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
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09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肥东县政府网站
【字号:

  加快工业发展,确立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千亿元发展目标,是肥东县“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肥东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分析上述目标的可行性、支撑因素和保障条件,寻找实现目标的策略与途径,县政府组织编制了《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作为未来几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

  目前,肥东县与全省经济强县、全国百强县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唯有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经济跨越式发展,方能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的目标。

  ——肥东县与安徽十强县(市)相关指标的比较(2007年)

  在2007年全省综合十强县中,肥东县排名第七位,位次相对靠后。对比全省综合十强县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肥东县与全省十强县的平均值均存在差距,与排名第一的宁国市的差距更大(见上图)。2007年,肥东县人均GDP分别相当于全省综合十县平均值和宁国市的84.2%、49.6%。

  ——肥东县与第八届全国百强县(市)末三位相关指标比较(2007年)

  考虑到县域经济的变化较大,故本研究专题以第八届(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的末三位作为肥东县参照县,即与河北三河市(第98位)、黑龙江省肇东市(第99位)和浙江嵊州市(第100位)进行比较。

  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肥东县及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进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现,设全国百强末三位市县的平均指数为100,则肥东县的基本竞争力指标仅为89.7。从主要指标来看,除了在岗职工工资较高外,其余指标均不超过全国百强末三位平均值的90%,人均GDP仅相当于后者的39.2%。

  ——肥东县与第八届全国百强县(市)末三位2012年相关经济指标预测比较

  按照2004-2007年的发展态势,对第八届(2007年)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和肥东县到2012年的相关经济指标预测如下:

  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对肥东县及全国百强末三位县2012年的综合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现,设全国百强末三位县市的平均指数为100,则肥东县的基本竞争力指标仅为97,仅相关3个点,仍与全国百强末三位有一定的差距,唯有加快发展,方能缩小这一差距。

  (二)适应合肥大发展的需要

  ——提高合肥经济首位度急需所辖县区大发展

  2006年,合肥GDP迈进“千亿俱乐部”,而武汉、南京已经迈入3000亿元俱乐部。2007年,合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1334亿元,经济首位度(特指其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18.2%。但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合肥经济总量处于末位,人口规模也较小,对周边地区经济拉动力和辐射能力不强。合肥作为安徽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市场与腹地不断缩小,发展空间受阻。为此,必须加快包括肥东在内的所辖县区的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三县的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既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对肥东县的要求,也是包括肥东在内的全合肥市人民的厚望。

  ——增强省会经济圈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经济首位度,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省会经济圈,在奋力崛起中发挥先锋带动作用”。2006年,全省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9家,省会经济圈只有江淮汽车1家。20亿元至1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的工业企业共23家,其中,省会经济圈集中了8家企业。显然,省会经济圈这一重要板块拥有的大型企业十分有限,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对全省的带动作用明显较弱,与其应该扮演的角色不相适应。要加快省会经济圈的发展,增强这一板块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依托包括肥东在内的各市县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加快发展。

  ——支撑“141”组团发展的强烈要求

  根据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该市空间结构将形成“141”(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多中心发展态势。到2020年合肥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工业产值6000—8000亿元,城市人口350万,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根据“141”战略构思,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必须达到1000亿元左右,才能支撑起东部组团,形成“141”组团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安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在全国处于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左右逢缘”、“承东启西”的重要角色。但是,目前安徽省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2007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84.9%,相当于河南省的49.1%。造成这一差距的重要因素即是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缺乏全国性的工业强县。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安徽无一县市进入。在第八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安徽仅有12个,略高于江西省。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安徽省先后出台了多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向全国百强县冲刺。目前,肥东县是我省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之一,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唯有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不动摇,实施速度优先战略,加快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别无选择。

  (四)坚定全县人民发展信心的需要

  2008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对严峻形势,社会预期普遍悲观,士气低落,信心下降,人们甚至对未来发展目标也开始怀疑。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信心”贵于“黄金”。在这一非常时期,迫切需要领导层有超人的智慧和远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将系统的战略思想凝结到具体的行动目标上,重新点燃大家的激情,鼓舞人们的士气,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这一背景下,肥东县提出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的阶段性目标,这既是领导层高超的驾驭市场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鼓舞全县人民士气的迫切要求。

  (五)肥东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目前,肥东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居民收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肥东县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民生问题仍然较多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发展的方法统筹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要立足肥东的县情,大力发展工业,强化工业的支撑作用,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与三次产业、经济与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

  二、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从短期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从长期来看,支持我省及肥东县发展的因素没有改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调整期也是奋力崛起的机遇期,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赢得先机。

  (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快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后一段时期,除非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如战争,否则,这一进程不会改变,短期的经济调整根本难以改变长期的必然趋势,更不会削弱其强劲的程度。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要在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包括肥东在内的整个安徽的工业化进程都晚于全国平均进程,因而,要与全国同步完成工业化,今后十几年包括肥东在内的安徽全省就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同时,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城镇化率将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0%左右,到2050年达到70%。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必将带动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会释放。这“三化”既为肥东的工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也为肥东的工业发展提供可观的市场空间,是肥东县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非常之大,政策的积极效益不可低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国家先后三次较大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连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等。特别是国务院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不久前,国务院又出台了促进金融发展的30条,确保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下一步,国家还将陆续出台外贸、投资、产业、收入等配套政策措施。纵观这些重大举措,每一项都是重大利好,每一项都释放出积极信号,力度之大非常罕见,政策效益不可低估。可以期待,随着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台,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有望得到遏止,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态势有望得到控制,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也有望得到改变,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至9%之间绝非奢望,一些中小企业的寒冬也将尽快过去,最终居民收入会有效增长,成为诸多措施的直接受益者。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无疑给肥东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千亿元目标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有力的外部支撑。

  (三)我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有力拉动县域的项目投资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等重大行动,行动早,措施得力,这些重大行动与中央扩大内需支持的重点是一致的,为我省抢抓发展机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争取了主动,赢得了先机。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初步统计,在近期中央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中,我省已经挤进补助盘子的资金超过35亿元,下一步,还有一批项目可望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预计,年内我省将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有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2009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140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将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0亿元以上;2010年统筹投入各类财政性资金160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投资40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000亿元。国家及我省大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积极加大项目投资的力度,将有力地拉动肥东县的项目投资,促进肥东县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千亿元工业产值目标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四)产业转移不会发生逆转,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迎来黄金期

  在当前国际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保持稳定,改革开放等战略逐步深入,外商更加看好中国市场,世界资本向中国转移出现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将促进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包括肥东在内的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我省高层领导可直接参与长三角高层领导定期磋商平台;合肥被列为全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等等这些标志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将迎来黄金期。

  肥东县位于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产业转移将给肥东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提供充足的要素资源支撑。

  (五)合肥“141”战略促进企业退城进郊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城市,合肥市提出了“141”战略构想,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促进周边城镇的一体化发展。根据这一构想,未来“一主城”将主要发挥商贸、金融资源优势功能;政府管理、服务、文化、教育功能;现代服务、人居、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功能。为此,主城区的现有企业将逐步向承担工业发展功能的三县转移,这就为肥东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肥东县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采取如江西南昌县的做法,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的产业辐射,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自身的发展,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进而逐步进入全国百强的行列。

  (六)肥东县进入工业化加快发展的临界点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是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根据钱纳里的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型,按人均GDP水平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见下表)。

  2006年肥东县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关口,2007年进一步提升到1437.4美元。按世界银行购买力评价PPP方法计算,肥东县2006年的人均GDP就已达到4961.3美元,超过了人均GDP4800美元的临界点,已进入工业化第二~三阶段,即进入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阶段。此外,通过产业结构水平、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指标的分析,同样得出相似的结论。

  总之,从不同角度来看,肥东县确已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工业大发展,实施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计划,促进肥东经济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支撑因素分析

  (一)工业惯性增长会接近1000亿元

  2003-2007年,肥东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4%。按照趋势分析法,肥东县到2012年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973亿元,接近1000亿元。也就是说,只要肥东县今后五年能够继续保持过去四年的发展态势,到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千亿元的目标就能实现。

  从工业总产值的增量来看,2001年之前,肥东每年的工业产值增量不到1亿元;2001-2003年,工业产值在10-50亿之间,每年的增量保持在4-20亿之间;2004年至今,工业产值保持在50亿元以上,每年的增量保持在20亿元以上,呈现出增量逐级提高、总量加速增长的趋势。从实现100亿工业产值的时间跨度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肥东县用了28年的时间,于2006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跨百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今年1-11月份,肥东县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55.3亿元,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至此,该县仅仅用了2年时间,实现了第二个百亿工业产值的跨越,工业加速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

  (二)现有企业和新增项目能确保1000亿元

  ——现有企业的产值可达到350亿元

  2005年-2007年,剔除当年新增的规上企业,肥东县规上产值年增长率在35%左右,后五年若按20%的年均增长测算,到2012年规上企业产值可达270亿元左右;规下企业的发展也呈逐年加快态势,近三年来肥东县规下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29%左右,后五年若按16%的年均增长率测算,到2012年规下企业产值将达到76亿元左右。规上和规下企业合计,到2012年肥东县现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9.3%,低于近三年年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新增规上企业项目可增加产值686亿元

  近年来,肥东县坚持“三外齐抓、三外齐上”,狠抓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每年可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含千万元)项目70-80个,新开工建设30个。今年1-11月份,全县新引进项目87个,其中协议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81个,超五千万元的项目35个,超亿元的项目有17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经县委、县政府的成功运作,马钢、中盐、桑铌等重大项目已经或将要落户肥东县。根据这些重大项目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到2012年总共将形成686亿元的产值。

  以上两项合计,预计到2012年总产值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

  以上分析充分考虑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数据测算还偏向保守。明后年经济形势将有好转,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重大突破,肥东县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的良好态势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强化。因此,即使上述重大项目中有个别项目在未来几年中不能按计划实施,也会有后续的新增项目予以弥补,其投资额及产值规模甚至将超过前者。

  (三)产业集群发展将确保1000亿元

  根据肥东县产业集群规划,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是:按照集聚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县内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争取到2012年,全县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今年1-11月,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累计产值超10亿元的农副食品加工、塑料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5个行业累计完成产值95.7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6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所占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2.7个、2.1个和2.4个百分点。

  (四)开发园区能支撑1000亿元

  目前,肥东县共有三大开发园区和七个乡镇工业聚集区,即龙岗开发区、肥东新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园,以及白龙、八斗、元疃、众兴、梁园、店埠、撮镇乡镇工业聚集区。2007年,上述开发园区及工业聚集区开发面积达30.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80.23亿元。根据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的发展规划,到2012年肥东将建成2~3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规上企业达500户。

  ——根据增长趋势测算,县内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2012年工业产值可达841.3亿元

  2004-2007年,肥东县三大开发区及七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产值由3.6亿元增长到80.23亿元,年均增长181.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4%。结合省内开发园区发展的历程和趋势,按过去三年增速的2/3速度测算,到2012年肥东开发区及乡镇工业区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41.3亿元。其它区域的产值按年均20%增速测算,到2012年可达160.4亿元。两者合计达1000亿元以上。

  ——根据单位土地产出率测算,县内开发园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2012年工业产值可达858.4亿元

  多年来,全省各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表明,随着开发区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转型,园区土地开发密度逐步提高,土地产出率也逐级大幅提升。按照全省省级开发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肥东县开发园区开发强度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12年肥东县各类开发园区的土地产出率可达14.5亿元/平方公里,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58.4亿元(见下表2012年各园区预测值)。再加园区外的企业产值约160.4亿元,合计可达1000亿元以上。

  结论: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测算来看,肥东县到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具有充足的支撑条件,这一目标不仅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四、肥东县2012年工业总产值千亿元目标的保障条件分析

  (一)区位交通等硬件保障

  1、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肥东县位于省会经济圈,处在合肥、南京两大城市的辐射范围,且处于皖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快肥东工业的快速增长。在交通方面,合宁、合芜、合徐、合六等合肥市对外所有高速公路均从肥东经过,并在县城1公里处形成华东最大的陇西立交桥,形成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高速公路枢纽;淮南铁路、宁西(合宁段)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过境,是合肥重要的铁路交通结点;肥东县水运经巢湖直达长江,水运交通较为便捷;县城距合肥骆岗机场仅17公里。在县内交通网络方面,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8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3公里,重要县道150公里,拥有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安徽省各县第一位。内连乡镇、外连长三角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肥东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着充足的硬件保障。

  2、电力保障充分

  从近三年来我省工业能源消耗情况来看,万元工业总产值所消耗的电力在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0.26万千瓦时下降到2007年的0.1万千瓦时。据此测算,即使肥东县电力消耗系数与2007年全省相当,2012年肥东县实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需消耗100亿千瓦时电能。目前,位于肥东的合肥二电厂装机总容量140万千瓦,已于2001年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邻近的淮南可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煤能源;作为安徽电网“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合肥最大的变电站——500千伏肥东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该工程预计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行。随着肥东县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肥东县完全可满足工业大发展对用电的需求。

  3、有充足的水源保障

  从近三年来我省工业能源消耗情况来看,万元工业总产值所消耗的水量也在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145.4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50.9立方米。据此测算,即使肥东县工业能源消耗系数与2007年全省相当,2012年肥东县实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需消耗5.09亿立方米的水。肥东水系属长江、淮河流域,南有巢湖,东可由滁河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全县有大型水库一座,即众兴水库,是全县工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还有中、小型水库230座,总蓄水量40869万立方米,全县年均地表径流总量50136万立方米,水源充足。目前,肥东县有两个自来水厂,供水能力4-5万吨/日;各开发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也都在加紧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在供水设施不断改善的状况下,肥东县完全可满足工业大发展对水源的需求。

  4、网络条件不断改善

  目前,肥东县店埠镇有电信局、邮政局,撮镇、龙塘设有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各开发区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正加快推进“五通一平”建设,网络条件也将不断得到改善,将为肥东与国内外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保障。

  (二)软件环境保障

  1、具有人文优势

  肥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许多杰出人物。肥东人传承历史,又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坚持“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的不断奋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得肥东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2002年以来,肥东县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行列。这种人文优势是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将促进人们团结、奋进、创新、超越,共同推进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的实现。

  2、政府效能建设取得成效

  肥东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影响政府效能建设的实际问题。肥东县积极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行了首席代表、事后评价、审批专用章等制度,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行“流动审批”,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限。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全新改版,开通了县长电子信箱,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进一步规范。开展了涉企收费大检查活动,清理和整顿了各种乱收费行为。通过效能建设,肥东县政风、行风有了新的好转,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3、服务企业的氛围浓厚

  肥东县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为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肥东县开展了“进企业门、知企业情、解企业难、暖企业心”活动,按照“一个企业(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不回避矛盾,不绕开困难,真正做到为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关心、支持、帮助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肥东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使企业对在肥东投资发展放心、舒心、顺心、称心。这种氛围将有利于企业在肥东投资、扎根、扩大,是企业大发展、工业大跨越的有力保障。

  4、生活环境优越

  肥东县交通便捷,区位优越,风光秀丽,景观众多,气候宜人,不仅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也是安居生活的良好选择。肥东县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吸引外商、各类人才到肥东投资、生活、工作,保障肥东县工业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要素资源保障

  1、科技与人才资源保障

  肥东县最大的优势就是紧邻合肥主城区,属于省会经济圈的一个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承接省会城市的多方位辐射。目前,合肥市已被列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积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中心、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肥东县可抓住这一契机,积极争取在肥东建立全省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基地,分享全省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成果,为肥东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提供科技与人才的要素保障。

  2、资金保障

  近年来,随着肥东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可用财力大大增加。2007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9.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8%、45.1%、40.4%,分别是2004年同类指标的2.2倍、2.8倍、2.7倍。同时,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度也不断加大,2007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5亿元,是2004年的1.4倍,增长10.8%;其中工业贷款0.9亿元,增长161.4%。

  县外资金特别是省城合肥的企业资金是支撑肥东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7年肥东县到位县外资金62.6亿元(含续建项目),比上年增长52%;全年工业生产性项目资金共到位35.7亿元,工业项目资金在全部到位资金中首次超过半数。今年1-11月份,全县到位内资87.7亿元(含续建项目),同比增长52%。此外,肥东县高度重视项目的储备、申报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投资。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到位,肥东县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再加上其它各类资金,足以保障肥东工业大发展的需要。

  3、劳动力资源保障

  肥东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业劳力6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较多。这些富裕劳动力为肥东县实现千亿元工业产值目标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要素保障。反过来,千亿元工业产值目标计划的推进,也有利于肥东县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

  4、肥东及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保障

  肥东县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5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4种,位于全省县(市)第14位,查明资源储量10种、矿产地201处。主要矿种有普通石料用白云岩、灰岩、花岗岩及砖瓦用粘土,其次是铁、磷、冶金用白云岩、制灰用灰岩等。不仅如此,肥东县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可为肥东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矿产资源保障。比如,凤阳县是全国三大建材基地县之一、华东地区最大、全国第二大的石英砂生产基地,目前已探明储量500000万吨,远景储量达1000000万吨,原矿二氧化硅含量达99.4%;定远县是盐资源储量较大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全省铁矿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5位,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马鞍山市(含当涂县)、庐江县和霍邱县;此外,肥东及周边市县还是我省重要的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等这些将为肥东的新型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务、家用电器、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丰沛的原料资源,也是吸引外资、加快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土地和环保指标保障

  1、土地指标保障

  肥东县拥有三个开发区、七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86.8平方公里,预计到2012年开发59.2平方公里。

  近年来,肥东县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土地增量指标,盘活土地存量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工业的用地需求。2007年,肥东县在全市率先实施“缩村让地”项目并取得突破,争取到土地置换指标2200亩,有效地化解了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同时,肥东县积极开展项目清查,对占而不建、圈而不用的项目依法处置,对投资强度低且占地面积大的项目实行“腾笼换鸟”,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根据目前肥东县土地利用状况及整合利用的进展情况,到2012年,肥东县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规、实施“缩村让地”、推进“三集中”等多种措施,保障工业用地。

  2、环保指标保障

  目前,肥东县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确保千亿元工业产值能够符合国家环保指标的要求。

  一是新引进的搬迁企业如四方集团、氯碱化工集团,不仅不占用肥东的环保指标,而且还给肥东腾出了部分指标。

  二是新引进的项目如马钢薄板、福达中板,以及中盐集团的项目等,由企业自带环保指标,不受肥东县的环保指标限制。同时,积极引进无污染、零排放的企业项目。

  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关闭“五小”企业,减少工业企业的排污量。近年来,肥东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加强园区规划和功能分区、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自净和缓冲能力、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等环节的控制,实现“工业强县”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2007年,肥东县关闭了一批小轮窑场等高污染企业,有力地改善了环境,释放了环保容量。目前,肥东县已组织合肥四方磷复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了4个节能技改和1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27912万元,节能量58557吨标煤;上报合肥瑞宏铸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安徽省2008-2012年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项目,总投资7540万元。

  五、对策建议

  在全国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当前的困难,更要看到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积极因素和难得机遇,着力在加快企业成长、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产业增长爆发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千亿元工业总产值的目标。

  (一)着力加快企业成长

  1、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

  工业企业是实施工业突破的主体,必须切实增强工业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各类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推动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争取到2012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要素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配套实施办法,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三是利用省市的支持政策,做好进出口企业孵化工作,促进企业开展国内外市场。我省对单个县(市)进出口企业孵化资金的支持标准为5-10万元。

  2、推进企业重点项目建设

  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安排1604亿元,再增加2000亿元(包括今年的1000亿元),合计为3604亿元,以目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水平估算,明年我省可争取中央投资133亿元(包括今年已争取到的),这个规模是目前我省中央渠道投资资金来源的2倍多。肥东县产业结构的基础性特征明显,符合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投向,企业可借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为此,肥东县应积极做好项目工作,重点围绕肥东县的主导产业,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改投资项目进入省“861”计划投资项目库,列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范围,确保明年新开发和竣工项目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同时,以第一位的精力全方位推进已鉴约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提早谋划明后年的企业技改投资项目,确保今后几年的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40%以上。此外,搞好用地计划的调度和安排,推进项目用地预审,提前做好项目选址论证、用地规模核查等工作,确保不因用地预审影响新上项目的进展。

  3、强化企业技术进步与品牌建设

  一是建立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协调机制,强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产业前景的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项目,要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申报。支持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网上对接和交易平台建设,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比重。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推动新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一批亿元销售收入的重大新产品,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支持发明专利产业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支持发明专利产业化启动专项经费,支持发明专利产业化。对经认定的引进发明专利费可列入企业科技投入经费,省财政按专利技术引进费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补助。同时,抓住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可考虑采用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扩大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三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对名牌产品、知名产品生产企业和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在信贷、技改、科技、财政贴息、利用国债资金和外资等方面给予扶持,优先纳入计划予以保证。凡获得省级以上品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省级以上技术标准和专利的企业每年组织各类媒体进行系列宣传。

  4、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制定并落实财税等优惠政策,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抓住经济转型期企业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加快兼并重组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与合肥市及长三角大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跨区域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推进产业上下游企业联营重组,增引产业竞争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鼓励和支持肥东县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在产业、技术和资本等方面,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

  (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1、实行定向产业招商

  立足肥东县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集群“补链”,以园区为载体,以具有意向性转移产品生产的大企业为主攻目标,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变漫无目的的招商为有的放矢的产业选商,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一是主动承接能做大做强的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肥东县的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盐化工业,拓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开发环保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二是主动承接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围绕肥东县化工、装备制造、家电、材料及轻纺等主导产业,主动承接能延伸产业链条的产业、能弥补丰富主导产业的产业、能提升带动现有产业成为品牌的产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三是主动承接有利于发挥肥东县资源优势的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主动承接能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的产业、能大力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能参与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条件的产业和能促进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基础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新材料深加工业等。

  2、重点承接合肥及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立足合肥“141”组团的功能定位和整个市域的产业布局,实行全面融入主城区的策略,主动承接合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尤其是抓住合肥市区部分产业,如化工、钢铁加工等整体搬迁的机遇,建立对应的产业园,有针对性地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吸引合肥的要素资源,将肥东县建成合肥主城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投资置业的宜居地,促进东部组团与主城区的产业关联和区域布局优化。同时,抓住当前国家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突出做好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重点瞄准长三角城市如杭州、无锡等市区扩大带来的企业整体外迁的契机,整体引进与肥东存在产业关联度的企业。

  3、进一步发挥开发园区在区域梯次推进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探索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共同开发园区。针对合肥市及长三角园区整体搬迁的趋势,控制区域合作开发的新机制,尝试在开发区内设立“飞地”经济区、产业整体搬迁专业园区等,积极吸引发达地区企业整体搬迁到肥东,并将搬迁与改造有机结合,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集中区。二是统筹协调三大开发区与七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三大开发区应适应区域发展分工的需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建成先进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应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三是加快开发区与发达地区全方位接轨。各类开发园区要发挥先行带动作用,努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产业配套、布局优化、保障要素供应、控制污染排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转移地和承接地互利共赢等方面,探索有效途径。集中财力改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园区集中治污的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以便利的公共环保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园区的对外吸引力。四是提高开发区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开发区规划范围和承载力,促进开发区的集约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和评价工作,加强对土地供后监管,督促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用地。

  4、做好产业转移的全程协调与服务工作

  加强招商引资部门之间的协调,全程做好外商的服务工作。继续坚持组织小分队上门驻点招商,注意发挥各地商会和驻外机构的作用。强化外来投资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稳定投资者信心。对因市场、资金等原因而暂时不能实施的重大项目,落实专人进行跟踪联系,确保项目不流失。继续用好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支持信息、研发和商务等公用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配套服务能力,出台鼓励企业跨地区并购与重组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配套转移和产业链转移。

  (三)竭力打造产业增长爆发群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

  引导企业抓住当前建设成本较低、增值税全面转型的时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帮助企业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对企业进口给予补助或贴息。采取叠加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到2012年基本关闭小火电机组、小水泥、小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把淘汰落后挤压出来的产能空间让位给新兴产业。对处于萌芽状态的和小批量生产阶段的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编制一批产业项目,布点一些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增加新兴产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

  2、发展产业集群

  按照“园区承载、产业集聚、专业分工、市场联动、创新牵引、服务支撑”的要求,以三大开发区和七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钢材深加工、起重机械、家用电器、农副产品加工、盐碱材及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为方向,着力打造肥东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经济增长爆发群。争取到2012年,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累计新增就业人口7-8万人,全面提高肥东县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市场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发展基础好、比较优势强的核心产品,加强招商选商力度,引导同类项目、企业向相关专业园区集聚,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持续拉长产业链。进一步发挥肥东县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适应人均GDP3000美元后服务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的客观规律,配套每个产业集群建设相应的专业大市场及商贸物流中心,走专业市场联动工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持续提高商贸物流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推行标准体系

  在当前的经济低谷期,抓紧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苦练内功,蓄势待发,迎接新一轮经济腾飞。制定全县技术标准实施纲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引导、支持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更新与改造。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等产业集中区,以现有的质监技术机构为依托,加大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就近就便为企业服务,促进自主创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

  4、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把握时机,依托合肥科教资源优势和肥东县优美的滨湖自然环境,加快产业创新研发基地及高新技术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一批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到肥东县“安营扎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肥东县的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持续的竞争动力。围绕肥东县的重点产业,整合企业创新需求,推动主要行业率先建立企业合作开展的技术研发联盟,建立由若干个优势企业牵头的、同行企业和专家共同参与的自主创新平台。依托合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引导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全省创业投资公司,并在肥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将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肥东的现实生产力。

  (四)努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1、成立实施工业突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围绕实现工业产值千亿元目标,成立县实施工业突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县人大、县政协联系工业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制定千亿元目标实施规划,定期研究解决实施工业突破中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委,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县长兼任,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统计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常设机构,负责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汇总整理实施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逐步分解和落实千亿元工业总产值的目标计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工业增速、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及投资总量等关键指标,特别是千亿元目标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制定科学系统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铁路、公路和河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养路费,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推进肥东高速公路建设。围绕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相关银行做好项目资金衔接,组织开展银团贷款,形成支持合力,加速推进项目上马开工。努力启动社会投资,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交通、市政、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进肥东县电子口岸的软硬件建设,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3、强化政府服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能,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对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加大对工业、投资、消费等领域跟踪监测力度,重点加强对受国际金融危机或宏观政策调整影响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监测,同时,及时跟踪监测周边省份经济运行态势,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钢铁、化工等行业出现的经营困难,加强监测和调节,制定应对扶持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对工业经济运行造成大的冲击。建立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突发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形成功能健全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营造有利于工业投资、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积极做好税制改革及财政部拟取消和停征96项收费的政策落实与衔接工作,确保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贯彻落实皖政89号文件精神,取消工商、食品药品、质监三部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涉企服务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明年企业注册资本验资、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环境影响评价等按照原收费标准的70%收取,对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实行临时性适当下浮。落实国家有关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退税超基数负担继续协调由省财政予以补助。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政策,100千伏安以下的商业企业可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或目录电价,减轻企业用电成本。多渠道缓解企业资金问题,对存货潜亏较大的大中型企业,经批准后允许在年底计提跌,价准备;对吸纳就业较多而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经批准后在3-6个月内缓交税款。

  5、实施强有力的促进政策

  一是公共技术促进政策。抓住合肥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运用。二是人才保障促进政策。抓住当前海外人才回归的有利时机,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教育与培养。大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加大企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养力度,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三是金融支持促进政策。抓住中央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额度,促进各银行用足用好现有规模。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等政策的落实,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拓展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和融资券。发挥银行、证券、保险的综合作用,推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引擎”的联动。大力发展地方金融,积极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限制,推动徽商银行在肥东设立分支机构,创新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市场开拓促进政策。认真落实促进产品销售的政策,组织开展企业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对接。加快建立政府采购“一个制度、二个目录”,即自主创新优先采购制、自主创新产品认证目录、政府采购目录,政府采购本地企业合同金额一般要达到采购总规模的80%以上。贯彻实施我省关于进出品增量奖励政策,提高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标准,增加中小进出口企业专项担保资金。五是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推进“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6、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优良政治生态

  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一要统一思想。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和实现工业总产值千亿元发展规划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二要,,加大宣传。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实现千亿元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大力宣传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成果,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各类企业做大做强、广大职工艰苦创业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有利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三要形成合力。县几套班子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继续完善县几套班子负责同志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工业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经常深入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县实施工业突破行动计划领导组要定期研究工业发展情况,做好对工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产业规划;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认真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发展的具体办法;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结合自身职能和责任分工,全心全意为工业发展服务。四要加强领导。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领导力量,集中精干人员,集中必要财力,支持和服务工业发展。把工业发展的实绩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重用一批重视工业、会抓工业、抓好工业的领导干部,努力使全县各级干部成为发展工业的行家里手。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明确年度目标任务,严格兑现奖惩,力争千亿元发展规划早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院士+10万业者长沙竞争新材料之都
肇庆追赶式发展系列之三:肇庆的经济中心在哪里?
富可敌省,工业产值进“万亿俱乐部”,“最强县”昆山还需要什么
天津开发区中国第一
应可军|追寻宁海工业发展史迹
2015年一季度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