人重利轻别离,但我想温州这座以经商闻名的城市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集资众筹的背后,是一份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

温州的“温”,是温暖的“温”。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国后温州的第三任市长是谁?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温州商人,智者的思绪~
民航史话:温州机场——中国第一个集资建造的机场
温州:一座充满了悬念的城市
浙江的诗画山水风景02
温商,你凭什么纵横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