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芳共和国编年史

兰芳共和国编年史
一. 婆罗洲达雅克部族和弗洛勒斯岛(Flores)的恩加达人(Ngada)的装饰图案,同中国战国末年的图案有极明显的关系。可证中国人早在公元前三世初,或更早时期,便开始同婆罗洲接触了。
二. 苏门答腊出土的一件陪葬陶器,刻有汉元帝初元四年年号。
三. 15世纪,爪哇移民开始在婆罗洲内陆的上候(sanggau)、万那(landak)、马坦(matan)采金。(袁冰陵《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
四. 早在1520年,华人已大规模出现在婆罗洲。(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五. 罗芳伯祖居江西南部,先祖迁广东嘉应州白渡堡(今梅州梅县白渡镇),传五世,罗九清再迁石扇(今梅州梅县石扇镇)。

六. 1600年,到达加里曼丹的荷兰人发现,中国纺织品盛行该岛。(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七. 1608年,荷兰人入侵三发,被三发拉都(女首领)班柯以“商业应公开给任何人”为由,拒绝。(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八. 1608年左右,由于华人及番人的联合抑制,侵入马辰等地的荷兰人不得不撤退。直至十七世纪末,荷兰人在马辰的代理处才得以正常活动。(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九. 18世纪的婆罗洲分属二十多个马来移民王国,荷兰人尚未建立殖民统治。(袁冰陵《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此处误,当为西婆罗洲分属二十多个马来移民王国)
十. 18世纪初西婆罗洲华人金矿业出现。
十一. 1700至1710年间,华人将种植胡椒的技术带到加里曼丹岛。由于华人的努力,其质与量都胜过了苏门答腊岛。(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十二. 罗芳伯父罗启隆,娶妻杨氏,生芳伯、葵柏、台柏三子(袁冰陵《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转引罗香林石扇罗氏族谱)。
十三. 罗芳伯有一弟,名罗珍伯。袁冰陵实地调查所得,见《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
十四. 1707年,华人及番人联合作战,击退英国人对马辰的侵略。(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十五. 1714年,英国人在马辰发现那里的“升斗尺寸完全按中国的标准”。 (田汝康《西婆罗洲的华侨公司组织》)
??
二十一. 三发苏丹每年从华人金矿得到的收入达黄金五百两。(袁冰陵《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
二十二. ?年(1818年以前),当乌玛•亚拉母亭苏丹(Oumar Alamoudin)在位时,一首中国帆船在三发湾陆,中国人以向其纳税为件获得拉腊(Laras)地区的居住权,他们在那开矿伐木、种地筑路,几年间使其大变样。并与达雅克人贸易通婚,生下了肖父而不肖母的后代。由于苏丹的残暴和贪得无厌,华人被迫起义,在土番前来参加中国大节日的时候,杀死番人,宣布独立。施好古认为这比欧洲人干脆就夺掉土番政权的做法要文明多了。(施好古《婆罗洲的中国公司》)
二十三. 1745年,某华人去世,葬于打劳鹿地区,墓碑保留至今,为现今发现最早的华人实物。(袁冰陵《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
二十四. 1745年,最迟在此年,东万律有了华人自己的金矿。(喻常森《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东南亚华侨矿业》)
二十五. 罗芳伯在中国大陆原配李氏,生子子增。(《兰芳大总制——亚洲最早的共和政体》林其泉)
 

发布者 历史LF
(http://shenzhucheng.blog.sohu.com/)
05月31日 22:11

网上对黄屏森的介绍颇多,现试为厘清。
1. 文莱人写作“ONG SUM PING”。 汉文有译为黄森屏的,也有写作王森屏的。
按:网上找到的黄森屏的可靠出处是《地理研究》2000年第2期中刊登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孙冬虎(现为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的论文《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历史影响》中的一段引文:按黄森屏为马来人之传说人物,英文作Ong Sun Piny,黄森屏为自英文转译之音。拙著《南洋华侨史》初介绍入中国纪录,但对于此人颇加怀疑。后至新加坡与陈育崧先生讨论此点,陈先生定为王三保(郑和或王景宏)之传讹,此种传疑之人名,用以定订地名,似有考虑之必要。
此引文出自《南洋华侨史》,近代著有《南洋华侨史》的有两位先生,一是陈碧笙,一是李长傅,没有找到两本书,不能确定是哪位先生确定的。
网上找到一份英文的《文莱国王世系表》,表中确有ONG SUM PING,可以断定《南洋华侨史》或据此表或同类材料推断而出。
引文中说黄森屏三字由英文转译而来,因此到底是黄森屏或是王森屏,或是其它音译而成之名字都可成立。两位先生帮他取了一个斯文的名字。
2. 《南洋华侨史》说更有写作王三保的。或说是郑和或王景宏。
按:译为王三保,或是受三保太监的影响,应当不成立。郑和及其副手王景宏自
1408年始航西洋,而《文莱国王世系表》指黄森屏的时间大致在1408年以前,且一般材料都指黄森屏是1375年到达文莱地区,且郑和未到过文莱,王景宏最后逝且葬于今印尼之三宝垄,因此可以断定不可能为郑和或王景宏之误译。
3. 有的说黄森屏是元朝使者,元朝官员。
按:据现有元朝史实,已无法判断黄森屏是不是元朝官员。可能性应当不大,因
元末期不太可能向南洋派官员出使了。黄森屏到达文莱后,力量发展很快,且拖家拉口,或者是避元末南方之乱的元官员。明史记载渤泥王麻那惹加那由福建登岸,历时或至一年才达南京,在福建迁延时间过长,或者可以理解为他就是福建人。
 
4. 有的说黄森屏是明朝的使者,是正三品的官员,于1375年出使文莱的。黄森屏出
使的任务是到神山(Gunung Kinabalu)采龙珠。在顺利采完龙珠之后,和黄森屏一同出使文莱的大臣携带龙珠返回中国,而黄森屏却留在了文莱。
按:明朝向文莱遣使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命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往使
浡泥。此后即1408年,明永乐六年遣太监张谦、行人周航送文莱国王遐旺回国。中间并未见有其它官员南下,因此黄森屏不可能为明朝使者。所谓的任务或是黄森屏告诉当地番人之托词。
所谓的三品官,或由其名“ONG SUM PING”误会而来。
5. 黄做过支那巴担加(Kinabatangan,意思“中国断手河”- 今马来西亚沙巴
州东部一带,今译为基那巴唐岸河)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拉者(Rajah),时间约是1375年,洪武八年。或说是总督,或说是总兵。文莱人也称黄森屏为黄总兵。
按:向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华人了解过,当时中国人到达该河时,遇险翻船,而且手还断了,因此称此河为“中国断手河”,由此可见当时该河地区并无他民族生存而得命名,黄森屏所率之中国人大量地由此登岸。拉者或译为拉惹或译为罗阇,当是该河附近之番人对华人首领黄森屏的称呼,总督、总兵为明清时期的官职,应是后来华人对黄森屏领导地位的追溯之称。
6. 黄受封文莱的“邦奇兰马哈拉加里拉” (Pengiran Maharaja Lela)的称号。
按:《文莱国王世系表》中黄森屏的确为有此称号。沙巴华人说MAHARAJAJELA是
“皇”、“王”之意,文莱王室成员及王室血亲的名字前加本尼兰Pengiran。称黄森屏为文莱王似乎也不为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百年前中国汉奸在亚洲建立国家, 如今富得流油, 只承认中国!
明朝将军一次出使,却造就了一个亚洲富国,如今和中国关系不错!
文莱是怎么被马来西亚一分为二的?3874字l地缘谷
600年前中国人建立这个小国,如今是亚洲最富国家
朱元璋派将军出使南洋,后者却在当地建国,如今成为亚洲超级富国
文莱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