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美呀那个浪那个翘啊那个大

王叔晖先生的《红楼梦》十二钗虽不全在,但此8人(薛宝琴双生花)与未完成的“惜春作画”确是绝代仕女,大家可与孙温【清】、改琦【清】、仇英等仕女图的风格进行对比鉴赏。

先贴几幅上述名家画作热场:

现代教育出版社在2009年12月28日出版的一册《清·孙温全本红楼梦》限量版,定价698。

快递员定不愿送这货,太重,所以出版社配个大尺寸帆布袋,如女孩能一口气扛上7楼肯定汉子级。

全书共514页,230幅工笔重彩巨画,只有此开本才能展现它的美轮美奂。

花藏乃4973

原稿为绢本工笔重彩,收藏于旅顺博物馆,为何在旅顺也有个小故事,此刻太晚了不想整太长,暂不展开。

此书为北京印厂印制,无论纸质还是印刷效果均十分赏心悦目,但实在太重大,必须放桌上翻,无法捧读。

博物馆藏画为绢本,如印到娟上,相比纸本光泽度是否会更加接近原作?

共230幅画面,表现了3000多人物形象及各类场景。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工笔重彩清代孙温《红楼梦》全图为推篷装,共有24册,其中一册是空白,其余每册各有画面10开,现存画面总计230幅。画心绢本,纵43.3厘米,横76.5厘米。绢包木板封面底,无题签,无题跋。画作绘制年代为清同治至光绪年间。全图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画面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遗。从第二开画面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其中103至108回缺失)。周汝昌称此画册为“红楼瑰宝”。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可以捧读的版本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此书编辑欠佳,尤其文字部分

上图文字下方画点处:1应为麻“”鹑衣。2应为“俄而”,是不久的意思,不是“只见”。

开篇如此,后面更多错误。此书编辑完全不懂环保,浪费资源。就应该这天让他拿根棍上外面乞讨。

西泠印社出版的《清改琦红楼梦人物图册》

改琦画元春

王叔晖画《西厢记》时便立志跳出古人的影子,王先生同样画过《元春》,大家可以全篇对照观看,完全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意图。

改琦画小红

改琦画思棋

改琦画尤三姐

改琦画宝钗

王叔晖1979年同样画过《薛宝钗》,虽两人都手持折扇,但风格大有不同。花更喜王叔晖笔下的宝钗。

2016年的红楼梦主题日历中也有历史上多位名家作的红楼梦工笔画

仇英画作

王叔晖曾细致学习研究过改琦与仇英等名家画作,致力于青出于蓝。

从历史角度对比赏王叔晖创作红楼梦人物:↓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

晴雯是作为一个礼物送给贾母的,既是礼物,其命运当然该由拥有这份礼物的人来决定。

晴雯心再比天高,身却终为下贱。她明白宝玉虽是淘气,却是她的主子,她必须尽到一个奴才的责任与义务,带病连夜替他补衣。她在维护尊严的光环下,仍不失身份尽其所能,这便是维护了最原始最高贵的人性。同时也为晴雯身上带来了更多的闪光点。

然而曹雪芹并没有忘记晴雯仍是一个丫头,便不惜笔墨的刻画了一动人的情节,那就是《红楼梦》第52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节,为晴雯的形象添上可敬之笔。

1957年,王叔晖先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了工笔画重彩画《晴雯补裘》。这也是王叔晖开始创作《红楼梦》十二钗人物的第一张画。

《林黛玉》是王叔晖1978年初创作,从起稿到完成只用了十几天时间,这在王叔晖的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是由于林黛玉的形象已在她心中蕴藏多年,创作欲望强烈,所以能够一气呵成。王叔晖在创作《林黛玉》时已66岁,历经人生风雨洗礼,绘画风格成熟,从1957年创作了工笔画《晴雯补裘》十一年来,这是她重画《红楼梦》的第一张作品,凝结了画家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热爱和思索。《林黛玉》在完成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坚定了王叔晖创作红楼十二钗的信心,也成为王叔晖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之一。

从画面的构思上看,王叔晖的《林黛玉》匠心独具,她不在葬花,不在读西厢,也不在焚诗稿,而仅仅是独坐纱窗。这种消失了具体章节及事件的模糊性叙事,扩大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更符合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模糊性描述。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没有直接具体的描写,她的形象是虚无飘渺模糊的,除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虚幻概念,林黛玉在曹雪芹笔下本来就是一个符号化了人物。绘画与文学不同,对人物的形象、衣饰的描述是具体的,但王叔晖巧妙地用情节上的模糊性代替了原著中形象上的模糊性,这种对于不定点的置换,保持了与原作感觉上的一致,避免了由于人物形象的具体化而导致的偏狭。选择黛玉独坐纱窗的形象,也很符合原作对她的描写。书中写林黛玉“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在自己的诗中也多次提到独坐纱窗这样的场景。可见,王叔晖在画中所描绘的这一情景很符合林黛玉的性格和习惯,看似平淡无奇,而实包孕丰富,含蓄蕴籍,令人回味无穷,有不言而言之妙。

王叔晖不但在选取场景上独具慧心,在选择出现在画面里的事物上的用心之巧也让人叹服。画面上,除了林黛玉之外,还有绘有一只鹦鹉,它与黛玉遥相呼应。鹦鹉虽能学舌,却并不“解语”,所以这一只可爱的鹦鹉并没有给画面带来温暖与活力,反而更显出黛玉精神上的的孤寂冷清,“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在黛玉的身后有一件屋里的摆设,王叔晖选择了把它画成一个树根做成的花架上摆放着一块石头。这件摆设在形式上,以不规则的曲线造型为主,与规矩的地面、窗户等形成对比,互相穿插呼应,使画面和谐而丰富,增强了节奏感;在内容上,一方面与黛玉自然纯洁的心性相吻合,另一方面或也暗示藏于她内心,带给她悲、喜的木石前缘。至于窗外那千杆修竹,用意比较明显,一是点明主人公的身份。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正是“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二是以竹子来比喻林黛玉高洁的品性。竹子枝干挺拔,修叶常翠,且自身有节,外直中通,恰似黛玉“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性格特征。画中竹子的取势与林黛玉一致,暗喻她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

这幅作品创作于王叔晖晚年,技法成熟,呈现出浑厚典雅的画风。王叔晖的仕女画既继承传统又有许多创新。这张《林黛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把林黛玉不肯向现实妥协,高洁脱俗,但又孤立无援,精神上陷入孤寂苦闷,愁肠百结而无处诉说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衣纹勾线均挺流畅、劲健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清雅沉艳,在“尽精微”中体现“致广大”的精神气度,毫无明清以来是仕女画中所常见的萎靡之气。同时,我们在这张画中也可以看到王叔晖对西方绘画经验的借鉴。屋内的地板、隔扇、古琴及陈设都合理地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并且把明暗表现创造性地融入到平面的敷色之中,既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体积感,又保持了古典的审美情趣。

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从小死了娘,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由贾赦作主,嫁给了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绰号叫“中山狼”的孙绍祖。将迎春嫁给孙家,实际上等于拿她抵债。可怜迎春这个金闺小姐没有像她的名字一样迎来春天,却丧身于“中山狼”之口。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便是迎春的判词。

迎春生性懦弱怕事。她在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贾府里出现风波——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与表兄秘密往来,被抄出“罪证”,行将驱逐出境。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却无动于衷,不加过问,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

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事情闹起来了,迎春的大丫头病中的司棋,也勉强挣扎着过来帮绣桔责问乳母之儿媳。然而,就在这激烈争执的时刻,这位迎春小姐也不管,居然“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王叔晖先生就是根据这个情节于1984年12月创作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金钗之一的《贾迎春》。

从画面的取材上看,没有表现丫鬟司棋、绣桔、乳母之儿媳激烈的争执的场面,而是面容姣好的迎春坐在卧房内的木床榻上安静的专心致志的看着她的《太上感应篇》,一扇糊着白色纸的回纹格窗户半开着,更显得室内窗明几净。

在人物的刻画上,王叔晖先生运用高超的画技表现出迎春的神态温柔安详,哪怕外界翻天覆地的吵闹,自己也气定神闲的丝毫不受影响。

在房间的布局上,迎春的卧室陈设简单毫不奢华;一只云纹鼓钉白瓷绣墩上放一盆海棠花,线条简约的木制花架上放一素白冰纹花瓶,插一枝桂花,整个画面看起来协调雅致,典型的大家闺秀闺房的布局。

在传统的古代,桂花还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海棠花代表团圆团聚的美好愿望。王叔晖刻意为迎春的卧房设计的这两种花卉,也算是对这个被“中山狼”残忍吃掉和被封建宗法制度这只“无情兽”摧残致死的女子的一种良好祝愿祝福吧!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她的美是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恰是代表了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倘若不是集贤良淑德于一身,在荣国府这样一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大家庭里,宝钗是不会深得恩宠,获得“主子与奴才们”广泛的喜爱与赞誉的。

王叔晖于1979年制作的这幅《薛宝钗》,是取至《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一个章节。书中这样描写道:(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窗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从画面上表现来看,一棵老柳垂下千万绿丝,代表了时间发生的季节;一对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正翩翩欲飞过河去,而衣着朴素无华,项上戴一如意形金锁的宝钗手拿折扇在滴翠亭外仿佛在扑蝶,又仿佛停住脚听到了什么,画家对人物这种一心二用的描绘表现的淋漓尽致,实为鲜见,充分体现了王叔晖在制作绘画中,深刻理解原作的严谨态度。从画的另一方面看,那蜿蜒迂回的亭桥仿佛暗示着宝钗这位表面看似“藏拙”,而内心世界复杂而又老于世故;同时也暗喻薛宝钗的人生道路并非象其所作诗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所当然。总之,王叔晖的这幅《薛宝钗》图严格遵从了原书对人、对景物等的描写,并用高超的构图透视的原理和娴熟的绘画技法,还原了书中描写的抽象事物到运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具象,而画面是那样的和谐唯美,寓意是那样的深刻深动。

王叔晖虽然擅长画仕女,但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创造了一整套工笔人物画技法,有些技法称得上“绝技”!王叔晖作界画的技巧也很绝妙。在我国美术史上,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界画手法渐渐无人问津。王叔晖继承传统的界画技法,亦接受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创造性地将画中的楼台、殿阁;凉亭、暖榭、长廊、窗棂表现得错落有致规矩有方。从这幅《薛宝钗》里用界画表现的曲桥和滴翠亭可见一斑,不管是亭的榫卯结构还是筒瓦、菱形窗格;还是亭桥栏杆汉白玉石柱,都竟然绘制得丝丝入扣,不差毫厘,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薛宝琴,《红楼梦》人物,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自幼读书识字。因生得美貌,又聪慧机敏,十分讨贾母欢欣,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欲把她许配贾宝玉为妻,可惜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

人见人爱的薛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她与宝钗、黛玉共战湘云,妙句迭出,从容自如;后来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惟独她那首《西江月》声调壮美;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素习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这十首诗的出现使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分量大增,是显而易见的。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这样写道”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原著对这段宝琴立雪短短十几个字描写,的确给人一种遐想中的美。而王叔晖先生却善于将这种抽象的描写,用她那妙笔丹青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意境表现出来。这就是王叔晖先生于1981年春绘制的《薛宝琴》。

画家都喜欢宝琴,而目前最好的工笔仕女名手华三川先生还别出心裁地给宝琴加上一顶斗笠,但他画错了,那是探春。只有王叔晖先生的宝琴与原著里描写一致,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红楼梦》四十九回描述“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 既云“金翠”,自然是一种有着金属色彩的绿色。

第一幅画过之后,先生感觉凫靥裘的色彩过于凝滞,颜色也显得不够明快,不够满意,之后就又画了第二张。

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981年夏,王叔晖先生根据《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创作了《王熙凤—平儿》。

原著这样写道:(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在整个《红楼梦》里,对王熙凤描写的章节有很多,有的也很能代表王熙凤心狠手辣的个性,为什么王叔晖先生不去截取,反而对这段很不起眼的小章节情有独钟,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曹雪芹在叙述荣国府的时候,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吗。

就在第六回,曹雪芹写道:按荣府中......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粒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突然间,仿佛明白和理解了王叔晖先生在创作《王熙凤——平儿》时,也遇到了同样情形。同时,历来绘制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的画家很多,大都把王熙凤绘制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的面艳心狠程序化形象。按王叔晖先生不走别人走过的路,开创自己的作风的个性,就不难理解王叔晖先生为什么选择这段描述来创作了。

从王叔晖先生这幅画的人物的穿着来看,与原著的描写不差毫厘,特别是“秋板貂鼠昭君套”,“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的绘制,充分运用了国画工笔花鸟中的丝毛法、劈毛法加以晕染,显得那样的工细精微颇有质感。

在房屋的布局上,构图一丝不苟,感觉很严谨,甚至可以说有点呆板。房里的装饰上也没有绿色植物和花卉点缀,只有冷硬的玉壶、青铜器和木质屏风等,的确给人一种弄权“政治家”刻板的、毫无生活气息的住房的印象。

平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之一,平儿与王熙凤是一对互相映衬性的人物,平儿之平、之俏是在王熙凤的泼、辣、狠的行为中显现出来的,而又以她的平、俏来反衬凤姐的泼、辣、狠。平儿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之下被琏二爷收了房,名分上是“妾”,成为名正言顺的“半个主子”。

平儿不同于凤姐的根本之点是她并无聚敛财富和追求权势的欲望,她很少想到自己,常常想着别人。如果说她自作主张给邢岫烟送去雪褂子还有替凤姐作人情的成分,那么她背着凤姐偷出二百两碎银子给贾琏为尤二姐治丧则纯粹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平儿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当着凤姐还是背着凤姐,都没有什么私心作鬼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人物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包容度,在主奴之间、奴仆之间、主子之间、琏凤之间,常常起着一种调节器、缓冲带、安全阀的作用。

1984年7月,王叔晖先生创作了《红楼梦》系列人物贾元春。该画中,先生大胆运用了占据画面近二分之一的黄色系,这不仅使画面上表现得靓丽明快,又点明了元春的皇家身份,而与背景大观园一明一暗,更加突出了人物的主题形象。元春若有所思的表情,与原著“默默叹息奢华过费”暗合。谁会料到一年后,先生还未创作完《惜春作画》时竟仙逝,给热爱她的人们留下永久的遗憾。

该画取自《红楼梦》 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书中这样写道: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贾元春,即贾妃,贾政与王夫人所出,贾宝玉的胞姐,因生于正月初一所以名元春,后应选入宫,又加封贤德妃,

大观园即为其省亲所造。贾家四姐妹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名字连起来暗合“原应叹息”四字。 

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未完成画作“惜春作画”

1985年3月,荣宝斋总编室负责人孙树梅了解创作进展情况,与王先生商议,如能在10月前全部画完十二钗,荣宝斋可以出一本红楼人物挂历。王叔晖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事后与学生蒋力谈及,蒋力说平均每月一幅,连续画5幅,照以往的速度,显然太紧张了。王先生微笑着说:“豁出去了!” 

孰料,《惜春作画》竟成绝笔,画未终,人先去,绵绵红楼情愫,未得尽意挥之笔端,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以下文字引用蒋力先生的回忆:

1985年7月23日,临终前弥留之际的王叔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谁也不知道那一瞬间她在想什么。 

20天前我去云南出差之前,去看望先生,她的病基本上已好,但身体仍很虚弱。我为先生做了饭,她很高兴,吃了不少,还喝了一点酒。万万没有估计到的是,天气骤然变热,先生的病再次复发,最后竟连去医院的时间都没等及。我出差返京,于7月25日得到先生去世的消息。 

事后听说,先生那些天进食极少。亦滴酒不沾。我夫人7月19日去看王先生,带去两瓶王先生日常爱喝的金奖白兰地,放在墙角儿根本未动。先生吃了数日中药,泻肚已10日,最后几天身体完全垮了下来,眼窝深陷,嘴唇无色。一位几十年前受业于先生的老学生来看先生,问她想吃点什么,先生的回答是:想吃炖肉。 

临终之日,一个学生过来探望,敲了10分钟门,先生才挣扎着从屋里出来开门,然后便说要上厕所,走了几步,突然感觉不对劲,颤抖着说:“来扶扶我,腿好像抽筋了。”急忙扶她进画室,靠在床上时,人已停止了呼吸。 

先生40年前教过的老学生费竞闻讯从出版社赶来,大哭一场,为先生擦了身,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缎面丝棉袄。这棉袄,是先生解放前结识的一位老裁缝年初刚刚为她做的,从未穿过,派此用场,也算恰当了。 

当时,先生的遗体被送进积水潭医院太平间。 

7月25日,我去先生家,开门的已不是也不可能是先生了,我所熟悉的先生那一听到敲门就缓步而来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了。屋里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画案上的玻璃板一尘不染,没有了铺开的画稿,没有了插满毛笔的笔筒,没有了摆满小半张画案的颜色碟。立在书柜前的画板上不见了先生的新作,洁净的烟缸里不见了缭绕的烟。就在我枉自安慰着“先生出门了”时,忽而看见了画案上先生的户口本中夹着薄薄的一纸,那纸上,赫然入目的五个黑字是:死亡证明书。 

这五个黑字实实在在地告诉我,先生真的去了。 

那未画完的、卷放在书柜里的《惜春作画》告诉我,是先生的绝笔之作,画中人伏案亦在作画。 

先生与画,画与先生,不分形影,相伴始终。 

我只能诅咒:七十三、这中国古话中早已认定的“坎”,为什么竟在先生这里又一次试证! 

我泣不成声地面对先生遗容,是在八宝山公墓的追悼会上。先生穿的那件丝棉袄显得很合身,头发像是刚刚洗过,那副戴了数十年的白边眼镜没有摘下来,脸庞似乎比平常胖了。 

我听说,出版社里找不到一张王叔晖先生正规的照片,只好从一本名叫《人生》的杂志封面上翻拍了先生的照片,放大挂在这里,照片上的王叔晖先生是在微笑的。 

据说,先生的行政级别不够进骨灰堂的资格。20多年前,先生被评定为文艺6级,此后再未调过级。为了进骨灰堂,出版社专门在办各种手续时为先生调了级,使她勉强够上在这里存放的资格。名利如浮云,这些,先生生前都不大在意,何况身后乎。 

3年后,骨灰盒在骨灰堂存放到期,移入骨灰堂西侧新修的骨灰墙。密封墓穴的黑色大理石上没有照片,只写着: 

画家王叔晖之墓:1912—1985年 


蒋力的公子祭奠王叔晖。

在这之后,我向人民美术出版社提出提议:为叔晖先生出版画集、举办遗作展、召开艺术研讨会。 

几年过去了,这些建议已不知再向谁言。

此贴昨晚采写,本应昨日24点前发,但敲到中段,接一时长为两小时整的电话,此通话的唯一作用是让王叔晖先生专辑不能年三十前一天全部完结,因为腾讯规定一天只能发一帖。所以明日还要打扰各位一次,但明日帖相对轻松,生活永远要乐观向前看,世界已把我们沦陷,希望大家的内心尽量有一点纯粹的空间,向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努力。

最后送大家一幅“几乎”没出版过的《李纨课子》

烟不离手的王叔晖先生在《李纨课子》前。

李纨的丈夫贾珠20岁就去世了,儿子贾兰当时是否出生在红楼梦里并没有做清楚交代。即便贾兰不是遗腹子,对爹爹也没什么印象,整个成长过程几乎都是靠母亲的教育。而李纨在整部红楼梦中也因出色的教子故事被后人记住。

题图非87版红楼梦,经典不容玷污

曲意逢迎花,再送题图一个白眼

1无论底色是悲凉还是希望,黑压压的满屏字没人爱看,别关注禅是一直花 公众号:Andy9_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叔晖绘红楼梦人物图
红楼一梦!这美人儿太美啦!
红楼梦:薛宝钗不爱花不爱粉,为什么却会戴红麝串?秘密终被说出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红楼梦从常住到客套挽留,贾母对史湘云态度为何变化如此巨大!
《红楼梦》中错位的综合构成了林黛玉的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