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下排水管道:让经验告诉未来
 
 

相关背景图为巴黎地下宽敞的排水通道。

  专家称:判断城市是否宜居

  要看其下水道畅通程度

  我国一些城市最近因强降雨出现严重内涝,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有关专家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一场有关缔造宜居新城的论坛上指出,城市建设要防止建筑过密、建筑质量差、忽视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等三个弊端。

  有专家在论坛上指出,缔造宜居的城市,要坚持三个先行。首先是规划先行,建设始终是服从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地考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其次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道路、水、电、排水和燃气等城市管网建设,给群众就业、就读、就医提供方便;再次是生态先行,做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高浪认为,宜居城市应防止三个弊端。他说,一方面是防止建筑过密的弊端。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建筑过高过密以提高容积率的现象,这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等后果,不利于宜居。另一方面是防止忽视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的弊端。一个健康发展的城市,其地下系统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生态系统,一套先进的雨水排蓄系统,是保证城市畅通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讲,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宜居,要看它的下水道畅通程度。

  同时,要防止建筑质量差影响寿命的弊端,倡导打造百年建筑。高浪说,我国规定普通房屋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实际数据一般只有30年,欧美发达国家年限规定通常是60年,但是平均寿命往往超过这一数字,百年老屋在欧洲是随处可见。这值得我国学习。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进,现在,巴黎人甚至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下水道博物馆入口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

  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这简直就是宽敞的地下水库工程,就是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因此,这种四通八达的系统能够顺利排水。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那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而这项巨大工程的设计师巴龙·奥斯曼当然功不可没。

  奥斯曼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城市用水的分布,将脏水排出巴黎,而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真正对巴黎下水道设计和施工做出巨大贡献的却是厄热·贝尔格朗。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施工。到1878年为止,贝尔格朗和他的工人们修建了600公里长的下水道。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

  截止到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在博斯凯大街的污水干道,它浓缩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着一条长500米、标着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脚下是3米来宽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哗哗流淌,身边摆放着各种古今的机械,每隔一段又出现岔路和铁梯。再往前是一个陈列馆,陈列品展示了巴黎下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1200年,菲利普·奥古斯特登基后要为巴黎铺砌路面,曾预见巴黎市区将兴建排水沟。从1370年开始,时任市长的于格·奥布里奥兴建蒙马特大街,将盖有拱顶的砌筑下水道通向河道。1850年,在塞纳省省长奥斯曼男爵和欧仁·贝尔格朗工程师的推动下,巴黎的下水道和供水网获得了迅速发展。

  巴黎密如蛛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德国造下水道历经百年沧桑

  助青岛避免被水淹

  最近几年,南方的部分城市雨水有点多,广东、广西的强降雨导致其内涝,主城区被淹的场景让人记忆深刻。这时,不少人会想到青岛。它拥有令其他城市羡慕的排水系统。得益于100多年前德国人的手笔。上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100年后的今天仍在发挥着余热。

  青岛不太怕强降雨

  比起重庆、济南受暴雨影响造成的巨大损失,历次暴雨都没给青岛道路造成严重积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得益于青岛独特的地理特点。青岛市为丘陵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临近大海,排海路径比较短,雨水比内陆排泄速度快。

  其次,每年青岛市排水管理处都根据道路排水情况,争取财政支持,逐步进行改造,如福州路中段、香港中路汽水厂门前、人民路瑞昌路路口、鄱阳湖路、宏大路等积水路段,都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

  第三,得益于青岛市防汛措施到位。每次下雨,青岛市排水管理处都会根据气象预报和实际雨量,相应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各工区根据预案级数采取相应行动,对重点路段和传统积水路段安排专人看管,并通过全市不间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综合市民打来的热线情况组织人员和养护车辆及时进行疏通,基本上保证了重点路段有专人看管,突发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

  技术可行

  青岛建置初期,没有排水设施,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水主要依靠天然河流和冲沟流入海中。德国侵占时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市政建设。

  德国人在青铺设下水道80公里

  1898年10月起,按照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欧人居住区开辟了新市街,并在主要街道下铺设了3200米下水管道,均为雨水管,污物则由桶搬运。后因桶运有碍卫生,1898年开始设置污水管道。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最早实现雨污分流。在青岛西北部华人居住区采用雨污合流。雨、污水管道及雨、污混合式管道,均用陶土烧制,长约1米,内径75~450毫米。两管接口处有螺旋,以便于衔接,周围用沥青混和麻丝及沙土缠涂,以期坚固耐久,防止渗漏。管子埋于地下深约2米,在街道两侧路边缘石下,每隔40~50米设预制方形或圆形混凝土雨水斗或入孔(也有砖砌雨水斗),上面覆以铁箅子。雨水随主干管通过暗渠,自流入海。

  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亦由支管自流入污水管道,再经管道流入各排水泵站,由泵站将污水集中加压排海。在西镇、市北区等华人居住区,平日污水由管道流入附近排水泵站;下雨时排水泵站将这些管道的入口处堵塞,使污水溢出随雨水一起直排入海。这些管道的入海口均在胶州湾。德国侵占时期铺设雨水管道公里;铺设污水管道公里;雨污合流管道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

  青岛德式下水道:一百年前的领先

  德占时期的排水管道从横断面来看,它高约80厘米,上大下小呈蛋状而不是现在通用的圆形,上半部分简单地以水泥抹面,下面大约二分之一高度的部分贴了白色的瓷瓦。

  下半部分呈“V”型的部分,确保了在污水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流速,使泥沙污物不会沉淀,减少了日后的养护。而贴上了光滑的瓷瓦,又能确保污物垃圾不会被毛刺挂住,减少了堵塞冒溢的可能。上半部分呈半圆形,直径比较大,又能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确保过水面积。上大下小的蛋形结构,还可以让管道拥有尽可能大的承压能力。正是这样巧妙的设计和很高的建筑质量,才让100多年前建设的排水管道一直使用到现在。

  老城区暗渠总长度5464米至今沿用

  青岛的地下排水设施有好几种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有明渠。龙口路、江苏路、安徽路、中山路,都有暗渠。西部老城区,100多年前修建的暗渠至今还管用,老城区12条道路下的暗渠总长度为5464米。

  管道带有雨水斗及反水闸 极少堵塞

  据报道,德式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竟带有反水阀(类似家里卫生间里下水管的反水阀),这样一来雨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雨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也不会造成管道堵塞,脏物也便于清理。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越少,反水阀还能避免管道里的臭气散发到空中。

  德式下水管道井盖百年后沿用至今

  德人的细致还体现在雨、污水井盖上,德式的雨、污水井盖不仅有符号标明,还有大小之分。雨水井盖大,污水井盖小。德式管网不仅设计细致,管材质量也特别好。井盖上面印有符号K,青岛人称之为“古力”。经过百年的侵蚀,黑色的井盖依然铮亮铮亮的,没一点锈迹,来来往往的车辆从上面驶过,不曾把它压裂。

  数据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青岛的排水管线为2379公里,长度仅次于天津的2642公里,无锡和大连都是800公里,烟台是568公里,南京则只有466公里。

  宋代排水沟使古城赣州千年不涝

  近期暴雨连连,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浸成灾。而江西的赣州也连遭暴雨,却未出现明显内涝。

  是谁让赣州安然无恙?赣州城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赣州市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介绍“不发生洪涝完全得益于一套现在看来都相当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

  缘于一条宋代排水沟?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还是得益于水塘?万幼楠说,按照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然而,让后人竟填塘建房。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在赣州,古城门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防洪铁门,新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塘,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幸好八境台公园的那口蓄水塘还在。”今年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才能直接从水塘里往江里抽水。“否则,根本来不及排水。”

  作为古代赣州的城市排水系统,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

  释疑      

  宋代排水系统力保城市不涝。

  作为古代赣州的城市排水系统,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两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和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工程。

  赣州博物馆的专家韩振飞介绍说,这个城市排水系统就是现在看来也还显得比较先进和科学。“福寿沟”是一个生态和环保的排水系统。韩振飞说,这个排水系统把整个市区的水塘都沟通了,而且利用水位的落差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赣江的入口处,建成了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自然开启。

  这个排水系统依然在为赣州古城服务。文物专家认为,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保安队长深夜冒雨骑摩托车回家

  淹死街头积水中

  6月21日深夜12时许,44岁的保安队长徐晓侠冒雨驾摩托车独自回家,在重庆梓潼街道大同街一个转弯处,年富力强的徐晓侠突然摔倒在及膝深的积水中昏迷。半个小时后,他的妻子焦急地一路寻来,发现丈夫离奇溺水身亡。

  12时许,还没看到丈夫的身影,王军有些担心。她拨打丈夫的手机,无法接通;询问和丈夫一起的朋友,对方说,他几分钟前已经骑车回家。由于从党校到居住的千禧花园不过几公里路程,王军决定沿路寻找。

  从千禧花园出来就是一个长下坡,在坡下老交通局车站附近,王军看见尺深的积水中,一辆红色的摩托车大开着车灯倒在地上,一个人俯卧在积水中。走近一看,正是自己的丈夫。

  据了解,出事后有群众靠近现场,结果在2米外的地方突然遭遇一股电流,吓得直向后退。徐的姐夫张顺德说,家属们给徐换衣服时,发现他的左右手臂都有黑色印迹,明显是遭遇电击留下的。

  家属们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街面积水上涨、电线杆漏电,使得电流通过排泄不畅的水流传播,直接将骑车路过的徐晓侠电晕,导致他失去知觉,直接从车上栽倒在水中,导致溺水身亡。

  济南大雨 排水不畅 致34人死亡

  2007年7月18日济南暴雨3小时,竟使中心城区几成泽国,缺乏排洪通道的雨水在市区中心聚集,道路几成河流。整个城市濒临瘫痪状态。根据济南市民政局事后公布的数字,暴雨共致34人死亡,6人失踪,171人受伤。 

  雨水为什么会在地面汇聚奔涌?除了雨大之外,济南市区的地下排水系统自然成为民间的诟病焦点。济南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降雨过于集中、排水不畅是造成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而“济南市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存在不完善问题”。他同时认为这并非主要原因,因为“再完善的下水道也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的降雨”。

  但一位市政城建人员透露,济南市区排水管线系统确有滞后。老城区沿用的还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管线系统,而从1987年“8·26”暴雨洪灾以来,近年济南降水量始终维持在不高的水平,使城建规划设计时新建排水系统又使用了较低标准。  

  资料显示,玉函路的收水管为300毫米,主干道历山路立交桥的管线也为300毫米,其他诸如千佛山西路、环山路、燕子山西路等路段均在此标准左右。  

  而按照这位城建人员的观点,即使应付普通暴雨,为让携带泥沙的水流顺利排走,管线至少应该在500毫米以上。“怎么说呢,承平日久,也就懈怠了。”这位城建人员评价。  

  在民革济南市委的一份《关于加强济南市排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建议》中曾专门提到,济南“道路下的各种管线已密如蛛网,难以找到铺设污水管道的位置,即使能够找出铺设管道的位置,也常被两侧的其它管线阻隔,不能顺利的将用户的污水收集到管内;在竖向上,由于排水管道通常为重力流,不能随意弯折,而其它的压力流管道铺设在先,已占具了重力流管线的竖向位置,造成排水管在竖向上被阻,不能顺利排入水体”。  

  查阅《济南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可以得知:“济南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城市排水设施的主管部门。各区市政养护部门在市城建局领导下,负责本区规划范围内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按照城市排水规划凡属单位修建的公用或专用排水设施,以及单位经管的住宅区和里巷内的排水设施的维护,均由单位负责”。  

  “这种分区分块分单位,缺乏统一管理的制度,使我们在城区规划设计时也很难搞出一个统一的排水系统。”一位市政规划设计人员评价道。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了解世界历史悠久、先进的排水系统
【维·揭秘】各国城市下水道大比拼!晒晒各国的“城市良心”
真实的古代排水系统到底长啥样?
易百科463期:下水道为何是城市良心
​暴雨下的中国,还有哪些城市不会被淹
日本城市几乎从来不淹水的背后…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