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电影史简述(一)

电影的故乡 

      电影号称是人类各种艺术中唯一一种知道确切发明日期的。现在一般把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放映电影《工人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当作电影的生日。但是,电影的实际年龄,就象一位电影女明星的实际年龄一样,要比她自己愿意承认的老得多。 
      

       我们现在既然谈的是美国的电影,不妨就站在美国人这一边。按美国人的说法,加州不仅是现代电影的大本营,还是电影的故乡呢。1872年,铁路大王、加州州长斯坦福跟人打赌说,在马飞跑时,有一瞬间四脚同时离开地面。就为了这件琐细小事,铁路大王掷下了两万五千美元的赌注,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然后他找着名的摄影师穆布里奇来为自己作证。穆布里奇原是英国人,随着淘金大潮移民到了加州,拍摄了许多加州的野外风光而名声大噪。穆布里奇受斯坦福之雇开始研究马的运动,却不幸卷入了一桩谋杀案:他把他的妻子的情人给杀了。穆布里奇最终以精神暂时失常为由被判无罪,研究工作却被耽搁了。

      直到1877年,在经过许多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穆布里奇才找到了解决办法:在赛马跑道的旁边一字排开放上十二架照相机,又在跑道的中间横空拉上丝线,丝线的一端连着照相机的快门。当马跑过来时,踢断了丝线,也同时拉动了快门,而纪录下了马的瞬间运动。这些照片证明了,的的确确,马在飞跑时会四脚离开地面,铁路大王钱袋里又多了两万五千美元。但是这些照片的用途并不只是用来打赌。穆布里奇进一步发现,如果把这一系列马奔跑的照片连在一起绕在一个转动的轮子上用幻灯放映,就可以重现马飞跑的情景。在1879年,他发明了一台用于放映这些“活动画片”的机器,此后又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拍摄了一系列纪录各种动物以及人的运动的照片。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画片视为电影的雏型,但是穆布里奇是用了许多台(而不是一台)照相机来纪录一系列的动作的,每一个画格就需要一台照相机,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电影。 

      穆布里奇的这些研究很受当时科学界的重视,他也带着这些照片周游世界巡回演讲。法国人马莱听说了穆布里奇的研究后,根据左轮手枪的原理,发明了“摄影枪”,可以一次拍摄十二张照片。另一位法国人普林斯据说于1888年在英国发明了可以连续拍照的摄像机,但当他动身前往巴黎准备向有关官员展示该项发明时,却在旅途中神秘地失踪了,成了摄影史上的一件悬案。但是我们还是把视野局限在美国吧。如果要在美国寻找电影的故乡,还是应该把目光从西部转移到东部——新泽西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 

     1888年穆布里奇巡回演讲到了新泽西,见到了爱迪生。爱迪生在当时已是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已注册了近百项专利,其中他最为得意的发明,是留声机。获悉了穆布里奇的研究后,爱迪生就想:何不在留声机的基础上再发明个“留影机”?果然,到了1891年,爱迪生实验室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摄影机。爱迪生把这项专利注册在自己的名下,并声称自己是摄影机的唯一发明者,许多历史学家也一直把爱迪生视为摄影机的发明人。       

      直到1961年,有历史学家去查了爱迪生实验室的档案,才发现真正从事这项研究的是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英国移民狄克逊。这时候的爱迪生实际上已成为商人,并不亲自动手搞研究,他的作用,就象现代科学实验室的导师一样,是确定研究方向、提供资金和探听消息。后面这一点也很重要。爱迪生最初的设想,是发明一个类似留声机的机器,把影象纪录在转盘上。研究了一年,一无所获。1889年,爱迪生到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见到了马莱。当时的照相机普遍用感光玻璃做底片,不适于连续拍摄;几年前美国的柯达公司发明了感光纸,马莱马上把这种感光纸卷起来用在“摄影枪”上面代替感光玻璃。爱迪生了解到马莱的这项发明后,回去就抛弃了用转盘纪录影象的设想,而改用柯达公司最新推出的胶片。狄克逊把胶片裁成35毫米宽,又在两旁打上齿孔,世上第一卷胶卷就这么诞生了,并且成为以后的工业标准。爱迪生制定的另一个标准却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把拍摄速度定为每秒四十个画格,认为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产生最自然的动作(以后大家一般只用每秒十八到二十二画格,进入有声电影时代之后,则固定为每秒二十四画格)。在当时的条件下,以如此高速运转,使得每卷胶卷的长度受到限制,确切地说,每卷只能有五十英尺长,否则就会容易绞带。五十英尺长的胶片只能拍摄大约二十秒种。 

       摄影机发明了,电影也有了,怎么让观众看到呢?或者说,怎么通过它来赚钱?爱迪生再次想到了留声机。当初他推销留声机时,是把它放在娱乐场里,让听众挨个戴上耳机听,每听一次交一次钱。因此,尽管当时幻灯放映已相当普遍,尽管当时其他人都在研究如何把电影投映到屏幕上供多人观看,尽管狄克逊本人也想要研究放映机,爱迪生却认为,电影应该每次只允许一个人观看,每看一次交一次钱,只有这样才能赚钱。按爱迪生的要求,狄克逊很快就制作出了“活动视镜”,电影被关进了一个密封的箱子中,观众要把眼睛贴在一个小孔上朝箱里观看——自然,每次只能一人。 

      1894年4月14日,十台活动视镜排成两排在纽约市百老汇首次营业,每台放一部电影,每部电影持续大约二十秒。观众交二十五美分,可看五部电影。这一天,爱迪生赚了一百二十美元,也就是说,首批电影观众差不多有五百人。 

      这些活动视镜也开始出售,每台标价三百五十美元,按当时的物价,实在贵得吓人。虽然爱迪生漫天要价,人们却难以抵制电影的诱惑,这项新鲜玩意马上传播开去,芝加哥、旧金山……美国的各大城市紧随纽约之后也都开了活动视镜营业处。活动视镜很块地也出现在欧洲各大城市的街头。欧洲的发明家们瞻仰了爱迪生的机器,觉得不错,但也认为可以做得更好。这些人当中即包括卢米埃尔兄弟。全球性的竞争开始了,美国人在竞争中很快地被抛到了后头。 

电影资源整合

资源精心整理,需要的小伙伴可关注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博会的科学传奇】之漫话电影
钟奋生每日分享2020.2.11
打赌诞生的电影
1877年11月21日 ,爱迪生宣布发明留声机。
发明大王爱迪生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科创的奥E丨《神奇的材料》与被塑造的我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