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钻”成名天下知——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

一“钻”成名天下知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正在组装的盾构机

    □记者张渝文许俊文摄影

    阅读提示|“隧道掘进机承载着世界最前沿技术,也被当作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大关键装备。在河南‘出生’、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装备)生产的隧道掘进机,用自主创新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创造了许多施工奇迹,它是民族工业的骄傲。”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告诉大河报记者。与隧道打交道了几十年,王梦恕早就把朝夕相处的隧道掘进机当作了自己的“钢铁大伙伴”,他自豪地说:“中国盾构”现如今已成为民族品牌、誉满全球;包括中铁装备在内的国内盾构机装备制造企业,大有成为世界盾构制造核心企业的趋势;“中国盾构”在河南问世,对河南如何在工业发展中实施科技创新,有启迪意义。

    “洋盾构”一度垄断国内市场过往|

    “它的全名叫盾构隧道掘进机,简称隧道掘进机,也有人叫它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昨日,王梦恕对大河报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大伙伴”。他说,我经历了从“用盾构”到“造盾构”的全过程。

    王梦恕说,20世纪以来,盾构机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地铁和穿江越洋隧道施工领域发挥出巨大效用。但是,由于盾构机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附加值高,一直被德、法、日等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洋盾构”一度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且价格高昂。

    他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大河报记者: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局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2001年,我国将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列入863计划,决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盾构从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过渡到国产化自主设计。

    “中铁装备在盾构机研发、生产领域起步较早。”王梦恕回忆,早在2006年,该企业的前身就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控制系统模拟检测试验平台并投入使用。

    突破|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

    “里程碑的时间在2008年4月。”王梦恕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中国中铁1号”盾构机在河南新乡下线,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施工,从此,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任何制造企业的梦想。如何完成并深化这一进程?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公司承担“硬岩环境下高效破岩机理与掘进载荷传递规律”973科研项目,与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起参与“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全断面隧道掘进共性技术研究开发”863科研项目。

    除此之外,该公司在河南省直接支持下,作为发起和依托单位,联合7家企业和6所高等院校,成立了河南省盾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研究。

    截至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盾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很多关键部件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迫使国外盾构大幅降价20%左右。同时该公司还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建立产业联盟,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国家盾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超越|性能很好价格更便宜

    在王梦恕看来,盾构机的发展轨迹,正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缩影之一。

    王梦恕说,包括中铁装备在内的一些国内盾构机生产企业,不断深化盾构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他举例,在北京地铁9号线的施工中,中铁装备的盾构机,不仅在性能上和进口盾构机不相上下,相同性能下价格比进口盾构机便宜15%左右。

    而且,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拥有盾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国企业还在继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不断壮大‘盾构家族’。”

    “从开创者到引领者,我国盾构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越。”王梦恕说,我们自主品牌的盾构机目前已经用于郑州、天津、西安、沈阳、重庆、北京等地,无论是施工进度还是产品质量,均受到客户好评。其中在重庆的硬岩盾构机最高日掘进33米,最高月掘进598米,累计掘进21291米。在砂岩地层条件下,这个速度很少见。

    意义|

    为科技创新提供样本

    “有人问我,为何对盾构机的发展历程如此关注,我认为,它为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样本。”王梦恕说,从“中国盾构”成长的过程,你可以意识到,“创新不是冒风险,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他告诉记者,“中国盾构”正在计划漂洋过海,不仅要让国内施工承包商用中国盾构机造国际工程,还要让国外承包商用上中国盾构机,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世界”的壮志雄心。

    “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工业大省来说,装备制造业如何升级发展,是个重要的课题。”王梦恕说,从盾构机的问世到“闻世”,我们可以看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行业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力量,“中铁装备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了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形成优势领域关键技术,使我们的民族品牌誉满全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台大连海底有望跑动车 山东至东北只需半小时
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迈向新高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霸气回复美女提问台下阵阵掌声响起
王梦恕:中石化中石油不争气 唯有高铁可换资源
王梦恕:西部建高铁 肯定不会亏
2014 中国中铁重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