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费者: 运用行为心理学辨别传销和误导
   



几年前财经郎眼播出的一档节目,当时引起了从监管到消费者各层面的强烈反响,随即也针对视频中提到的问题,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来保护保险市场消费者最终的权益。


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维权和整顿,保险市场对消费者更友善了么?



★ 家里不知道是什么的一沓保单

★ 在银行被骗买保险而流泪的妈

★ 销售误导引发医院手术费拒赔

 


这些情况其实依然很普遍……


Why?因为还是有那么一帮人,就是我们上一篇文章开头里提到的那帮人;





他们住别墅、开路虎,以师徒相称,发展团队,亲传“销售”技能。传授的招式出神入化,让人防不胜防。最为常见的两招,号称百无一失,让消费者无法还击。


Typical tricks

典型招式

01

第一招:熟人杀


02

第二招:大公司斩


这样蹂躏消费者,保险还能保险么?


这些人的存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潜在或实际的财产损失,而且也摧毁了消费者和保险从业者之间的信任,破坏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名声。


他们卖的产品虽然保险,但他们不是保险人,他们是传销人。他们绑架了保险,打着保险的幌子在做传销。他们利用了熟人和大公司:熟人本应是更多的信任,大公司本应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却让他们演变成了招式,来对付保险消费者。


 

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要识破他们、孤立他们,让具备专业知识、真正为百姓服务的组织和保险人获得更多的信任支持,使更多的消费者得到更优质的保障,倒逼那些用保险做幌子、把精力放在发展团队的传销大师改邪归正或者卸甲归田,还保险业一片碧海青天。

消费者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套行为检测系统,可以最快速度识破潜伏在保险业的传销人,它叫做:


反传销反误导从业最低标准行为监测系统

minimum standarded behavioral evaluation system of counter-ponzi scheme and fraudulence


这套系统的科学原理,基于行为心理学在保险销售上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国内外保险业务员的话术、行为、和业绩三者之间关系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业绩不错并且受到保险消费者好评的业务员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 一定要清楚风险,提示客户能保障和无法保障的风险;

2. 一定要提示客户能保障和无法保障这些风险的时间;

3. 一定要亲自看条款;

4. 一定要亲自看很多其他公司的产品条款;

5. 一定要清楚各产品的利与弊;

6. 一定要对保险的市场、主体、产品有正确的基本常识。


这些素质,是道德、品行、负责、努力的外部特征。通过回答行为检测系统中的六个问题,就能够体现出来; 或者说,不具备这些素质的传销人,他们的回答会一下子暴露自己。



请看两个接近实际的案例


传销人的回答应该很接近: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真正的保险人,回答应是这样清晰明了: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能够清晰明了回答这六个问题的,是有道德、负责任、掌握最基础保险知识的业务员应该具备的最低标准。而“传销人”则会含糊不清,因为ta不看条款,只知道自己公司的产品亮点、不关注市场和其他公司动态,不具备上面说到的六个基本素质,即,“从业最低标准”。您就不要再跟ta聊保险了,ta不是保险人,ta是传销人,ta应该被孤立、被淘汰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通知:




严格规范保险销售



作为消费者:

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保护自己的权益,主动对接触的保险销售(包括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的、银行的、医院的)进行行为检测牢记反传销反误导从业最低标准行为检测系统:

同时,发给家人朋友们,让他们也得到保护; 用我们共同的力量,让保险业的传销和误导暴露并消失在我们犀利的目光之下。



康泰家庭保险咨询服务


匠心筑梦 实干兴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卖保险”是“港漂”的最终归宿吗?
买保险,总保费却相差10.32万,信息不对称该如何打破?
重大疾病险为何遭遇诚信危机
独家测评丨平安守护福,让你人生不幸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保险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辰课堂】王辰:代理人的佣金从哪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